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欣
摘 要:進入到新時代,我國的基層文化工作,更加強調靈活性與適應性,各級干部要認識到基層文化工作的方式變化,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開展路徑。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其次介紹了基層文化工作的開展準則,最后從現實角度出發,分析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途徑。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路徑;工作準則
進入到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國建設發展的最終任務。其中,文化的復興是提升國家發展軟實力的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當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是提升文化綜合實力的重要方式。
一、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有利于各行各業的人民群眾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從而提高社會發展的穩定性,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梢詾槿嗣袢罕娞峁└诱芰康闹敢瑤椭嗣袢罕姌淞^斗的人生觀。引導人民群眾在實踐與勞動當中,認識到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發展變化。了解中國在國際格局上的地位,對中國目前的發展形勢有更加清晰、客觀、理性的認知。
第二,有利于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服務活動,滿足人民在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對于精神文化活動的需求。引導人民群眾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與欣賞能力,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精神文化建設與精神財富創造的過程當中來。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與文化格調,有覺悟的爭取和享受高品質的精神文化活動,提高辨別能力與鑒賞能力。
第三,有利于提升我國社會的整體文明程度,始終以人民群眾為核心,提升精神文明建設的科學性與系統性,保障人民群眾在精神文明建設當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當中,更加主動的去追求自我的價值實現,始終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來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的要求,成為一個遵紀守法、愛國敬業的新時代公民。
二、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工作準則
第一,在工作的過程當中,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要遵守適度原則,抓住最佳時機,把握目前人民群眾文化建設的工作重點,找到工作的切入點,適當的對人民群眾進行宣傳,避免硬性宣傳,影響人民群眾對于文化建設的認同感。根據社會熱點的時效性,把握住文化建設的時機,避免文化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過于滯后,而影響了對群眾的激勵效果。
第二,要保障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覆蓋人民群眾日常的生活范圍。既要避免活動的門檻過高,影響群眾的參與程度。也要避免活動的門檻過低,導致活動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把握好活動開展的頻率和強度,既要避免增加人民群眾的負擔,也要引起人民群眾足夠的重視。要始終在任務驅動和目標導向的框架內,開展有計劃,有階段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1]。
三、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路徑分析
(一)重視群眾精神文明建設
1.認識新時代的新任務
工作人員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認識到新時代,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新任務。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升,尤其是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程度大大加強,但是,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仍然比較單一,類型比較有限,無法滿足群眾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工作人員要始終把握群眾的需求,認識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當中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重要意義。
一方面,工作人員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認知心理學》、《群眾史觀》、《群眾工作》等相關書籍,獲取到系統的理論知識,積極地參加相關的實踐培訓,從根源上認識到自己目前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基層政府要加強對于文化創建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對于公益活動的認知程度,重視公益活動當中與群眾文化相關的活動內容,提升工作人員的職能意識。
2.強調奉獻精神與服務意識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要始終強調奉獻精神與服務意識。
首先,工作人員要認識到,在短期內,基層群眾文化的創建工作可能不會產生直接的價值。活動的意義很難通過參加的人數、活動的頻率、活動的規模,這樣的硬性數據指標來體現。在活動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也可能會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但是,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作人員才更加要堅定立場,對公益活動產生的價值進行正確的認知。
其次,相關單位的負責人員,要積極組織基層群眾文化的工作者,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精神文明創建的相關綱要。組織工作人員進行一體化的知識學習,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認知觀念,了解到新時代工作的新任務。
最后,相關單位要對工作人員的技能與意識進行考核,從奉獻精神與服務意識兩個方面,進行人才選拔與工作人員結構調整。
(二)保障群眾文化活動的資金周轉
1.加大活動支持力度
資金不足是限制群眾文化工作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在新時代,基層政府和中央政府,都要加大對于基層群眾文化創建活動的支持力度,從資金上與政策上,給予基層政府和相關單位大力的財政支持。
第一,基層政府可以設立相關的培訓部門,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員提供專項培訓與服務。下發免費的培訓資料,培訓手冊等等,引導工作人員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與服務水平。
第二,相關單位可以組織工作人員進行線上的知識學習,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當中的海量知識信息。進行自主地探索,樹立終身學習的服務意識與服務理念,解決由于培訓經費不足問題,而造成知識傳輸不暢的現象。
第三,上級管理部門要積極的為基層群眾文化的相關工作進行撥款以及相關的完善工作,免除基層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提高群眾文化創建活動的活力。
2.拓展基層單位資金籌措形式
基層單位要從自身的管理形式入手,開源節流,多方面的籌措資金,減少浪費,提高整個基層群眾文化創建活動當中,經費的利用效率[2]。
一方面?;鶎訂挝灰獙δ壳暗馁Y金使用狀況進行統籌分析,通過大數據的信息挖掘技術等等,了解歷次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經費使用現象,針對一些大量耗費資金的文化活動項目,進行系統優化、流程分析,減少資源的浪費。通過開展線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對整個文化創建活動的信息進行集成。
另一方面,基層單位要積極地在自身部門內部進行經費的籌集,并加強與當地優勢企業的聯系,獲得更充裕的資金。將資金不足的經費情況,積極的反應給上級主管部門,獲得相關的政策支持與后續工作的墊付。要利用好國家的相關政策,開展更加有針對性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基層文化活動
1.組織群眾進行相關知識學習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需要組織群眾的廣泛參與,因而,工作人員要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了解人民群眾對于基層群眾文化的需求內容。按照廣大人民群眾現行的思想水平和素質水平,考慮整個活動體系的設置。既要避免活動過于陽春白雪,超出群眾目前的欣賞水平與認知水平,導致活動失去效果,也要避免活動流于低俗,無法對群眾起到正面的指導作用。
相關單位要組織專家進行基層活動的調研,了解過去活動的有效性,通過專題教育講座等,為群眾進行相關的知識宣傳,引導群眾更加深入的了解,目前我國在基層群眾文化創建活動當中投入的精力,從而主動地參與到后續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當中來。
2.突出群眾在活動當中的主體地位
在基層群眾文化創建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要始終重視群眾的主體地位,將為群眾服務、讓群眾滿意、獲得群眾的信任,作為自己工作的基本原則,始終著眼于群眾的發展需求,了解群眾的生活狀態,根據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內容來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有效活動。
例如,沈陽市鐵西區的基層工作單位,組織了轄區內各個公園的健身團體進行比賽。例如健走團隊、廣場舞團隊、跳繩團隊等等。每年5月份都開展相應的體育比賽活動,大大調動了人們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當中的熱情。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宣傳了國家對于人民群眾文體活動的支持。在這樣的活動當中,工作人員換位思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始終從群眾目前的生活狀態出發,開辦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文明活動。
(四)強化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制度
1.開展差異化的工作制度建設
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還要優化現行的工作制度。第一,要始終從工作效率提升的角度出發,完善目前的群眾文化工作機制,協調好上級管理部門與基層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關系,建立有效的配合機制。第二。每一個地區的發展目標不同,群眾的生活狀態不同,優勢的文化活動不同,因而,要避免各地的精神文明創建制度流于表面,發展過于同質化。而是要根據自身的特色,將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參照當地的特色自然環境、特色旅游資源、特色人文活動等等,將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打造為區域發展的一張名片[3]。
2.強調溝通與配合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要始終強調溝通與配合,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一方面,各級主管部門要了解基層文化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的相關問題。發揮監督與管理職能,充分了解群眾與工作人員之間存在哪些矛盾,從而及時準確地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進行相關指導。另一方面,一線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人員,要抓住群眾的敏感點,了解新媒體平臺上,群眾的觀點、態度和所思所想。及時的反思與總結,現階段的群眾文化工作有哪些不足,始終按照群眾的心里,對活動的方向進行調整。
四、結論
綜上所述,工作人員要始終把握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創建的重點,認識到工作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從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有利于工作人員從問題的角度出發,看待目前文化活動開展過程當中的不足。因而,我們要把握住群眾的心里,適時適度的進行工作方式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李曉琦.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策略研究[J].人文天下,2019(08):92-93.
[2]殷德權.分析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組織與策劃[J].智庫時代,2019(16):237+239.
[3]周靜,畢曉紅,畢東,李春艷,尹婷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現狀分析——以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為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1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