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規則維系社會秩序、保障人們生活,規則意識的培養有利于中學生更好地承擔起社會的責任,而初中學生的規則意識正處在從自律向他律的轉變過程中,需要很好地加以引導。在理解自由與規則的辯證關系的基礎上,自覺遵守規則、堅定維護規則,面對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規則,能夠有意識、有方法地積極改進規則。
關鍵詞:規則;紅綠燈;自由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4版)明確指出,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道德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是課程的核心,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堅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課程的基本原則。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同時初中時期也是個人社會化的關鍵時期。規則意識的培養有利于中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更好地承擔起社會的責任。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二框《遵守規則》正是對初中生成長、發展的回應。遵守規則并不只是簡單的個體遵守社會規則,更重要的是通過自身的行動幫助他人遵守規則,共同維護規則,在社會變遷的基礎上學會積極改進規則,只有做到這三點才能營造良好的遵守規則的環境。
一、 遵守規則的前提:認識自由與規則的辯證關系
遵守規則分為兩種形式,基于他律的遵守和基于自律的遵守。規則的遵守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又需要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的內在自我約束。雖然他律階段人們也可以很好地遵守社會規則,但是他們遵守規則的原因來自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壓力,一旦外在壓力消失或減弱,他們就傾向于逃避規則。而自律階段的遵守,人們不再將規則當作“異己”的力量,而是對規則有高度的認同感、敬畏感,在遵守規則中有崇高的情感體驗,因而能夠自我約束、自我主宰,從被動的“我必須如此行動”轉變為自覺的“我應該如此行動”。
教材27頁提供的兩個生活中的案例,很好地體現了自由與規則的辯證關系。你如何看待這位男士打手機的“自由”?為什么這兩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權利,最后卻受到處罰?組織學生圍繞案例展開熱烈討論,“這位男士打手機嚴重影響了其他候車乘客的休息,擾亂了候車室的秩序,應該受到大家的譴責?!薄笆澜缟蠜]有絕對的自由,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薄白钄r列車的兩名乘客的行為導致列車發車延誤,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影響其他乘客的正常出行,是違法行為,理應受到處罰。”“我們每個人都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但任何人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損害他人合法權利的行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蓖ㄟ^對案例的討論引發學生對自由與規則的思考,感悟到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法律、紀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懲罰。規則既限制自由,又保障自由,自由與規則不可分,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學生從內心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 遵守規則的關鍵:自覺行動、堅定維護
遵守規則有兩種約束機制,一是外在的約束即他律,一種是內在自我約束即自律。因外在約束而遵守規則的人,常常感覺被規則束縛,是規則的奴隸,而自律的人是積極、愉快的,是規則的主人。結合教材29頁中國式過馬路的案例,以學生每天的生活經歷為基礎,進行連環設問。學生對勸阻他人不闖紅燈存在很多實際操作的困惑,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30頁勸導的技巧、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勸阻妙招。
通過連環的設問和圖片對比,讓學生明白遵守社會規則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又需要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即自律。同時讓學生深刻感悟到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遵守、維護規則,只做好自身行為還不夠,還需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做到大家遵守規則、大家維護規則,從而營造遵規守紀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 遵守規則的進階:積極改進規則
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
接續紅綠燈規則的討論,PPT展示組圖(生活中不合理的紅綠燈設置以及人們對此的吐槽)引發學生對生活中不合理規則的吐槽,并引導學生通過合法合理的途徑提出我們對規則修改的建議。
社會規則設置的目的是維系社會生活的秩序,劃定自由的邊界從而保障人們的自由。但當規則的本身存在問題,或與社會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不相適應,就需要改進規則。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學生的規則意識是樸素、膚淺的,在從他律向自律轉變的過程中,對規則的價值和意義才逐漸深刻起來,才不會把規則當作外在強制的、急需擺脫的東西。教材中關于社會秩序的作用、社會規則與社會秩序、自由的關系等,都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認同規則的價值,認識到遵守規則,就是尊重彼此的自由和利益,就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社會、心中有國家的具體體現,從而自覺遵守規則、堅定維護規則、積極改進規則。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本課討論圍繞生活中的紅綠燈規則,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通過設問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規則于我們、于社會的重要性,自覺遵守規則。面對生活中不合理、不完善的規則能夠主動地、有方法地加以改變。
作者簡介:朱慧敏,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北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