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玲
摘 要:本文以水文檔案管理為研究對象,對二維碼技術在其管理中的應用條件與方法進行分析。通過對二維技術的概括說明,從檔案分類、標準檢索、身份識別、二維碼制作這四方面,詳細介紹二維碼技術的應用策略,供相關研究參考。
關鍵詞:水文信息;檔案管理;二維碼
信息化時代背景環境下,資料與信息的存儲,呈現出數據化發展的特征。尤其在檔案管理的工作中,進行數據化升級,可以有效地提升檔案管理水平,并在分類歸檔與查閱檢索等多個環節中,都表現出明顯的優勢。而在這一技術條件的應用中,二維碼技術的作用價值最為典型,被視作形成系統的關鍵。
一、二維碼技術分析
二維碼技術,是數字化信息理念下的應用形式。在特定的平面圖像空間中,通過對黑、白兩種色彩的矩陣型排列,形成與圖形內容相對應的數據信息。信息內容,可以承載著多種數據內容,并在文字、網頁、圖像、旋律等多種形態的信息形式中,完成二維碼覆蓋信息內容的傳遞[1]。這種信息傳遞方式,是在條形碼技術條件的基礎上演化形成的,在當前的技術與科技條件下,這種數據傳遞形式,可以在內容上,拓展條形碼的信息,并在高辨識度、防誤讀功能、信息總量大、識別速度快、多角度識別等優勢條件下,得到市場與應用過程中的一致認同。
從分類角度出發,現行的二維碼形態,可以分為堆疊行排組合、矩陣式二維碼結構這兩種類型。在堆疊式二維碼中,其技術原理與條形碼向類似,通過對圖形中行列的堆疊,增加圖形中的信息總量。如Code、Code 16K、PDF417等形態的二維碼,都屬于這一類型。而在矩陣式二維碼結構中,將矩陣的元素單元設置在對應的點上,通過對“黑”與“白”二色的轉化應用,形成二進制的對應數據,以此,在進行排列組合的過程中,保證二維碼所傳遞信息的有效傳達。而應用矩陣式二維碼時,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與網絡數字化的對接,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的支撐下,保證圖形符號的制式條件。當前應用較為典型的矩陣式二維碼,主要為QR Code。在應用條件上,可以通過在線生成與軟件繪制的形式完整二維碼的制作。同時,在讀取二維碼的過程中,僅需通過特定的軟件程序與圖像掃描設備,就能完成二維碼信息的讀取,不必受專業讀取設備的影響與制約。
二、二維碼技術在水文檔案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一)檔案分類
水文檔案的管理工作,需要對檔案信息內容進行系統的分類管理,通過層級化的分類,保證檔案信息的指導效果,并在內容查閱的過程中,形成遞進式的應用條件。而在二維碼技術的應用中,這一技術條件主要集中體現在二維碼設定內容上。無論是堆疊式還是矩陣式,都需要在二維碼圖形上,作出階段性的調整,在對應水文檔案的同時,形成三級分類指標,以此保證每一部檔案資料的獨立性,并使每部分資料擁有獨立的二維碼信息。
實際工作中,在一級分類條件下,針對水文檔案的特性,在水文、水質、測繪、基建、資質申報等內容上,形成水文檔案信息。然后,再從一級檔案中進行細化分類。例如,在水文資料的一級檔案名錄之下,形成水文年鑒、整編資料、水位改正、站網統計報表、地下水年報、水資源公報等多種類型的二級目錄標題。最后,再針對文件的個例屬性與名稱信息,完成最終三級目錄標題的設定,由此保證檔案在二維碼技術下的分類管理效果。
(二)標準檢索
二維碼技術領域內,也遵從特定的技術標準與行業準則。在進行檔案信息規規范化升級的過程中,可以將水文檔案的規范化管理內容與二維碼技術中的檔案管理技術進行整合,以此形成嚴禁的數據管理系統。
例如,當地區水文信息的總量數據較大,就可在系統中,建立起逆向檢索程序。在檔案系統中,通過簡易的智能終端,對館藏資料進行匯總,在不涉及到內容的條件下,形成以二維碼表示為檢索對象的快速檢閱系統。當信息檢索者使用這一檔案資料時,可以快速的獲取檔案信息,在得到紙質文件存儲狀態,并獲取數字化材料的二維碼信息。然后,檢索者可以根據自身對于信息材料的使用條件,對二維碼進行掃描檢索,以此更加精確的獲取檔案材料數據信息,實現資料的高效率檢索。而這種智能化的技術條件,為水文檔案資料的應用,創建了更加開放化的應用空間,可以保證檔案材料的合理利用效果。
(三)身份識別
身份識別,是二維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另一應用方向,與數據資料的控制同樣重要。在水文檔案管理的過程中,務必要保證數據資料在應用中的開放狀態,同時,也需要維護數據檔案資料的管理安全狀態。對此,可以借助二維碼技術的應用條件,在進行技術開發的過程中,通過二維碼圖像系統,對登錄檔案管理系統移動終端的ID身份進行識別[2]。在確認登錄二維碼信息之后,對于不同人員的不同權限,給出差異的操作界面與資料查詢總量。由此,不僅可以保證系統登錄ID的安全狀態,也可以維護信息查詢者的信息誰用效果,由此保證數據信息的應用條件,保證數字化系統功能性。
(四)二維碼制作
二維碼技術的應用中,需針對水文檔案的特殊內容,設定具有很強獨立性的二維碼數據,并在工作人員的技術處理中,保證水文檔案對應二維碼的應用有效性。制作方法上,二維碼制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制作與識別。在準備階段中,主要針對文檔內容進行提煉。而在這一過程中,最好將這一文本信息限制在300字以內,在保證說明效果的同時,盡可能降低二維碼復雜性。而在制作過程中,二維碼信息的圖像與文字內容完成轉化,并在形成特定LOGO的同時,保證文檔文本的檢索數據,向二維碼轉化。識別作為最后的階段,主要對生成二維碼的有效性進行核對,防止出現連接錯誤的問題。
三、總結
綜上,二維碼技術代表了現代化的智能數字化系統,在水文檔案管理中應用二維碼技術,可以使檔案管理的質量與效率得到保證,并維持管理水平與時代科技的同步發展狀態。為此,需針對檔案管理的特殊性,對檔案分類、標準檢索、身份識別、二維碼設置等內容作出調整,以此保證檔案管理的科技性成長狀態。
參考文獻:
[1]冷立新,李海軍,張曄瑤,等.電子檔案單套制管理的實踐探索——基于琿春法院的案例研究[J].蘭臺世界,2019(04):35-37.
[2]陳慧,王曉曉,吳國嬌.基于物聯網的檔案個性化知識服務模式服務模式:特征與問題探析[J].北京檔案,2019(0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