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潘雪妮
在核心素養教育境遇下,中小學課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不斷的深入發展。2004年8月份《教育部辦公廳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體育、藝術 2+1 項目”實驗工作的通知》號召在全國中小學全面實施“2+1 項目”。同年9月份開始在全國15 個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區圍繞實施“體育、藝術2+1” 項目工程展開了全國范圍內的實驗工作該項目立足于推動學校體育和美育的改革與發展。201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頒發《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該項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啟動。目的在通過課內外體育和藝術教育活動,使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較好地掌握兩項健身鍛煉的體育技能和一項藝術技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開展,在推動中小學素質教育、促進學生成長過程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國部分省市已經在中小學開展“2+1 項目”的實驗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帶來了教育的均衡發展,彌補了以前教育上不重視體育、藝術科目的不足。為后期部分省市開展實施“2+1項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依據。
然而,作為陜西省僅有的三個縣級市中的興平市,以工業化為經濟基礎的興平市,經濟發展跑在其省內其它各縣的前茅,但是在義務教育方面是否有條件將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2+1項目”落實開展下去?能否建立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如何讓該項目成為大多中小學校的常態化課程,遠離形式主義。成為落實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可行性不可缺少的前提準備。
本文就興平市城鎮及周邊30所中小學教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狀況,調查了這些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的開設情況,利用問卷調查學生,老師和家長?對這個項目的認知程度,分析了在興平市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可行性。調研這項工作的旨在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政府主管部門完善管理以及制定政策提供參考依據,從而促進興平市中小學有效教學改革有實,有效的發展。
2.1研究對象
抽取興平市城鎮周邊義務教育階段30所中小學(秦嶺中學,興化學校,華興中學,陜柴中學,阜寨中學,陜玻子校,十一建學校,南位中學,興平市中,莊頭中學,南市中學,東城一中,東城二中,馬嵬中學,西城中學,博華中學,秦嶺小學,陜柴小學,華興小學,馬嵬小學,東城逸夫小學,西關小學,東關小學,東城東堡子小學,大阜小學,小阜小學,西城中心小學,槐巷小學,電務處小學,西城潘村小學)教學現狀作為研究對象,
2.1.1調查對象:中小學學生、體育老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和家長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因研究需要通過查閱關于“體育、藝術(2+1)”相關政府文件資料及在中國知網上相關期刊文獻資料。
2.2.2訪談法:
拜訪興平市體育局主管基礎教育的副局長劉長青和部分中小學體育,音樂,美術老師進行咨詢、訪談,向他們了解目前興平市體育教學改革情況,并征詢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2.2.3問卷調查法:
2.2.3.1問卷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興平市城鎮周邊30所中小學的部分體育教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和學生及家長作為調查對象
2.2.3.2問卷信度檢驗
采用重測信度法對問卷調查對象教師和學生進行前后兩次測試,中間時間間隔為15天。根據前后兩次測試結果,用SPSS13.0進行檢驗,教師,學生及家長兩次測試結果的相關系數分別為r(教師)= 0.865,r(學生)=0.858 r(家長)=0.842,具有顯著性相關(p<0.05),說明調查問卷的數據可信度較高,符合研究的要求。
2.2.3.3問卷的效度檢驗
采用單項與總和相關效度分析法,對問卷的內容和結構進行效度檢驗,為了確保調查統計結果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能真實反映興平地區教學改革開展現狀,在問卷調查初稿完成之后,征求了9位多年從事中小學教學的體育老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具有高級職稱)意見,修改并完善問卷的問題,確保了調查問卷的有效性。
2.2.3.4問卷回收和發放情況
分別對興平市周邊30所中小學的體音美教師,家長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每個學校(體育教師1份,音樂老師1份,美術老師1份,3—9年級學生20份, 學生家長10份)。
實際發放問卷共計1380份,有效問卷1358份。
問卷與2013年9月10日向城鎮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體育老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3—9年級學生及學生家長發放問卷1380份,于2013年9月25日再次對同樣的人群發放,以此證明問卷有較好的信度。
2.2.4數據統計分析法
利用 Excel電子表格軟件對回收的問卷進行分類匯總、求和、計算平均數、百分比等描述數理統計,進行分析對比,得出結論依據。
3.1師資,教學設備現狀分析
教師資源,教學設備是加強素質教育,推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物質保證。也是 “2+1 項目”深入推行的基礎要素,國家也已制定了各級學校教學設施配備目錄。由圖表2可以看出:興平市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設施大部分學校不能達標,特別是音樂,美術科目無論是在教師資源的配備上還是在教學設備的配備上少的可憐。部分小學目前為止也沒有專職的音樂和美術老師,18%的學校就沒有音樂老師,20%的學校就沒有美術老師,所以就無從談起上課。相對較好的是原來的幾個廠礦子弟學校體音美專職教師都有,但是教學設備還不能滿足現有的學生人數的需要。而且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部分教學設備殘缺不全,設備的管理比較混亂。正是由于教學硬件條件不達標而使得這些科目課程在部分中小學幾乎被取消不上。可能是由于鄉村生源都在往縣城流動,工業化的發展帶動加之外來人口逐年增多,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力度不斷加強,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而學校的物質條件的改善跟不上步伐,使得學校在師資,設備上出現了短缺。各學校每年在體音美教學的專項費用上大部分學校好些年都沒有投入,特別是在音樂、美術有52%和60%的學校就一直沒有這項費用。“2+1項目”的推廣是需要體育,音樂,美術的結合來塑造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說物質基礎的保證跟不上是無從談論教育的課程改革。
3.2家長和教師對“體育、藝術2+1項目”開展作用的認識
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先告知學生什么是“2+1項目”,它的目的意義。 通過對學生和老師及家長的問卷調查,可以肯定大部分學生和老師對國家提出的這個項目是認可的,也是期待”2+1項目”能切實走進學校,落到實處。這將為更好的進行”2+1項目”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長已意識到素質教育對中小學生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在于家長的交流中也能體會到家長也是希望通過“體育、藝術2+1項目”來改善當前的教學狀況,也對現在的教學狀況提出了一些建議。本來家長們為了自己孩子的成長,把小孩的課余時間排的滿滿的報各種興趣班,他們希望如果能把“2+1項目”在學校實施開,學生在學校里面既學到了文化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投資少,回報大何樂而不為了。
3.3不同學齡段學生喜歡的體育,藝術項目統計分析表
小球運動備受中小學生愛戴,這可能是由于小球運動的本身特點運動量小,場地要求簡單,普及比較廣所以備受成人,小孩的喜愛。? 加之我國的小球運動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比較大的原因。乒乓球和羽毛球在學生的選項調查中排行前1,2名。總之從開設項目上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能較好的發展學生的靈敏素質、速度和爆發力, 特別是集體項目的球類活動能較好的培養學生集體合作, 團結互助的良好風貌。田徑項目排在了中間,可能是由于這個項目的趣味性沒有球類運動強而造成。 在新興的舞蹈項目和滑輪上,本應該受到學生的喜歡,但或許是由于學校在這方面的專業老師比較少,學生接觸的少,所以選擇舞蹈項目的只有部分女生,舞蹈和滑輪都排在最后。
在藝術項目統計表可以看出中學學生側重于樂器的愛好,小學生側重于漫畫卡通的喜愛,這可能是在不同學齡段的心理和生理有關。總而言之,無論是哪方面的愛好,只要對藝術方面有興趣,這為開展“2+1項目” 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開始。
4.1結論:
4.1.1 從全國的實施情況來看“體育、藝術2+1項目”只要落到實處,可以完全推動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有效推動體育和藝術課程的改革和發展.而且在實驗區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4.1.2 從調查可以看出,在興平市部分中小學中,教學器材和設施與學生需要相差很大,目前在“體育、藝術2+1項目”所需的教學配套設施和教師資源方面還不能滿足開展需求,只有幾所原來廠況子校基本具備“2+1項目”的開展。有75%的體,音,美老師認為學校的配套設施不能滿足“體育、藝術2+1項目”的開展。所以說對于興平市開展“體育、藝術2+l項目”目前的教學現狀還不能滿足“2+1項目”所需條件。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對體音美教師資源的合理配備,及教學器材和設施的投入,從而使“體育、藝術2+l項目”的可行性早日得以順利的開展。
4.1.3 從學生,家長和老師對“體育、藝術2+1項目”的認知程度表現來看,90%以上家長和老師認同“2+1項目”開展,對于開展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1.4 不同學齡段的學生因生理心理的原因,決定了他們對體育,藝術項目的認知不同。所以在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時應注意分年齡,分性別,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開設必選,自選項目。
4.2建議:
4.2.1 興平市教育主管部門應提高認識加大對素質教育的重視,關注對“體育、藝術2+1項目”的開展,制定“2+1項目”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為中小學開展“體育、藝術2+1 項目”體育項目提供有效的人力資源和教學設施。加大對專業老師的校外培訓,多多吸收新項目新知識。
4.2.2 各個學校應設立“2+1項目”專項經費,這是保障實施項目的物質基礎。應該積極挖掘學校教學資源,緩解體育,藝術教學設施不足帶來的壓力。側重于本校特色或者傳統項目開設適合學生有興趣,易實施,不同學校要有本校的特色項目教育。
4.2.3 課時開設要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平時的課堂教學內容作為學生必選科目,將平時課堂教學與大課間活動緊密結合,在大課間活動時間開設“2+1項目”自主選修課程,按學生興趣開設項目,每一項目安排相應專長的教師任課,按日常課堂常規進行教學。各學校可每年進行一兩次全校的比賽,表演,展示,或者校與校之間的溝通交流,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作為對教師教學成果的考評。
4.2.4 進一步加大對“2+1項目”的督查管理制度,從根本上為實施“2+1項目”提供保障,杜絕一切走形式。每學期組織檢查各校“2+1項目”的開展情況,必須要有實施方案,活動材料及要有每個學生參加“2+1項目”成長記錄檔案。從整體上關注學生發展進程。每學年在校與校組織特色項目展示活動,并將組織的活動參與性及評比成績與學校考核掛鉤,使督促,監督,考核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
(作者單位:1興平市秦嶺中學2興平市興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