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玲
摘 要:隴南地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經濟的發展比較緩慢,越是經濟落后的地區,教育也越難以迅猛發展,農村幼兒園在教學管理方面并不是很完善。本文主要對甘肅徽縣13所農村幼兒園美育現狀進行調查與研究,并針對其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對農村幼兒園美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農村 美育 現狀 方法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8-00-02
一、農村幼兒園美育現狀分析
農村幼兒園難得一名幼師專業畢業的幼兒教師,大多數農村幼兒園帶班老師都是非專業教師且年齡偏大,在教學上缺乏技能技巧,以至于美育教學簡單化,沒有特色,孩子們大多都是唱幾首簡單的歌曲,隨便在本子上圖圖畫畫,藝術活動非常薄弱,對教學活動沒有興趣,缺乏主動性,嚴重影響了美育教學質量。
美育工作在農村幼兒園得不到重視。就器材設備而言,的確另人擔憂,好多幼兒園與小學共用一塊活動場地,場地沒有一樣玩具,盡管有些教師自制了一些玩具,但同孩子需要相比,那只是杯水車薪。
大多數教師認為利用當地自然資源、民間游戲、兒歌、民間故事等,可以節約投資,豐富幼兒的教玩具,增加教學活動生動性、直觀性,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美好情感,但在實地教學中研究和利用不夠。其主要原因是:(1)教師迎合家長的要求,以傳授知識為教育活動的主要目標,以“讀、寫、算”為主,在教育活動中嚴重忽視幼兒的興趣、交往的需要、情感的體驗等,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和要求。(2)認為利用自然材料和廢舊材料是“老土”,跟不上形勢,不上檔次,一味的向大城市幼兒園學習;又由于利用本地自然資源制作教玩具費時費力,比較麻煩。所以,桌面玩具和戶外玩具買成品的,連孩子的手工制作所需材料也要購買成品。(3)現在幼兒園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教師和家長都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致使孩子在室內玩耍的時間越來越多,而在野外活動時間相對減少,雖然他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很少有機會與大自然親近。(4)民間游戲、兒歌、民間故事等需要收集、加工、研究、整理后,才能推廣,而農村幼兒園師資力量不足,尤其是小學附設學前班,都是一人包帶一個班,每班幼兒在30人以上,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進行研究。
二、改變農村幼兒園美育現狀的方法與對策
1.加強師資建設
為滿足農村幼兒園美育工作的需求,應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給他們提供機會進行專業培訓、進修、函授,使在崗的幼兒教師具有專業教學能力、素質。
2.合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
2.1讓幼兒走出教室,以農村的各種事物為主題開展活動
與城市幼兒園相比,雖然農村的幼兒教育相對缺少多媒體、網絡等先進的教學資源,但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教材,讓幼兒走出教室置身其中,比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得來的認識更為深刻,這是我們農村幼兒教育中的優勢。通過調查,我縣各鄉鎮農村都具備親身探索自然知識的條件,幼兒園周圍有山、有小河、有樹林、有河灘,有豐富的野生動物,但卻讓幼兒坐在教室里,看著掛圖認識山水、動物、植物……因此我們農村幼兒教育必須讓幼兒走出教室,根據各自的實際,充分利用“活教材”,組織幼兒開展豐富的認知活動。幼兒從親身實踐中得來認知,比采取其它方法間接獲得認知更為深刻。
2.2以大自然為教材,開展認識大自然的活動
適當增加一些讓幼兒觀賞自然現象的課程或者活動。教師選擇適當的、小孩們能夠理解的藝術語言,講解大自然中的美,提高幼兒對美的感悟能力和審美水平,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人類要想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就要在下一代的美育中重視他們對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發現、認同與愛護,所以,應該利用常識教學對幼兒進行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等方面的科學常識美教育。如幼兒園可以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多進行一些帶小孩郊游的活動,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讓幼兒從觀看各種小動物、小植物的情趣中產生熱愛和保護環境的美好情感。帶小孩們到郊外去看青青的河流,告訴小朋友要愛護環境才能使河水保持清澈;看美麗的花蝴蝶,忙碌的小蜜蜂,使幼兒知道辛勤勞動才能創造甜蜜的生活。
我們還可以指導幼兒親身感知各種自然現象。如:讓幼兒觀察下雨之前的各種預兆,雷雨后出現彩虹等自然現象,讓他們掌握小知識,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從而增強幼兒的求知欲,去探索、去研究。同時,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強他們保護自然的意識。
2.3以農村各種生產勞動為主題,培養幼兒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在農村,幼兒一出幼兒園,展現在面前就是田地,是農民勞作的身影。我們設計了“勞動最最美”——《盤中餐的來歷》這一主題活動。首先,我們教幼兒朗誦《憫農》;然后,我們一起來到田埂觀察農作物的播種和收獲的過程,認識到自己所吃的糧食、蔬菜,都是由自己的大人在炎炎烈日下用辛勤的勞動,用汗水換來的,使幼兒進一步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
通過調查發現,徽縣的農村幼兒園場地都較為寬闊,因此可以利用空閑的地方開辟一塊種植園,在春季種上種籽,一邊勞動,一邊觀察植物的生長,讓幼兒認識只有付出辛勤的勞動,精心管理、施肥,才能碩果累累;建立一個飼養角,飼養各種小動物,開展一系列有關勞動主題活動。這樣既能讓他們認識動植物生長的過程,又能讓他們親身體驗勞動,感受勞動辛苦,感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珍惜勞動成果;同時讓幼兒體驗付出勞動就會得到收獲,感受收獲的喜悅,激發幼兒愛勞動的興趣。
2.4將自然資源帶進教室,開展教學活動
《綱要》要求為每一位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幼兒是在活動中成長的,豐富的操作材料能給幼兒提供應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與事物不斷互動的條件。所以,為了給幼兒創造主動探究的學習機會,我們特地創設了“自然角”這一教育載體。自然實物的投放根據季節特點,如:春天,飼養小蝌蚪、蠶寶寶,活動的主題是《小蝌蚪不見了》、《睡覺寶》,讓幼兒通過不斷觀察,真正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卵——蝌蚪——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沒有了;蠶寶寶睡四次,脫四次皮變成蠶繭的全過程,把各種自然資源帶進教室,觀察其形,聞其香,嘗其味。夏天,把荷花、荷葉帶進教室。數花瓣、畫花朵、唱荷花歌、跳荷花舞;秋天就把大量的農作物(如:植物和果實)帶進教室,如:稻子、高粱、大豆、玉米、棉花、綠豆、紅白蘿卜、芹菜、青菜……,讓他們知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許多農作物與水果都在這個季節成熟的,真正了解秋天季節的特征。
2.5利用優美的自然物品資源,來豐富幼兒的教學內容
我縣自然環境優越,氣候適宜各種植物生長,從而為農村幼兒美育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這些自然物品,通過改造可以利用到幼兒日常教學活動中,來解決農村幼兒教學中玩教具匱乏的問題。比如:樹葉,石子,豆子,核桃,秸稈等,通過本課題組的研究設計了下列主題活動:
(1)樹葉粘貼——《奇妙的樹葉》樹葉粘貼,就是用形狀、各異的樹葉,粘貼各種有趣的圖畫。經過幼兒親手搜集、整理、加工、粘貼,當幼兒看到一張張的樹葉,經過他們的加工,變成一幅幅有趣的圖案,會感到特別神奇。在樹葉粘貼活動中,可以充分調動和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興趣。因此,幼兒能夠興致勃勃、聚精會神的進行粘貼。如:我縣最典型銀杏樹葉,通過幼兒小巧的雙手粘一只只漂亮的蝴蝶。
(2)手工制作——《我做的玩具真漂亮》。我縣有許多自然資源,可以制作成小玩具,這些可以從調查問卷上看的一目了然,如自制雞毛毽子、自制的棋、沙包等10余種自制玩具,在小的時候我們在農村常常自制一些玩具,新奇、好玩,如玉米、小麥、大豆、土豆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材料收集的對象,在材料的收集中要充分考慮哪些材料易于加工,便于幼兒的教學活動及游戲活動,同時也要考慮到材料安全性,有些廢舊材料需要進行消毒處理。
當材料收集到之后,教師可以給幼兒一些指導性的建議,至于幼兒做成什么玩具,可以讓幼兒自己發揮想像,相信會做成形態各異的玩具。如:在我園開展的手工制作主題活動中,幼兒利用玉米桿制作出小眼鏡、小桌子、小椅子等;利用枝條編制出花籃,利用玉米粒串成“玉米項鏈”等手工作品;利用柳樹和楊樹的枝條在春夏季容易去皮時,把皮去成一個圓筒做成小喇叭吹奏;還可以用竹片做成響板。利用玉米或者小麥的種子做心,用布制作投擲游戲用的小沙包,用銅錢和雞毛做成毽子。這些手工玩具大都新奇好玩,對幼兒有一定的感染力。通過手工制作活動不僅使幼兒非常愉悅,而且還鍛煉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使幼兒更加健康的成長。
(3)充分利用環境優勢,給幼兒自制一些大型游樂設施。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在城市的幼兒園內排放著各式各樣的大型游樂設施,稍微大型的價值上幾萬余元,最便宜的也上萬元,在我們偏遠的農村幼兒園,政府投入幼兒教育中經費相當少,要購置這樣的游樂設施和體育器械,是相當困難的。但我們農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的資源,投入少量資金為幼兒自制一些游樂設施和體育器械。
如:用木頭做成平衡木、蹺蹺板和秋千;請工匠用木頭和木塊做成大型滑梯,用漆涂上顏色,同樣適用、美觀。我縣農村幼兒園沙子隨處可見,完全可以給幼兒建造一個沙池。因此,我們農村幼兒園不必羨慕和盲目的學習城市幼兒園,可以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的各種資源,投入相對較少的資金,為幼兒自制一些大型玩具。
(4)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喜歡游戲是小孩的天性,小孩在輕松的、自由的游戲活動中,很容易記住現實生活中美的事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學會用美的語言去描述游戲中的所見所感。比如讓小孩玩搭積木的游戲,建造一座新型的立體交叉橋。通過游戲,小孩就能夠懂得建筑中的藝術美。讓小孩玩拼圖,他們可以從中學會色彩搭配。讓小孩在游戲中扮演醫生和病人,模仿醫生給病人看病,關心別人的痛苦,告訴小孩“白衣天使”之所以是美的,是因為他們富有愛心,懂得關心別人。游戲還能夠推動創造力的發展,小孩在快樂的游戲中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并進行美的創造,培養小孩的審美趣味,促進他們通過思考和實踐把自己對美的理解付諸行動的好方法。此外,讓小孩適當地參加力所能及的飼養和種植活動,以及值日生工作等,都有助于加深孩子體驗勞動創造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