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蓉
以往對磁州窯瓷枕開光藝術只停留在單一枕面上的認識,筆者從瓷枕的三維視角出發,探討磁州窯高超的開光藝術裝飾手法;并對磁州窯瓷枕的開光紋樣作分類梳理,概括出磁州窯基于不同枕形的開光紋樣類別,進而提出磁州窯瓷枕開光紋樣裝飾的總體設計思路。
“遠在幾千年前的彩陶就已開始萌芽。如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舞蹈紋盆的裝飾上”。張曉霞在《“開光”的藝術——從流變到衍用》,指出新石器時代的開光形式與宋代流行的開光并無演變的序列,并且從瓷器海外貿易和南北朝至唐宋以來器物開光藝術的相似性中指出,“開光的成因往往歸于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伊斯蘭藝術是在不斷學習、吸收被征服地區的藝術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而當開光形制被人們接受后,更多的是一種有意識的運用,特別是宋代正式命名開光后,其在瓷上的廣泛應用則是根據前人積累和自身經驗而進行的創造活動”。由此三方面的論述,可見宋元磁州窯豐富多彩的瓷枕開光藝術,是基于中國傳統文化,吸收外來文化,在多個文明的交流融合中,結合瓷枕的器物特點以及毛筆等特殊的工具作用下,有意識地創作出具有磁州窯裝飾特點的民族開光紋樣樣式。
“完整的開光由光廓、主題紋飾、地子三要素組成……‘光廓指開光的形狀輪廓。‘主題紋飾指開光光廓內所要表現的主要內容”。開光的“地子”指以光廓為界定區內的裝飾地,“開光的地子千變萬化,可概括為素地、色地、紋飾地”。磁州窯主題紋飾有人物故事、山水風景花鳥魚蟲動物、書法及象征吉祥和民俗年畫紋飾等,表現題材多樣,繪畫形式不拘一格。但其光廓和地子呈現一定的樣式和規律。因此,本文主要立足于宋元時期磁州窯瓷枕的光廓和地子與枕形組合形式的研究(即除主題紋飾以外的開光輔助部分),以便更好地認識磁州窯獨樹一幟的開光藝術。
1 磁州窯瓷枕開光的藝術特點。
“磁州窯將開光視為一種組織紋樣構圖的骨架…… 因為較之以往規矩的幾何紋樣、網格的對稱構圖的成規,這些骨式創造了陶瓷藝術新的裝飾風格。用這種圖案形式表現紋樣,能展現紋樣的自由活潑,又有完整有條理的構圖格律”,具體表現在:
1)磁州窯的長方形枕一般五個立面都具有開光紋樣,屬于同類光廓的間隔開光。此外,其他枕形僅有頂面有光廓組成單一窗口開光,這種樣式具有高度聚焦枕面中心,突出主體紋飾的優勢(圖一、圖二)。
2)磁州窯枕的開光藝術具有“立體包圍式” 、“立體環繞式”的特色。以往對磁州窯瓷枕開光藝術的認識只停留在單一枕面上,筆者從新的立體視角出發,發現磁州窯瓷枕是 “立體包圍式”、“立體環繞式”的瓷枕開光樣式。磁州窯的腰形枕、如意形枕、八角形枕、如意云頭枕的開光,其地紋巧妙地分布在枕壁上,與枕面的光廓或是隔著枕檐“筆斷意連”、或是隨枕壁轉向枕面分區裝飾與光廓相連,組成“立體包圍式”的開光紋飾(圖一、圖二)。這也是磁州窯瓷枕高超的開光裝飾藝術的核心體現。而長方形枕(圖三)頂面與側墻開光同樣隔檐筆意相連,組成“立體環繞式”開光。從整體看,像是由一個被三維開光分割成主次二部分的立體塊組成。
3)瓷枕上的開光常采用多層光廓相套組成。磁州窯瓷枕的外層光廓采用適合性的開光形狀,與枕形一致。內光廓常用同形或異形多層光廓相套組成復雜的開光,稱為“同形套光和異形套光”。可以說是將開光藝術發展到極致。
4)瓷枕上的開光地紋裝飾手法多樣又呈現一定的程式化樣式。在八角形枕與腰形枕中,大多數枕壁采用連貫環繞的卷草紋飾地;少數詩文題材的瓷枕枕壁采用素地;極少數枕壁采用散點地。圓八角形枕(圖五)、如意頭形枕(圖二、圖四)具有多區域不同地紋,由枕壁上卷草紋,和枕面與枕壁間斜面過渡面的波浪式蔓草紋共同組成地紋。長方形枕地紋中有主花與配飾共同組成繁復華麗的紋飾地。
2 磁州窯瓷枕上豐富多彩的開光樣式。
磁州窯枕在生產的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特點的開光藝術,主要有以下幾類:
2.1 同心同形光廓開光。
如意云頭枕、八角形枕和枕面出檐的腰形枕、如意形枕、八角形枕等,多繪制與枕形同形的光廓,大部分是一粗一細雙層的同心同形光廓;有些是多層光廓組成,似水的漣漪擴散(圖四);有些枕在兩弧線中間填入圖案,組成弧形的裝飾帶。這類瓷枕的開光“地子”在枕壁上,有素地和紋飾地兩種類型。
不出檐的圓八角型枕(圖五)、如意型頭形枕(圖二)。這種枕型的開光一般繪出同枕形的一粗一細、或中粗兩旁細的線條開光。基于枕面與四壁的過度斜面上,繪制一圈似波浪流動的蔓草紋做枕面的邊飾地,四壁再環繞一圈的卷草紋,是一種分區裝飾紋樣豐富的紋飾地。
2.2 同心不同形光廓開光。
在腰形枕中,有一類是用劃線工藝做成的光廓,由四段弧線呈上下左右組成類似“海棠花形”光廓,每一段弧形為三道弧線并排,外兩道緊密,內一道疏遠,組成三層平行光廓。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的“白地黑花詩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腰形枕”等。
2.3 同心異形相套組合的光廓開光。
這種開光樣式大多用兩種形狀的光廓以枕的中點為同一圓心,相套組合成開光。外圈開光與枕形一致,內圈開光變化成其它形狀,是一種即變化又和諧統一的開光樣式。
1)長方形枕的枕形光廓與“掩菱花形”、“菱花形”相套成同心異型光廓開光。長方形枕(圖三)比較狹長,難以形成畫面視覺中心,分散而難于成章法。有學者稱括號開光為“用壸門形錦地開光式”,“壸門”為建筑中須彌座的圖案及家具中的裝飾,筆者對比兩者形狀大不相同,鄭以墨及劉慧茹在其論文中用“菱花形”描述長方形枕的開光,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的 “白地黑花‘枕賦銘長方形枕”等瓷枕上看,其方形側墻上裝飾完整的“菱花形”光廓說明,長方形枕面應該用與側墻一致的光廓樣式,這一括形光廓來源于“菱花形”光廓,因畫于狹長的長方形枕面,構圖上保留了左右的花瓣形,少了上下的菱花角如同被方形的外光廓所掩蓋。為區別“菱花形”開光,可稱之為“掩菱花形”光廓。這種開光構圖相合了光外裝飾圖案與光內寫實的藝術手法,是一種成熟完善的開光構圖法。枕面開光地紋由下相同或相異的主體花,四周襯以細密的葉形和穗花紋,是一種有主次繁縟華麗的“紋飾地”;其余四個枕壁上一般為沒有主體花的穗花狀“紋飾地”。
2)腰型枕的枕型光廓與“如意形”光廓組合成同心異型光廓開光。大多數腰形枕(圖一)采用與腰形枕同形的光廓,內套入多弧線起伏的“如意形”光廓。在內外兩層不同形狀的光廓“差集空間”里,填入如逗號形狀似蓮花瓣的紋飾,花瓣的兩旁畫出與如意形平行的弧線,與內外開光的弧形取得呼應聯系,消除差集空間的突兀。在這么狹小的空間里完美地實現內外光廓形狀的自然過度,這也是磁州窯在美術上技藝高超的表現之一。
3)剔、刻、劃腰型枕、如意臺枕、八角型枕枕型光廓與“菱花形”光廓組成同心異形開光。如法國集美博物館藏“白釉黑剔腰形枕”、磁縣博物館藏的“白地黑花束蓮紋八角枕”、大英博物館藏“白地剔花枕如意臺枕”等。
4)剔、刻、劃花腰型枕、如意臺枕、八角型枕的枕型光廓與“海棠形”光廓組成同心異形開光。如磁縣博物館藏的“白釉黑剔牡丹紋八角枕”、 日本東京出光美術館藏“枕伍式一葉形枕”等。
2.4 離心相套組合的光廓開光。
1)離心同形光廓開光。
如意云臺枕,又稱葉形枕。一般裝飾上將內光廓下移,底邊沒入外枕形光廓的底邊。由于內光廓離心,形成了上端非平行錯位的“箭頭”區域,裝飾上常用牡丹紋,卷草紋做裝飾地紋填滿。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的“白地劃花寫詩文如意形臺座枕”等。
2)離心異形光廓開光。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藏“宋河北磁州窯白地‘見賢思齊如意形臺座枕”,在外枕形光廓內套入下移的方形開光,方形底邊沒入外光廓,將內外光廓間分割成三區,飾以杜丹紋或卷草紋。這類開光形制雖然比較罕見,其豐富了磁州窯枕上的開光樣式。
3 磁州窯瓷枕開光紋樣裝飾的總體設計思路。
開光紋飾是基于枕形基礎上的裝飾,受枕形的制約,瓷枕的枕形決定了開光的光廓及地紋。而開光紋飾 又“修”、“飾”了枕形,起到突顯枕形的美觀和彌補枕形缺陷的作用。
3.1 枕形簡單,則開光紋樣豐富枕形。
磁州窯長方形枕(圖三),通過起伏的光廓開光紋樣豐富枕形。“長方形枕造型呆板無趣,而各個角度的裝飾填充將彌補其帶給人美的感受的缺失”。其在開光紋樣上,通過繪制形狀多起伏的光廓,光外密集的錦地紋與光內疏朗的主體,一疏一密間突出了主體,又強化了起伏的開光輪廓。而且前后側墻與枕面的光廓筆斷意連成塊狀分割,甚至有用手即可將瓷枕從光廓處掰斷一分為二之勢,由此更豐富了瓷枕單一的外形。。
腰形枕(圖一)較長方形枕優美,相對于如意形枕、八角形枕來說,屬于相對簡單的枕形。為豐富其枕形,在刻、剔、劃花腰形枕中,有的刻劃成“海棠花”光廓,有的在腰形光廓內套入“菱花形”異形光廓。另外,大多數白地黑花腰形枕都是在腰形光廓內套入起伏的“如意形”光廓,從紋樣設計上將瓷枕從枕面上分成如意形輪廓的枕壁與如意形內的主體兩部分,使腰形枕猶如變成了如意形枕。
3.2 枕形變化豐富,則開關紋樣突顯枕形
起伏多弧線的如意形枕(圖六)、如意頭形枕(圖二、圖四),多轉折面的八邊形枕(圖五),還有一些相對于方形枕外形優美的腰形枕。這些外形豐富的瓷枕,往往通過勾勒與枕形相同的輪廓線作光廓,一般為雙勾線,用外圈線粗來突顯枕面枕形,進而在枕壁飾一周的卷草紋與枕面的光廓組成開光,更強化枕型。
3.3 枕形欠缺,則開光紋樣隱藏枕形
1)用連續的“卷草紋”作開光的地紋,弱化和隱藏不規整枕壁。
磁州窯的如意形枕(圖六)、腰形枕(圖一)、八角形枕(圖七)的枕面起伏,造就枕壁相應起伏。而且磁州窯為民窯,為追求生產的數量和效率,無法大量精工細作,加上出檐工藝設計,還有燒制造成枕壁上的變形等因素,除了一些精品的瓷枕,這幾類瓷枕多數枕壁上難以做到跟枕面一樣完好的垂直形狀。尤其是八角形枕(圖七),除了枕壁跟枕面一樣是八角形起伏有多棱角弊端外,有些八角形枕的枕壁是在橢圓形與八邊形中形成的傾斜歪扭的不明確形狀。磁州窯高超的裝飾技法在于快速又有效地解決這些難題,工匠們利用毛筆工具在枕壁上繪一圈大寫意的卷草紋作地紋,其連續起伏的枝葉模糊并弱化了起伏不一的枕壁。高效的裝飾技法解決了高速制胚的缺陷,這也是其能高產的原因之一。
2)枕壁為“素地”突出枕面的紋飾,弱化枕壁,以揚長避短。
有些磁州窯八角形枕和腰形枕枕壁以素凈無紋之地突出枕面紋樣,以弱化枕壁上的形狀。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白地黑花鳥紋八角形枕”、“白地黑花詩文腰形枕”等。
3.4 枕形優美,則開光紋樣與枕形相得益彰。
如意頭形枕(圖二、圖四)和圓八角形枕(圖五)是磁州窯瓷枕中比較精致美觀的枕形。外形圓滑一體,枕面與枕壁有許多不規則的過度面,會增加裝飾的難度。磁州窯工匠在裝飾上用連續環繞的“蔓草紋”跨曲面裝飾,并用“卷草紋”環繞一周裝飾起伏的枕壁,這兩組紋飾上下用隨枕形勾勒的線條隔開,共同組合成枕面光廓的地紋。也有的如意頭型枕(圖四),在枕面枕壁的過度曲面間繪多層的枕形光廓。這些開光地紋由下而上層層疊起至枕面光廓,卷草紋和蔓草紋又在枕形的起伏間蕩漾,這些紋樣與枕形互為美化,相互相成,呈現出優美靈動的瓷枕藝術。
4 結語
磁州窯工匠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糅合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開創了瓷枕上豐富多樣的開光紋樣。并在這些開光的框架里填畫上各種題材的繪畫和裝飾紋樣,以這種構圖方式創造出近乎完美的瓷枕藝術。這些開光紋樣為同時期的其他窯口和后世的陶瓷等工藝品創作提供了借鑒,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傳統紋樣。
(作者單位: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