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濤
在我國教育領域,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始終都是一個熱點話題,對高校畢業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是新課題。本文首先介紹了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養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新要求,緊接著指出了現階段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此制定了該門課程的改革建議,僅供參考。
大學畢業生是人才資源中的主力,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人才,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是當代教育的重點與熱點。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形勢嚴峻,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變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畢業之后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有助于大學生正確擇業,對就業形成科學的認知,還能夠引導大學生認清職業發展趨勢,做出科學的職業判斷。
培養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目的是采取實訓鍛煉和課堂創新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學通過實踐逐步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技能水平、專業核心能力以及實踐水平。院校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創新創業思維應涉及到幾方面的內容,一是職業潛能分析輔導,二是職業生涯發展軌跡,三是職業發展規劃目標實現措施等。其中,職業潛能分析輔導是對學生自我進行探索,對學學生職業及其職業機會進行分析。職業生涯發展軌跡側重對學生進行職業定位引導,根據創新創業思維方式對個人發展方向進行確定,對個人職業發展通道與目標制定方案進行設計。職業發展規劃目標實現具體措施的制定要結合社會發展情況與學生個人綜合能力,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職業定位、職業發展策略與職業發展目標與實際條件是否相符合要進行階段性檢驗,確保每一個階段的職業發展情況與實際情況相匹配,即使出現不匹配的情況也能及時發現,并做出調整,使學生加深對創新創業的認識與理解,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創新、自我修正,引導學生根據職業發展規劃在事業上取得快速穩定的發展。
3.1 課程師資匱乏,難以準確地評估出課程價值
目前,我國多數高等院校負責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是學生處或者就業指導中心,教學老師主要以學生輔導員或就業行政人員為主。這些教學老師普遍較年輕,一方面,他們自身的工作時間較短,工作經驗較少,并沒有參加過專業的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沒有可用于實踐教學的豐富的案例庫,因此無法充分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這些教學老師具有“雙師型”教師資質的很少,具有產學研合作或者到企業上班的履歷較少,教學教師社會經驗都較少。另外,不同的教學教師擁有的教育背景、求職經歷等都有所不同,在教學手段、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也會存在差異,這就導致教學實際價值與教學實際效果無法準確評估。
3.2 授課班級規模太大,無法有效確保課程實施效果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明顯的差異化教學特點,但多數高等院校所設置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往往都是大規模的多個班級合上的形式展開教學,學生數量多,班級規模大,教師往往無法面面俱到,無法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也無法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做出指導。同時,受到班級規模過大的影響,小組合作性教學與探究式教學往往也難以發揮效果,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效果難以保障。
3.3 課程執行不合理,缺少專業化、系統化的案例庫
調查發現,多數高等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都設置了明確的學習課時與學期安排,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按照規定執行。另外,創新創業領域的實踐案例其實是很多的,但學校并沒有建立系統的、規范的案例庫,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沿用以往的陳舊案例進行教學,這就導致創新創業思維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難以發揮效果。
4.1 加大力度創新教學方法,科學劃分課程模塊,積極開展模塊化教學
第一,要學會學思結合。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案例,結合社會中的實時熱點進行舉例,以探究式與啟發式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對實際案例、實時熱點進行探討,并制定行動方案,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第二,舉行多輪次研討活動。高校應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以及學校規劃,細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將其分為若干個模塊,并進行多次研討。第三,教師分組,整合教師資源。根據教學模塊劃分情況,將教師進行分組,并按組實行課程教學,使模塊課程與教學資源達成一致,使教學優勢充分發揮。第四,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4.2 豐富并適時更新教學案例庫,重視課程六年和實踐的優化組合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性要求說明案例選擇十分重要,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應傾向于能夠引發社會輿論探討、能夠反映時代特征的典型案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第一,教師要收集案例并創建案例庫,教學案例的確定要根據教學模塊進行選擇。第二,教學課程安排可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活動,進入企業參與實踐,開展企業管理座談會,使企業管理層與學生面對面,并從中獲得真實的實踐經驗。第三,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考慮職業發展規劃應如何設定,后續任職過程中應養成哪些職業素養,要引導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并對職業發展規劃發現進行調整,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4.3 增加關于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打造富有特色的創新課程
如今,創新創業發展快速,企業對人力資源的要求越高,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大,大學生要結合創新創業發展要求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要投入大量的經費支持,學校要為教學課程實施購買相應的硬件設備與軟件設施,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活動平臺,結合情景模擬、企業實踐、軟件實訓等多種教學方式,使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相結合,企業與學校相結合,現實與虛擬相結合,不同渠道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目標。
4.4 通過培訓、學習、實踐等路徑,提高并強化授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第一,學校可聘請或者邀請知名企業家、人力資源主管到學校開展講座或進行授課,為學校任課教師解答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促使職業盛業規劃課程順利開展。第二,學校應對該課程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使學校教師的專業知識修養與職業生涯策劃技能得到提升。第三,學校應對該課程教師制定完善的考核機制與激勵機制,使更多高水平的教師自愿加入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授中,同時也使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雙師型”教師比重不斷增加。第四,學校可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實踐教學能力競賽,教師之間互相進行評價,使教師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全面滿足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要求。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還存在較多的問題,課程改革要從全方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目標應以增強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為基礎,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教學資源,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為畢業之后進入社會、進入職場制定完善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使學生能夠快速融入社會生活,跟上時代發展腳步,同時也為學校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提供教學參考。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