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紅
本文主要從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融入比賽和差異化教學等幾個方面出發,結合實際探討了高職院校羽毛球教學的高效策略。希望能以此為廣大高職體育教師提供參考和啟發,帶動羽毛球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羽毛球運動有著諸多好處,能夠強化人體的心肺功能,并打造優美的體態,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十分有益。在如今的教學領域中,羽毛球已正式步入了高職院校課堂,并成為了學生喜愛的運動之一。作為高職體育教師,就應當掌握羽毛球教學的高效方法,讓學生掌握更多相應的技能。
技術教學是羽毛球教學中的重點部分,詳細分析可以發現,羽毛球的基本技術包含了四十多種,教師在教學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一一親自示范,只能盡量展示出其中的關鍵點,再讓學生舉一反三。而若是把多媒體技術引入到羽毛球課堂上,就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采用視頻教學的方法,將羽毛球相關的技術動作完整而確切地重現出來,如果學生沒有看清楚,還可以慢放、暫停、倒放等,并自主調節播放速度。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把這些技術動作深刻地印在腦海中。而在觀看一些國內外的羽毛球比賽之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看運動員采用了怎樣的技術和戰術,并在視頻放完后與學生共同探討,分析其中的要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于羽毛球的興趣及有關技術水平均會得以提升,即便教師沒有用太多時間指導學生開展練習,學生也能掌握一部分基礎技術。比如吊球、高遠球、放網前球之類,都可用這種方式予以傳授和鞏固。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也會自主模仿專業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如此也有助于學生的實戰技能得到提高,從而優化教學質量。
實施高職羽毛球教學時,教師需要首先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情況,幫助學生樹立起終身運動的良好觀念,并憑借羽毛球課程教學,讓學生培養出對于運動和羽毛球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在學習和鍛煉的過程中實現生理和心理的同步發展。以往的高職羽毛球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方法較為單調乏味,學生普遍興趣不足。而在如今的教育改革新形勢下,高職羽毛球教師就應多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手段,把高職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的熱情全面挖掘出來,繼而提高訓練效率,優化最終的教學成果。教師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對抗,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技術,給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平臺,豐富其實踐經驗。對于在對抗中落敗的小組成員,教師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游戲性的懲罰,比如讓其做兔子跳、俯臥撐等。同時,教師也可憑借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能。比如正手握拍與反手握拍,教師在訓練時就可組織學生參與“鏡子影像”的游戲,安排兩個組的學生面對面展開練習,觀察他人的握拍方法,并糾正自己的動作,有利于在良好的氛圍中激發學生興趣。
在羽毛球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比賽內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并活躍課堂氛圍,開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讓學生擁有足夠的個性發揮空間。在比賽開展前,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給學生傳授一些必要的技巧、方法,讓學生了解比賽的規則。在比賽過程中,還可以讓有的學生參與競賽,有的學生當裁判,使每位學生都親身感受到羽毛球比賽的樂趣,并激發出學生的競爭欲望,使其更積極主動地進行羽毛球學習。通過于此,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就會更加關注教師所講的知識內容,參照教師作出的示范,在課下自主開展羽毛球練習,提高實踐水平及綜合能力。在比賽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教學內容同羽毛球比賽密切結合起來,并聯系學生實際情況展開具體的安排,做到靈活調整,不能讓比賽和教學脫節。與此同時,還可以將水平不同的學生交叉分配,讓技術水平較高的帶動其余水平稍低的,確保學生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也可避免比賽中學生差距拉得較大的情況出現。另外,當比賽結束后,教師還要針對比賽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和訓練,彌補學生的知識漏洞。
差異化教學法也可稱作分層次教學法,這一教學方法能夠全面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差異,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要,并確保學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獲得進步與發展。對此,教師要先了解學生在羽毛球技術、學習能力、進步程度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把握好其中存在的差異性,再采用分層次、分組別的方法開展羽毛球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耐力、速度、靈敏度等,幫助學生確立不同的學習任務及目標,分別運用個性化的教學手段,融入相應的教學內容,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針對性的調整。如此一來,才可保障每一層次或組別的學生都能在羽毛球練習過程中取得循序漸進的發展。例如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讓其熟練掌握羽毛球的擊球技巧,并多練習運動動作,提高四肢力量與呼吸性能。對于能力稍弱的學生,只要教會其正確發球的方法,并讓其盡量回擊對方的發球,做到對打三十球不落地即可。針對同一層次的學生,也可讓其開展比賽,激發其學習動力。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在高職羽毛球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媒體開展羽毛球教學,激發學生對羽毛球的興趣,將比賽融入到課堂上,同時采用差異化教學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新需求。
(作者單位:東營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