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莉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一系列變革,對大學畢業生分配政策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 帶來大學生初次就業率的下降 。從總體上來看,在過去人口過度增長所形成的龐大就業壓力下,她們畢業時的一次工作簽約率雖比男大學生低一些,但其差別不具有統計的顯著性,可以說,基本上實現了平等對待。 但同時, 我國女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還是相當嚴峻,女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并沒有因時間的推移而消除,相反,女大學生的就業還面臨不少的挑戰,
女大學生就業中的問題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而女性生理特征的高勞動成本是用人單位不愿意招女生的最重要原因:第一,生育哺乳期,這一階段的崗位會出現空缺,需要企業負擔;第二,女性體能要比男性差,而且由于性別原因出差不方便,加班也會受影響。第三,從業務培訓費的利用率來觀察,由于女性工作時間比男性短,因而女工的年均培訓費要高于男性,其利用率相應的也比較低。即使一般崗位,女生找工作的難度要大于條件相當的甚至比自己還差的男同學,結果給女大學生增加不合理的經濟負擔。
女大學生對辛苦求得的工作的滿意度低于男同學,存在著較多的不得不就低謀職上崗現象,或者與男同學相比,她們的就業質量要低得多。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其實包含著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她們是否擁有同等的就業機會;二是在獲得就業機會時,她們是否得到與自己能力相符的工資報酬。
我們在做好女大學生就業宣傳與指導的同時,也希望政府更加關注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畢竟,對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最終會轉變為社會成本。
女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作為社會、學校,包括女大學生自身應積極配合,多管齊下,共同來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政府各級部門,應逐步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和社會保障機制,給女大學生提供一個公平的就業環境。第一,用法律規制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發展,明確獎懲措施 ,并建立相應監管機構。
第二,加快建立、完善生育保障機制,國家企業、個人合理分擔生育費用,使生育保險法制化、社會化,必要時建立支持女性就業的基金來補償用人單位的成本,解決其后顧之憂。改革女性職工生育和哺乳期的工資支付方式,降低用人單位的成本負擔。
另外,在各級政府的勞動管理部門,應監督和維護本行政區域內就業過程中的性別平等關系,特別是在初具規模的勞動市場里和定期的人才交流會上分設必要的監控窗口,及時處理各種投訴,保護女性的勞動權益和幫助她們獲得合理的就業待遇。
其次,高等學校教育人才培訓機制要與市場需求相銜接,加快構建完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特別是成立專門的女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加強對其就業觀念,求職技能和就業心態的培訓,增強其主動就業意識和就業權益保護意識。同時,就業中心應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分析力度,組織專為女大學生的供需見面會,切實提高女大學生的就業率。
從行業上看,女性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4個行業依次為教育、醫療與護理、住宿和餐飲、商業零售,盡管國有企事業單位不斷改革,但是民營企業對女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仍然較弱,政府機構、科研單位的工作相對穩定是很多女大學畢業生更加青睞的主要原因。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來臨,“精英時代”的結束。必須有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從事“藍領工作”成為高級藍領,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在發達國家,這也是一種普通的就業現象。在我國,受編制的制約,機關事業單位用人數量很有限,企業才是吸納畢業生的主渠道,特別是民營企業將成為今后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陣地。
女大學生要想在就業競爭中獲勝,靠的是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女大學生必須廣泛涉獵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汲取本專業前沿的知識,真正做到具備寬厚扎實的知識基礎,以適應變化著的人才市場。從女大學生自身來說,淡化傳統的“單位”就業意識,爭取自我就業。
首先,女大學生要適應市場的需求,積極地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對用人單位過于挑剔,以至于喪失良機。
其次,女大學生要善于發揮自身優勢,使自己在擇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作為女大學生,在就業方面存在許多男生不具備的優勢。一是語言能力的優勢使她們更適合于從事文字編輯、翻譯、教育等工作。二是思維能力的優勢,女生在形象思維以及思考問題的細致周全上具有優勢,適合于形象設計方面的工作。三是管理能力的優勢。女大學生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具有較好的個人修養。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較強的交往能力,適合行政管理、辦公室、公關等工作。女大學生如果能正確發揮自身的以上優勢,將會比男生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今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廣泛滲透,體能的優勢漸漸失去競爭力。加之,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勞動方式的更加靈活,操作更加簡單化,給女大學生就業將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廣闊的就業空間,女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最終將得到解決。
(作者單位:淄博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