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在信息時代,信息與知識的傳遞變得更加頻繁,所以對于圖書館學而言,其作為信息與知識的匯總中心,需要為迎接信息時代的到來而做好準備。其中,信息時代的到來,圖書館學需要為此進行更新,以便其可更好的服務信息時代下圖書館的運營,所以加強對信息時代社會圖書館學發展趨勢的研究也就變得極為重要與關鍵。
1.1 圖書館學課程與時代發展相脫節
現階段,在對圖書館學專業課程進行研究后發現,相關信息技術課程并未添加到圖書館學專業課程之中,或者只是安排了一部分,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有關知識缺乏全面性的了解,造成圖書館學課程與時代脫節問題的出現。
1.2 學科專業課程知識面未得到拓展
對于圖書館學相關課程來講,其所涉及的領域均比較片面,并且文科內容占據其中的大部分,導致理科與文科之間的融合較少。同時,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盡管在其中融入了網絡、計算機等課程,但是專業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面仍未得到有效的拓展。
1.3 專業必修課比例過大
通常來講,圖書館學中的專業基礎課、公共基礎課等占據圖書館學專業課程的比例不小于50%,甚至有的學校此比例已經大于50%,導致圖書館學的學生沒有足夠時間來添加選修課,對學生拓展學習的知識面有一定影響。
2.1 圖書館學課程要貼合信息時代的發展
學校在編排圖書館學課程時,主要在其中增加有關信息科學課程,例如,計算機、網絡以及數據庫等課程,幫助學生盡可能全面的了解信息技術,以便其可適應今后圖書館工作的需要與要求。
2.2 拓展專業學科課程的知識面
在編制圖書館學教材時,需要將其中內容向信息時代下的要求所看齊,多在其中增加與信息科學技術有關的知識,以此來實現拓展學生知識面的目的,同時也可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時代要求。
2.3 縮減專業必修課的比例
除了在專業內容上增加有關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外,學校還要盡量縮減專業課的比例,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參與信息技術相關的選修課,幫助其豐富信息技術知識,有助于進一步的拓展其知識結構,保證與信息時代的同步性。
3.1 形成多層次的教育模式
對于不同高校來講,其在辦學規模、歷史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并且專業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對于圖書館學的教育方面也有著各自的特點。與此同時,在信息時代,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高校也應對圖書館學的發展予以關注,并將教育模式朝著多層次的方向發展。例如,在教育培養層次方面,形成圖書館學專業學士、碩士與博士的培養層次,有助于為圖書館學專業培養出層次更為豐富的人才,使圖案書館管理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
3.2 圖書館學內容與信息時代緊密聯系
隨著時代的逐漸進步,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社會,信息與知識的傳遞與交換變得更加快速,而圖書館作為信息與知識的交換中心,對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人員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作為圖書館學來講,在新形勢下,其也要按照信息時代的要求來培養人才,使其更好的面對接下來的挑戰。例如,可在圖書館學中增加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內容,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時代下各類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使學生今后更好的適應信息時代下圖書館的工作。
3.3 與其它相關專業相互融合發展
在信息時代下,各個學科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而為了繼續發展圖書館學,必須也要將圖書館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界限打破,使之變得更加開放,同時也要增強其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從而有助于一個新的學科體系出現,以滿足信息時代的發展需要。現階段,檔案學、情報學等是圖書館學專業中的主要學科,但是隨著我國社會逐步進入到信息時代,其必須與其它學科緊密融合,相互取長補短,尤其注意與信息類學科之間融合,最終使圖書館學更具信息時代的特征。
3.4 將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融入到圖書館學中
在信息時代下,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詞匯變得更加熱門,所以對于圖書館學來講,其也要注重將大數據、互聯網技術融入到其專業課程當中。另外,部分城市已經開始著手建設數字化圖書館,將互聯網與傳統圖書館相對接,滿足更多民眾對于信息、知識方面的需求,所以也因此使得圖書館變得更為數字化與網絡化。所以,需要將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融入到圖書館學專業的教學內容當中,幫助學生盡可能多的了解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優勢,同時也可幫助學生更好的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來建設數字化圖書館,使圖書館更加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
在信息時代下,各個基礎學科均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而不斷的進行創新與改變,圖書館學也不例外。同時,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與互聯網對接,開始搭建起數字化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等形式。所以,對于圖書館學專業來講,其也要從課程設置、內容編排等方面緊貼時代發展的要求,將更多的信息科學技術融入其中,幫助學生了解更多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知識,滿足信息時代下人才培養的要求,對圖書館學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
(作者單位:四川省都江堰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