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剛 潘星安 陳善平 張中江 劉麗萍
摘 ?要:采用心理資本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對2063名高校學生進行測量,探討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表明體育社團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的希望和樂觀2個維度顯著性好于非體育社團大學生。體育社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恐懼、偏執和精神病因子得分顯著性低于非體育社團大學生,說明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更好。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其心理健康有顯著性相關。
關鍵詞:心理資本 ?心理健康 ?體育社團
中圖分類號:G80-3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c)-0242-02
從積極組織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心理資本是積極的心理狀態。這些積極的心理狀態可以產生積極的行為。胡燁妃研究表明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之間呈正相關[1]。陳桂蘭研究發現大學生通過提升心理資本可以增加其心理健康、自我監護與發展的能力[2]。還有人發現大學生通過體育活動可以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樂觀的心態,獲得心理資本的競爭優勢[3]。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大學生心理資本、體育活動都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關系。但是還沒有人研究體育社團大學生的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高校體育社團是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西安交通大學、海南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13所大學的在讀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生。選取調查研究地點時,為了使樣在地域上有一定的代表性,盡量選擇了我國大部分地區。
調查發放問卷共2298份,回收問卷2201份,回收率95.8%,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總數為2063。有效樣本中,男生1009人,占48.9%;女生1054份,占51.1%。有效樣本中,一年級513,占24.9%;二年級507,占24.6%;三年級384人,占18.6%;四年級319人,占15.5%,碩士259人,占12.6%,博士81人,占總人數的3.9%。
1.2 測量工具及問卷設計
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包括2個部分,心理資本量表和心理健康測量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一90)進行測量。心理資本量表采用譚延敏、張鐵明等設計的心理資本量表,該量表包括了希望、樂觀、自信、寬容和感恩5個維度。自信包括6個條目,感恩包括5個條目,希望包括5個條目,寬容包括4個條目和樂觀包括4個條目,心理資本的5個維度包括了24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李克特5等級評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滿意度越高[4]。心理健康測量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一90)進行測量[5]。該量表是由美國的戴蓋茨1975年編制的,1984年由上海的王征宇教授引入我國,并進行修訂,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國內建有常模,它有90個題目,包含九個反映心理疾病癥狀的因子組成,分別是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憂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SCL-90對有心理癥狀(即有可能處于心理障礙或心理障礙邊緣)的人有良好的區分能力。樣本均采用團體測試。該量表的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無癥狀反應為1分,很輕2分,中度3分,偏重4分,嚴重5分。
1.3 數據分析方法
在對問卷進行整理和數據錄入的基礎上,采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來驗證大學體育社團對大學心理資本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和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
2 ?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社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高校體育社團是大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愿組成,為實現成員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是大學生體育的重要組織管理形式之一,是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和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陣地[6]。
研究結果表明,體育社團與非體育社團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恐懼、偏執、精神病性方面都有顯著性差異,說明體育社團大學生通過體育活動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促進體育社團大學生人際交往、敵對和恐懼等負面情緒,減少身心癥狀。
2.2 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狀況研究
從積極組織行為學和積極心理學角度認為心理資本是指人的積極心理狀態,主要包括自信、感恩、希望、寬容和樂觀五個方面。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希望和樂觀兩個維度顯著性好于非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的自信、感恩和寬容雖然兩類大學生間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體育社團大學生的自信、感恩和寬容還是好于非體育社團大學生。
2.3 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心理資本的5個維度均呈顯著性負相關(p<0.001),說明大學生的心理資本與其心理問題的產生存在內在的聯系,自卑、消極、韌性不足、生活盲目的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他們的積極心理狀態也較差,因此,作為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從心理學角度對他們進行開發和培訓,提高他們的心理資本,這對他們心理問題的改善可能會有很大的幫助。
3 ?討論
積極組織行為學和心理學角度主張心理資本是一種積極心理狀態[7],主要包括自信、感恩、希望、寬容和樂觀五個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體育社團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的希望和樂觀兩個維度顯著性好于非體育社團大學生,研究結果表明,體育社團的積極心理狀態比非體育社團大學生好。
心理資本理論認為,能夠采用公開透明的溝通、群體決策方式,可以使群體組織處于充滿希望的氛圍中,在這樣的氛圍中群體互動可以獲得一種特殊的歸屬感和成就感,這種成就和歸屬感可以使群體成員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幻想[8]。高校體育社團是學生因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發組織的,自主管理,以體育活動為基礎而聚集在一起的鍛煉群體,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充滿快樂、相互幫助,相互欣賞,在這種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可以使得社團成員的情緒處于樂觀狀態并對未來充滿希望。本研究的結果體育社團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希望和樂觀顯著性好于非體育社團大學生,正好論證了體育社團的可以培養社團成員樂觀和對未來充希望信心。本研究結果與李超平教授的研究結果體育鍛煉可以增強群體的自信、希望、感恩、寬容與樂觀等心理資本,增強群體凝聚力一致[9]。
有關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與身體和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結果顯示,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的五個維度都與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各成分間都有顯著性相關。體育社團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對心理健康都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心理學家發現樂觀和對未來充滿希望心態對個人健康狀況、適應和調整能力、緩減壓力等正向效果顯著[10]。
4 ?結語
體育社團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的希望和樂觀2個維度顯著性好于非體育社團大學生;體育社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恐懼、偏執和精神病因子得分顯著性低于非體育社團大學生,說明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更好。體育社團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其心理健康有顯著性相關。
參考文獻
[1] 胡燁妃,駱宏.心理資本在學習領域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0,(4):4-5.
[2] 陳桂蘭.貧困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0):13-18.
[3] 楊釗.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開發與影響[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142-144.
[4] 譚延敏,張鐵明,龍佩林等﹒非正式結構體育社團成員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實證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5):60-65﹒
[5] 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出版社,1999﹒
[6] 何維民.高校體育社團的文化載體效用及其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9):40.
[7] Luthans,F.and Youssef,C M.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33(2):143.
[8] 譚延敏,張鐵明,黃銀華,等.農村非正式結構體育社團演進路徑的實證研究[J].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37(1): 60-66.
[9] 李超平.如何提升員工心理資本——李超平教授演講摘錄[J].2010(Z1):66-67.
[10]柯江林,孫健敏,李永瑞.心理資本:本土量表的開發及中西比較[J].心理學報,2009,41(9):87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