摘要:手球運動因其具有較高的觀賞性、運動量適中、限制條件少,因此在近年來取得了蓬勃發展。開設這門課程的高校越來越多,但缺乏相關經驗,要想實現高質量的教學,還有許多工作要優化。因此針對開展手球教學中的幾個代表性的問題,提出對高校手球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手球教學;高校體育;策略探究
一、高校手球教學存在的問題
(1)師資匱乏,設備不完善。高校基本上都建有專門的體育場,甚至室內體育館,這對于開展體育教學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手球運動在我國的普及程度較低,主要通過高校進行傳播,而在大學體育中往往作為選修課程出現,因此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表現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班容量大,教師教學任務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疑惑得不到有效解決,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負面影響。
此外,在選擇教師資源時,既有專業體育院校中的高素質人才,也有籃球、排球等科目的教師經過培訓后參與到教學隊伍中。而且相對其他較為成熟的體育科目而言,顯得投入不足,地位不高。體育經費往往用在了對場地和器材有著高要求的項目上,由于手球運動對溫度、風力、季節等環境因素和場地要求不高,因此常常用籃球場、足球場代替,得不到應有的教育資源。
(2)教學方式單一,效果不好。手球運動不同于其他體育項目,其結合了籃球、橄欖球和足球的運動特點,對操作的技術性又很高的要求。現在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單一而落后的,停留在提升身體素質上,對戰術技巧的教學講解不到位,相應的訓練跟不上。教學方式的單一間接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率,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不能轉化成直觀形象的動作,妨礙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還存在另一個極端,過分強調戰術技巧的應用,講究規范性而大量機械、單調的重復訓練。這樣的教學方式相比前者確實有利于教學過程的正規化,更接近競技類教學。但不免顯得過于沉悶,學生只會覺得乏味,也喪失了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僅違背了當下提倡的新型教育理念,也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徒勞無功。
(3)缺乏手球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習一項體育運動是為了在進行這項運動中加強體質,得到情感的調節,同時豐富精神生活。但形式化、淺層次的教學造成了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不明白技術動作的原理和適用范圍的情況下只能照貓畫虎的尷尬情況。動作生硬走形、應對能力差,不講究配合與協調,這無疑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手球是一項集體運動,體現了個人能力和集體的智慧。在團隊中要想有所收獲,除了個人努力練習,也離不開團隊內的交流。老師缺乏與學生的溝通,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接受程度,實則閉門造車;學生之間缺少合作的意識,不能主動地深入探究,不了解自己的不足,也不積極改進縮小差距。除了缺乏合作學習的環節,課堂形式的多樣化也沒有得到體現,不能做到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長此以往知識沒學到,本領沒掌握,得不到應有的課堂效果。
二、解決高校手球教學問題的策略探究
(1)豐富運動形式,激發參與興趣。手球運動既需要課上的教學活動,也需要課余的體育訓練。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盡量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教學。在課堂上要采用有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在增強體質的前提下,樂于投入到學習中。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必要的專業的技術指導,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實踐、去練習,這樣才能促進技術水平的提升。
至于課外活動,還需要從校園文化建設做起。結合本校的體育文化傳統,立足學生的體育素質的提高,做好手球運動的宣傳工作。既包含對手球文化和相關知識的宣傳,也有實戰經驗和優秀實例的展示,營造了積極活躍的氛圍,刺激學生挑戰自我的意識,達到實質而深入的宣傳效果。
(2)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師資培養。體育是學生綜合能力中最為基礎而十分重要的一項指標,是需要學生終生學習的。肩負學生全面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職責的高校,要為學生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給學生提供提升自我的機會。最重要的是需要拓寬運動項目包含的范圍,這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優化體育設施。針對手球而言,其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不高,對場地的限制較少,具有一定的優勢。此外還具有投入低、損耗低的特點,因此說來做好基礎設施建設不難。
在師資力量的培養上,有很多優秀人才可供選擇,其中專業手球運動員是必不可少的。對體育教師的能力要求也不宜過低,定期組織交流會,組織培訓,請專家來指導教師的教學,使他們更大程度發揮自身價值。
(3)利用競賽推動水平提升。在手球運動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人才,具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和追求卓越的理念,才能從長久的練習中不斷收獲,不斷提高。完成課堂任務是學習手球運動的基礎要求,要想獲得更高層次的提升,還需要參與實戰,在嚴酷的對抗和頻繁的身體接觸中,能迅速提高實戰能力。通過實戰中反映的問題與不足,能讓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捷徑。不僅在應對期末考試時能游刃有余,還能豐富生活經歷,培養意志品德。
這需要學校著重培養一支優秀的專業人才,有了先進模范,對普通學生來說是一種激勵。還需要組織不同層次、面對不同人群的競賽。通過組織競賽,也獲得了多方位聯系的機會,是對隊伍的打磨,也是無形中的宣傳,對學生來說還提供了學習資料。
三、小結
手球運動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長期的演變中逐漸成熟,是西方國家較為常見的運動項目。手球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參考先進的模式,也要采取本土化的改進,使理論結合實際,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和價值,從而實現高校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機體素質,促進身心均衡發展的初衷。
參考文獻:
[1]杜鴻,祝捷.大學生手球技能短期有效提升的教學方法研究[J].萍鄉學院學報,2016,33(4):108-111.
[2]張班.高校手球課程開展的探索性分析[J].現代交際,2018(18):122-123.
[3]李艷.關于手球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問題分析[J].體育時空,2017(15):179.
作者簡介:
蘇蔓青(1983-),女,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