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階段是對各種聲音動作產生興趣且培養發展愛好的關鍵階段,通過對幼兒音律及節奏的培養,可以使幼兒很好地掌握音樂的律動感,對于幼兒興趣的培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就針對幼兒音樂的相關培養特別是音樂節奏對于幼兒音樂教學的作用展開探討,以期對于幼兒音樂啟蒙以及音樂相關教學活動的改進有所裨益。
關鍵詞:運用節奏;幼兒音樂;音樂教育
一、音樂節奏的內涵
音樂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中音的長短和強弱。音樂的節奏通常是音樂以及樂曲的骨架結構,是樂曲形成不可或缺的條件。節拍是指音樂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規律地重復進行。節奏與節拍在音樂中,永遠是同時并存的,并以音的長短、強弱及其相互關系的固定性和準確性來組織音樂。節拍就好像列隊行進中整齊的步伐,而節奏就好像千變萬化的鼓點。用強弱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就叫作“節奏”。有強有弱的相同的時間片斷,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環重復,就叫作“節拍”。掌握好音樂節奏的內涵和特征,對于教授幼兒音樂方面的節奏感具有重要的鋪墊作用。
二、運用節奏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必要性
1.激發幼兒的感官意識
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根據幼兒的年齡以及性格特點,在這一階段主要的教育目標是針對幼兒相關習慣以及意識的培養,教學重點在于引導而非學習正規的音樂知識,通過節奏感的相關鍛煉,可以激發幼兒的注意力,通過聽的感知激發幼兒對于音樂方面的興趣,幼兒對于音樂的初步理解使得幼兒可以對音樂簡單的節奏韻律進行理解,但是幼兒的節奏感不強就需要教師利用相關應用方法引導幼兒真正實現對于節奏的感知。通過吸引學生的音樂注意力和感知力,可以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感官意識,使得幼兒可以自主利用相關聽、看、說的感官意識,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2.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幼兒的音樂教學中,通過對節奏的感知可以激發幼兒對于音樂情感音樂律動的想象,幼兒可以模仿相關樂曲的鼓點,根據音樂的歌詞和音律,可以促進幼兒對于音樂內容和音樂情感的記憶力和想象力,促進幼兒將音樂和故事相聯系,不斷激發幼兒的音樂方面的天賦。 另外,通過建立音樂節奏的相關訓練活動,如開展身體節奏與語言節奏的節奏訓練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在此過程中通過語言、動作、思想等方面的結合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對于幼兒智力的開發和興趣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運用節奏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相關方法
1.重視音樂節奏的引導,使幼兒學會傾聽
節奏在幼兒成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啟蒙作用。通過對音樂節奏的培養讓幼兒產生聽音樂的興趣,讓幼兒在聽的基礎上學會辨別音調、音色的異同,使幼兒初步感知音樂的節奏、速度、音律的變化。在具體教學中,幼兒音樂啟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善于在生活中傾聽生活中發出的節奏,比如鐘表的滴答聲、拍手的聲音、心跳的節奏聲等。當幼兒開始專注地對一種聲音的節奏開始傾聽時,就完成了教師對于幼兒節奏感的引導,使幼兒可以主動掌握發現和傾聽生活中的自然節奏的聲音,為幼兒進行音樂音律的感知奠定基礎。
2.利用游戲和音樂的結合,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游戲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創新了游戲活動對于幼兒的智力啟蒙,另一方面也使得音樂教學活動富有趣味性,在進行相關游戲活動時,可以有效地培養幼兒的節奏感,通過對游戲環節的設置,可以優化課堂的教學模式,創新課堂的教學方法,提升幼兒感知音樂的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活動開始之前以及教學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小的游戲活動,將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添加到游戲活動中,使幼兒跟著音樂節奏開始游戲活動。另外還可以運用一些器樂、情境的設定等進行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例如,在數鴨子歌曲的教學中,幼兒啟蒙教師可以邊唱歌便做出數鴨子的動作,讓學生跟著教師一起唱“快來快來數一數,2、4、6、7、8”,學生此時會跟著音樂一起做出數鴨子的動作,且在數鴨子的過程中,幼兒會學會跟著音樂的節奏做好數鴨子的動作,這樣可以在做游戲的過程中促進幼兒對于節奏感潛移默化的熏陶。
3.結合生活日常,感悟生活中的律動
生活中的節奏無處不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都存在著不同節奏的律動感。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節奏,以此作為教學內容引導幼兒掌握節奏感,從而對音樂節奏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如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觸摸自己的心臟,知道人體的基本器官的位置,還可以引導幼兒感受心跳的聲音和節奏,以及不同情緒下心跳的變化,激發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節奏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野外教學活動,在大自然的環境下,讓學生感受鳥鳴的聲音、小溪潺潺的聲音、滴答滴答的鐘表走動的聲音、雨滴落下的聲音以及火車鳴笛的聲音等。通過大自然不同的聲音,使幼兒感受節奏的快慢、音調的高低,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學生對于音樂節奏最初的體驗,使得幼兒的節奏感在生活中得到初步的激發。
4.開展動作訓練,激發幼兒的樂感
幼兒階段的孩子對于事物有著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創造力和想象力在這一階段也比較活躍,對于幼兒來說,活潑好動的性格是幼兒的天性,開展相關動作訓練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還能培養幼兒的肢體律動感,提升幼兒的樂感。幼兒可以通過學習簡單的舞蹈動作,如伸展手臂,抬抬腿等動作來提高肢體協調能力。可以在做動作的同時加入節奏合適的音樂,引導幼兒將所做的動作與音樂節奏相協調,在音樂響起時就做動作,在音樂停止時就停止做動作,在音樂加快時就加快做動作,在音樂放慢時就放慢所做的動作,以此可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激發幼兒對于學習音樂的興趣。
5.培養學生自主創造音樂節奏的能力
在針對幼兒的音樂啟蒙教育中,不但要注重對于音樂節奏的感知,還要培養幼兒對于音樂節奏和音樂韻律的創造性,激發幼兒獨立創作簡單的音樂作品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不同的音樂歌曲時,引導幼兒學習升高音調表達歌曲與調低聲調表達歌曲,還可以引導幼兒將一首舊的兒歌進行改編,來激發幼兒對于音樂的創造力。
綜上所述,節奏感對于幼兒音樂的啟蒙和創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兒啟蒙老師要從自身的教學方法出發,利用多樣性的節奏感,培養幼兒對于音樂的初步感知,在激發學生音樂天賦的同時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音.節奏對幼兒音樂的啟蒙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7(21):135.
[2]李勤.幼兒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J].基礎教育研究,2017(13):84-85.
[3]陳麗.淺談運用節奏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251.
[4]方策.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學習的興趣[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1(1):233.
[5]潘鵬福.對音樂節奏定義的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5):119-120,128.
[6]朱莉媛.從節奏入手,對幼兒進行早期音樂教育[J].寧夏教育,1988(1):32-33.
作者簡介:楊詩夢(1989—),廣東湛江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