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教學,多媒體設備大面積地進入語文課堂,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輕松地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但如何在課堂上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需要我們每一個老師認真的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低年級語文課堂;反思
集聲音、顏色、圖像、動畫于一體的高科技技術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的確,多媒體課件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不能偏離語言文字的感悟。合理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就能提高教學效率。反之,則會降低學生的注意力,遏制學生的想象力。如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性手段在語文課堂上的運用產生一些誤區(qū)。
一、 內容繁雜,干擾學生的注意力
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時,課堂的很多步驟、環(huán)節(jié),都用音像來呈現。本來寥寥幾語就能講明的地方,也非要用畫面來代替。每一次播放的樂曲,閃出的動畫,學生都感到非常好玩新奇,他們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了這些熱鬧的畫面上,往往忘記了教師的存在,使教師難以把控課堂。現在的語文課堂,朗讀有音頻范讀,寫字有動畫指導筆順,想象有畫面提示,教師的個人魅力難以展現。其實,學生對老師有一種天然的崇拜感,課堂上師生的互動,不僅傳授知識,更能溝通情感,如果老師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個人素質,必能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 忽略書本的作用
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雖然深奧難學,但她博大精深,美得令人沉迷。許多詩詞歌賦所傳達的意境,必須靜下心去意會,如果課堂上用圖文代替了語言,那么,語言文字的魅力就消失殆盡了。有的語文課,學生沒有翻過一次書,所有的內容都通過課件展示,有的畫質還很模糊,其實這時候打開書,讓文字圖畫面對面地呈現在自己眼前,會更直觀親切,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
曾經聽過一位老專家的課,盡管整堂課主要用講述、討論等方法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沒有運用任何現代化教學手段,但老師繪聲繪色的講授,吸引住了所有人包括聽課老師的心,一堂課,老師講得聲情并茂、學生學得津津有味。可見,一節(jié)語文課的好壞,不在于我們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多少,而在于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有多深。因此,在面對多媒體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取舍,哪些文章適合用課件,適合用什么課件,都要進行用心地制作和選擇,只要我們選中最佳作用點與最佳作用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才能對我們的語文教學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那么,是不是說,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就一無是處呢?當然不是這樣。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能使學生足不出戶卻能穿越千年、走遍世界。在整合的過程中,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現代科技魅力的同時,更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法,從而解決教材中“難、繁、偏、舊”的弊端,這是信息技術獨有的優(yōu)勢。但是,我們在使用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 以語言文字為主的原則
既然是語文課,就要以語言文字為主,其他所有的一切手段都是輔助。語言文字最終要落實在“說”和“寫”這兩個方面。低年級語文教學,最關鍵的就是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比如一年級的拼音教學、ABB、AABB、又-又-等各類詞型的訓練,二年級的朗讀課文訓練、比喻、擬人等簡單修辭方法的訓練、由標點符號的使用引申到基本句式的練習等,這些都是最基步的語文知識,需要我們在上課中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訓練。這些訓練,靠的是老師的講解、學生的理解和練習。如朗讀課文,重要的不是課文的呈現方式,而是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這些練習其實文本就夠了。
2. 有所取舍的原則
語文課上,有些內容適合多媒體的幫助,比如作文教學。一年級的作文教學是以看圖寫話為主,這時多媒體就可以大展身手了。大大的畫面、鮮艷的顏色,如果老師水平高的話,可以將畫面制作成動畫,學生的興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這時候再進行寫話的指導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到二年級時,會開始接觸一些簡單的命題作文,學生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寫,這時就可以用多媒體做輔助,比如寫《春天來了》,老師用手機拍下周圍的春景進行投影,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自己身邊原來有這么多的美景。再比如寫小動物時,可以多出示一些小動物,讓學生看到動物的可愛,甚至可以制作出動物的叫聲,抽象的事物變得立體了,自然就筆下有物了,有的學生還會把課堂上激發(fā)的興趣帶到生活中,養(yǎng)成了觀察的好習慣。同樣,有些內容不適合運用多媒體,比如分析課文的條理、情感,朗讀教學等,這時候,需要的是學生靜下心的領悟和感受,就應該保持語文課的安靜和嚴肅。
3. 精心制作的原則
很多老師使用課件時,都習慣于從網上下載,網上的資源確實很豐富,但版本較多,質量也良莠不齊。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準備時,首先要用心挑選,選擇相同版本的、制作精良的,其次,還要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學生情況進行修改,最終變成適合自己的資料。如果糊里糊涂下載一個PPT,上課打開一看,和自己的課堂設計不一致,不僅起不到輔助的作用,而且浪費時間,畫蛇添足。
總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抓住語文課程的本質特征,積極探究,揚長避短,使現代教學技術的優(yōu)勢得到盡可能的展現,促使其健康發(fā)展,讓語文課堂實現“語文味”和“新技術”的有效整合。
參考文獻:
[1]肖竹君.多媒體技術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6):46.
作者簡介:
張艷梅,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和誠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