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濤
摘 要:在我國走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路上,群眾文化的建設至關重要,對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直接的影響。本文主要圍繞和諧社會視角下的群眾文化建設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和諧社會 群眾文化 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9.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8-0-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更加的迫切。在這種背景下,就需要對群眾文化建設予以重視,這不僅是人們對文化的迫切需求,更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需求。基于此,我國各地區文化站需要認清當前的發展形勢,重視群眾文化的建設,為當地人民群眾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
一、目前群眾文化的發展困境
1.思想觀念較為落后
現如今,我國各項事業正處于改革的深水期,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漸完善,使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之前的基礎性轉變為決定性,這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可以說在很長時間內,經濟建設都是我國的發展重心,雖然我國對群眾文化的建設也較為重視,但是卻僅停留于口號上,未能將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落于實處。群藝館、文化館等場所雖然能夠發揮一定的功效,但是由于其管理思路較為陳舊,所以很難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迫切需求[1]。因此,要想更好的推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我國相關部門需要履行自己的職責,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意識,重視這項工作的開展。
2.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當前,我國文化管理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如體制較為僵化、權限相對分散、人員配置嚴重不足等,這就導致文化建設工作很難開展。此外,作為各地區最基本的公共基礎文化設施,各地區廣場的管理權限比較為分散,所以要想組織相關的文化活動,必須要得到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這就導致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多有掣肘。此外,在文化活動的內容以及形式上,存在著枯燥以及單一的特點,這挫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興趣。如,在我國部分地區,基層文化部門每年僅舉辦一、兩次演出活動,而文化館以及其他文化場所的文化功能有所缺失,甚至有些已經淪為了盈利性場所。
3.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
由于各地區對群眾文化的建設沒有落于實處,所以導致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有所不足,而缺乏一個完善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使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在整個財政支出中,文化經費的支出比例偏小,也正是因為缺乏經濟保障,所以導致一些地區的文化建設難以滿足當地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2]。
二、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對策分析
1.提高思想認識
思想決定認識,認識指導行動,所以只有當相關部門的領導者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到群眾文化對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促進作用,他們才會更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才會親自去抓這項工作,并增加資金、政策上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推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當前,許多地方政府都存在著重經濟而輕文化的這一問題,也正是如此導致了他們對群眾文化建設的忽視。故此,可以嘗試建立一套將群眾文化建設與政績相掛鉤的考核體系,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相關領導人員的重視。
2.重視文化建設隊伍的培養
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有效與否,與文化建設隊伍有著重要的聯系,如果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就會制約這項工作的開展。當前,我國一些地區的文化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較低,他們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將這份工作當作自己的養老工作。還有一些地區的文化館多年未引進新的文化人才,這導致該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年齡結構出現了斷層的現象,影響了群眾文化工作的可持續開展。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各地區文化館需要重視對文化工作者的培訓,定期對他們展開培訓,以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增強他們的工作責任心;還需對他們的專業素養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適應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此外,文化館還需要對外引進新的工作人員,為文化建設隊伍注入新的血液。
3.實施群眾文化產業化發展
現如今,人們對群眾文化的建設更加的關注,這使得人們對文化消費品有著迫切的需求。在新時期,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故此,在群眾文化建設中,需要增強現代意識,要對群眾文化加以創新。當前,有許多的發達國家都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他們將文化產業作為本國的重點項目,并對其進行了保護與建設【3】。作為一種人們自發的社會性文化,群眾文化有許多的領域,所以在文化建設中,也需要將其作為一種文化產業來予以規劃。群眾文化的產業化發展,一方面可以使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滿足,另一方面還能夠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4.創新文化內容以及活動方式
當前,在群眾文化建設中,一些地區的文化館缺乏創新,仍然沿用傳統的一套模式,這導致文化內容的形式較為單一,很難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興趣。故此,在今后工作開展中,就需要創新文化內容以及活動形式。例如,可以通過定期播放經典電影的方法,可以結合傳統佳節來策劃活動;還可以組織歌唱比賽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所以在文化建設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策劃文化活動,這樣才能夠滿足當地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夠促進當地群眾文化的發展。
結語
綜上,我國群眾文化建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思想觀念較為落后;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等等,這制約了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開展,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在今后的文化工作開展中,相關領導者需要提高自己的認識,要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意義,對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積極意義;要加強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并重視對文化建設隊伍的培養;并創新文化內容以及活動方式。如此,方能夠使我國各地的群眾文化如火如荼的開展,進而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周靜靜.淺議和諧社會視角下群眾文化建設路徑[J].群文天地,2012(8):9.
[2]徐金輝.和諧社會視角下群眾文化建設的路徑[J].科技創新導報,2008(2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