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強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和勇于實踐,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
關鍵詞:小課題選擇;真;小;趣;切合指導教師特長;文化傳承
我國新課程改革呼喚以學生為主體,其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即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小學生綜合實踐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強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和勇于實踐,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
2018年5月沙坪壩區第13屆小學生小課題決賽落下帷幕,由筆者擔任組長并主要承擔指導任務的小學生小課題《麥香飄飄源遠流長》榮獲沙坪壩區第13屆小學生小課題一等獎和最受歡迎獎,結果是令人滿意的,比賽雖然結束,回顧整個過程對提高教師綜合實踐課程理念——“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強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和勇于實踐”更有強大的推動力,我區開展小學生小課題研究十余年,碩果累累,這一切都是為了發展學生使他們獲得真正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在發現中探索,在興趣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基于此,將自己在指導小課題過程所得總結如下。
一、 小課題選擇要真
真——是小課題研究的生命。
在茫茫生活中如何去找一個學生能夠感興趣而又有能力研究的切入點是要花一番心思去考察的,最初我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座談等方式了解學生興趣點,結果顯示,現在孩子們對品嘗美食有興致,對自己做美食有更大的探索與實踐欲望,于是就決定從“食”作為切入點,常言道:民以食為天。現在國家富強,老百姓飲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各類食材應有盡有,如何吃得健康已成為我們目前的共同課題。這個課題方向的確立,給課題研究提供了蓬勃生命力。
二、 小課題選擇切入點要小
大千世界美食數不勝數,我們以人們生活中的常見主食——“饅頭”為切入點。我們小課題的研究報告中首先提出問題: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更多的人越來越沒有時間用傳統的方法自制饅頭這種主食。市面上的饅頭便宜又好看,口感特別蓬松軟和,殊不知許多不良商家在制作的饅頭中私自添加對人體危害較大的物質,增強其美觀性,吸引消費者眼球,使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使身體受到傷害。怎樣才能做出健康美味的饅頭呢?我們抓住此生活中小小的饅頭入手研究。
三、 小課題選擇要切合指導教師的特長和能力
每個人在職業之外還有許多自身特長和愛好,在生活中筆者工作之余喜歡烹飪美食,研究美食,尤其是對做面食充滿自信,面團在筆者手里不僅能成為健康美味的面食,更能做出各種造型的面食讓大家品美食之余又能賞心悅目。筆者在本校陽光課程中長期擔任過面食班的教學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指導實踐經驗,生活工作中積累的特長和能力正好和學生的興趣點取得高度一致,對學生在小課題實踐過程中的指導是更為有利。
四、 小課題實踐中要科學性、趣味性并舉
小課題《麥香飄飄源遠流長》不僅讓學生探索實踐如何做健康美味的饅頭,從中也增強了他們對數學、化學、美術、語文等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孩子們用電子秤按比例稱各種食材,控制面團發酵的溫度與濕度,觀察面團發酵的過程,記錄實踐的每一個細節,每個孩子將任務做得興致盎然。
當他們親手做出帶有麥香的健康饅頭,又與市售饅頭從顏色、味道、口感、重量、營養等方面進行比對記錄與觀察研究,獲得了自己的結論,探尋到了辨別健康饅頭的方法。
1. 看:健康饅頭表面微微泛黃,有害饅頭顏色雪白。
2. 捏:健康饅頭有彈性,手指壓一壓易還原,有害饅頭一捏就癟,不易還原。
3. 嘗:健康饅頭有嚼勁,有麥香味,有害饅頭特別松軟無嚼勁,無麥香味。
4. 稱:相同體積的饅頭,健康饅頭分量更重。
學生自己實踐探索獲得的結論對孩子們健康生活觀念的引領是受用終生的,這正好符合《小學生綜合實踐課程標準》理念。
五、 小課題實踐中傳承民族文化
學校教育除了知識教育、技能教育、更不能少了文化傳承教育,這是教育的靈魂所在。筆者思考到我們的小課題《麥香飄飄源遠流長》研究如何做得更有深度?我國幾千年來的面食文化為我們從民族文化傳承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打開了一扇大門。學生通過上網查詢,閱讀飲食書籍、生活中觀察了解到:
花式饅頭在我們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具有豐富的內涵,“葫蘆”造型寓意福祿雙至,“壽桃”寓意長壽綿延,“魚”造型寓意年年有余……尤其在我國北方及中原地區,常常在人們“婚喪嫁娶”的重要時刻隆重呈現,代表深刻的文化蘊意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之一。
于是孩子們運用自己在美術課上學到的泥塑功底,做出了“蝴蝶、葫蘆、魚、金豬、元寶、玫瑰花……”造型的花式饅頭,并能向考評組老師和參觀的來賓侃侃而談源源流長的中華面食文化。
一個小課題研究激發了師生對知識、技能、情感、文化的研究興趣,不得不說綜合實踐課程是一條正確光明而快樂的旅途。
參考文獻:
[1]韓利平.中式面點王[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106-107.
[2]邱龐同.中國面點史[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0:26-38.
作者簡介:童玉娟,重慶市,重慶市沙坪壩區楊公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