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課程在新教育理念下的改革,美術課是要進行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不再強調美術技能的訓練,而是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創造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新教育;美術課程;課程間的融合;創造力;多元化
藝術教育課程是新教育課程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版塊,因為藝術教育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起到“奠基”的作用,它在各門類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所擁有的獨一無二的“綜合”作用。
藝術教育是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對藝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的一種教育,是提高個人素質、修養的新興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在當代社會中,人們發現,情感、意志、品質對于人的成功往往起著比智力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人的健康的情感,又與長期的藝術熏陶有密切關系。因此,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就必須重視藝術教育。
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藝術教育的最初形式——“樂教”。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的名言是:“科學家不是工匠,科學的知識結構中應該有藝術,因為科學里面有美學”。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更是把小提琴作為休息和獲得靈感的來源。古往今來,在事業上卓有成效的人,大多有較高的藝術修養。現今,生活與藝術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聯系,例如讀小說、看電影、聽音樂、欣賞繪畫等。通過對優秀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來提高人們的審美修養和藝術鑒賞力,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人們已經意識到這些了,以前家長只會讓孩子去上作文、奧數補習班,現在開始重視孩子興趣愛好的發展,藝術教育越來越重視。作為小學美術一線教師的我,對藝術教育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有著更深的理解。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挖掘孩子的天賦,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讓孩子適應這個社會,最終為社會服務。
藝術教育讓孩子解放天性,建立自信。記得,我有一節美術課是《唱大戲》,是關于京劇臉譜的課程,按常規課標讓孩子們了解一定的戲曲知識,懂得臉譜就可以了。但是,我覺得這節課也許可以用更讓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去上。因為,京劇表演融合多方面表演形式,是幾百年的精華的凝聚,如果讓孩子們全面的、深入淺出的、系統的了解京劇這個藝術。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更有利于京劇藝術的傳承。于是,就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從著裝、臉譜,表演以及最后的講解來上這節課。這節課,幾乎每個孩子都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并且,很主動的去研究京劇這個國粹。有個組研究的深度,已經超出我們老師的認知范圍。他們自己做戲服、頭飾,上網查如何畫戲曲妝,扮演者去學習角色的身段,手勢和唱詞。這堂課,孩子們讓我大吃一驚,明白了為什么要在當今大力推薦翻轉課堂教學、引導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如果我們靈活的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課堂可以這么的有趣、學生的潛力可以這么巨大、藝術課還可以這樣去上!
藝術課也是各類課程間的融合和貫通。一個人的想象不是純藝術性的幻想,要通過文學知識結合真實的情感體會才能化藝術想象為具體形象,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就是在藝術課程里將情感融入的重要性。記得當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也曾帶過語文課,在講課過程中,一些文字形象和情節學生難于理解。當我用圖畫(比如松鼠的外貌和動態)表現在黑板上時,學生既感興趣又有直觀地了解。而當我教美術課時引用一些詩文去啟發學生表現春天的景色時,他們又將獨特的感受表現在畫面上。近期,在一節國畫課上,我也深深體會到課程間的融合有多么重要。我所上的課是四年級湘教版的一節《水墨詩心》。中國畫自古以來重視對詩境美的追求,所以這是國畫和古詩相融合的一節藝術課程。課前我就和語文老師進行了溝通。對本班學生所掌握的詩詞量和程度都進行了了解。先用國學文化進行導入,調動孩子對古詩回憶的積極性,然后讓學生在詩與畫的融合形式上以題詩于畫面為內容進行作畫。對于繪畫者來說,這既是對再現畫面局限性的變通,也是讓學生在內涵拓展上作出的主動探索。在小學課堂中,讓學生理解詩與畫,都是中國文化的情懷表現,如果把詩畫和諧地結合成一體,那一定會讓學生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美。在本節課的拓展環節,我利用這個班是國學文化特色班,讓孩子們現場對即興畫作詩。結果讓我和這個班的班主任都大吃一驚,孩子們的詩和畫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我國的基礎美術教育一直重視美術技能的培養,美術課中學生脫離了實際生活,教學難度大難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一學期下來,很多孩子也只是在涂鴉的水平線上。在新教育理念下,藝術課程是要教給孩子一雙會審美的眼睛,一雙會創造的雙手。美術課要培養孩子的人文精神、創造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這才是藝術教育應該給學生的東西。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教學,才能更好地激發和表達出兒童的真情實感,令學生繪畫作品與寫話作品同時呈現出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
我認為就教育而言,不論哪一個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是一種廣博文化背景下的一部分,永遠不應該是孤立存在的,而藝術課更能夠讓各個課程之間相互滲透相互照應,突破學科界限,整合學科知識,充分體現學習過程中的多元化,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方式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發展。所以在新教育的形勢下,藝術課程是值得我們所有老師去研究去發展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楊威.小學美術多學科融合的創新教學模式研究分析[J].新課程(上),2017(2).
[2]焦永紅,張偉.淺談如何上好一節美術課[J].東方青年·教師,2013.
作者簡介:王頎,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雁園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