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
摘 要:文章針對數碼藝術設計的文化生態進行剖析,結合數碼藝術設計中書法美學的傳承方式,研究理念重構、形式重構、傳播重構等數碼藝術設計中書法美學的重構策略,以期提高數碼藝術設計水平,推動行業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數碼藝術設計;書法美學;文化價值;人文價值
數碼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人們對設計作品有了新的藝術追求。藝術價值的體現離不開文化融入,書法擁有千年的文化沉淀,將其合理融入數碼藝術設計中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審美追求,而且能夠有效提升數碼設計的藝術價值。
一、數碼藝術設計的文化生態
文化生態是文化在持續發展過程中進行的動態沉淀,在地域文化背景下,區域會結合當地水文特征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模式[1]。在數碼藝術設計過程中維持文化生態,對凸顯作品文化特征,升華深層含義有著重要意義。在數碼藝術設計中,文化生態是設計行為、設計過程、設計結果與現有生活環境之間的關聯性。
設計行為是人們為了滿足精神追求所開展的生產活動,在設計過程中,人們需要綜合考量所處的生存環境,以此為基礎進行設計創新,本質離不開生存環境中的文化模式,使所產生的設計結果在滿足基本物質追求的基礎上,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
二、數碼藝術設計中書法美學的傳承方式
(一)書法美學與藝術設計的關聯性
書法是歷史文化沉淀的過程,其所包含的文化內涵與藝術設計理念契合,可以為數碼藝術設計提供豐富的素材,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2]。進行數碼藝術設計時,其美學特征與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關聯性,這種關聯性不僅可以提高設計作品的藝術內涵,而且能夠為作品提供充足的生命力。例如,我國在設計2008奧運會會徽時,將我國傳統書法美學進行合理融入,同時添加“中國紅”的文化因素,形成極具我國文化特色的“中國印·舞動的北京”。該作品以中國紅作為作品底色,上面雕刻著正在奔跑的運動員,其結構特征與“文”字相近,寓意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而圖案下半部分是用毛筆字書寫的“Beijing 2008”和奧運五環,將書法美學充分融入藝術設計當中,使人們了解奧運會舉辦地點和舉辦時間的同時,能夠了解到我國的文化特征,提高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二)認知書法美學的價值
1.美學價值
漢字是書法藝術的主要載體,書寫漢字時所勾勒出的文化線條和文化結構中,含有深厚的美學價值。隨著歷史沉淀,形成了多種類型的書體,如行書、楷書、隸書等,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在提高書法實用價值的同時,也在追尋漢字的美學價值,人們對文字的關注也逐漸過渡到作品的藝術層面。最初的文字屬于象形文字,此類文字是對人們生活的具象呈現,實用性較高。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逐漸豐富,人們不再局限于生活層面,開始豐富自身的精神追求,使較為繁瑣的偏旁部首逐漸轉化為簡單符號,人們也更加追求文字結構間的和諧性,如圖畫般開始突出文字的美學價值。在數碼藝術設計過程中,也需要講究作品結構的和諧性,使作品的美學價值逐漸突出。
2.空間價值
進行數碼藝術設計時,有時為了豐富作品的空間結構,會對作品的部分結構進行抽象化處理,使作品的層次感更強。在書法作品當中,作者為了向人們傳達更多的精神含義,會在書寫過程中對文字進行處理,如加重筆墨、減輕筆畫來構建作品的空間結構。人們在欣賞書法作品時,可通過書法線條的強弱變化,深入了解作者內心的思想變化。作品在文字線條交互的過程中,增加了立體美感。另外,書法空間價值的基本形式是多種文字書寫筆法衍生出的空間元素。每一種筆法的轉換都會展現出不同的空間抽象變化,使作品的空間結構更加飽滿,更具藝術價值。
3.文化價值
文化價值是書法作品向人們傳遞文化內涵的過程。文字的書寫方式,還有作品創作過程中線條的起伏變化,都在向人們傳遞豐富的文化內涵,如作品的寫作感情、文學修養、歷史內容等。部分作品雖然書寫的內容與表現形式存在差異,但兩者之間都存在邏輯關系,使作品文化價值得到進一步升華。在進行數碼藝術設計時,可以將文化元素進行融合,利用邏輯關系,增加藝術作品的內在價值。
4.人文價值
書法蘊含著濃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即使人們沒有進行過書法練習,在欣賞書法作品時也會產生較高的親切感。如人們在裝修房屋時,會在房間內擺放一些書法作品,以滿足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在進行數碼藝術作品設計時,也需要考量作品的人文價值,人文價值是對滿足人們精神追求的過程,利用復合式設計結構,融入書法美學元素,使作品簡約、大方,進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三)借鑒書法美學的美感
1.簡約之美
簡約之美是書法作品最直觀的美感表現形式,利用簡單的線條表達更多的內在。而藝術作品在設計過程中,也應適當拋棄繁瑣的作品內容,將作品內容進行提煉,在明確表達作品藝術意愿的基礎上,賦予其更多的精神價值。例如,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會在手機上下載較多的APP來提高生活便捷性。APP圖標設計都極簡約,如電話簿就是固定電話的外觀形狀,微信就是兩個重疊的談話框,酷狗音樂就是藍色“K”圖標等。人們在使用軟件時,不需要對圖標進行過多聯想,就可以了解軟件功能,借此提高人們生活的便捷性。
2.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講究的是遵循發展規律進行客觀事物描述的過程。在書法作品中,所有漢字的書寫原則都沒有脫離原始形象,雖然簡化了文字部首,但所有文字結構的本質同源,依舊遵循著發展規律。在進行數碼藝術設計時,設計者也應考慮事物間的規律,使藝術作品更具中和之美。例如,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畫卷”表演中,該節目在形式上利用數碼技術將畫卷緩緩打開;在內容上將文化發展規律進行充分展現,使兩種藝術結構能夠充分融合,體現中和之美。
3.“意境”之美
“意境”一直都是藝術創作中的重要環節,作品“意境”直接影響作品的藝術價值。在書法作品中,作者利用濃淡墨色對作品藝術效果進行控制,使作品形成虛實相生的相互關系,進而給欣賞者帶來絕佳的藝術體驗。例如,在《蘇州印象》海報中,作者將窗格元素融入“州”的三筆畫中,向人們傳遞蘇州獨特的窗格藝術,同時“州”字的三個點用水滴代替, 將蘇州“水鄉”的特征進行展現。整幅作品利用簡單元素來增加作品的意境,借此提高數碼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
三、數碼藝術設計中書法美學的重構策略
藝術的發展需要時間打磨,在打磨過程中不斷優化,使其可以形成符合當代發展的藝術體系,進而實現文化的更好傳承[3]。傳承和重構是相互交互的關系,因為時間是影響文化生態的重要因素,很多文化內容在傳承過程中難以適應新的發展環境而被淘汰,剩余文化由于體系完整度下降,需要進行文化充足,使其形成穩定的藝術體系,滿足文化傳承所需。在藝術作品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可以結合書法結構、布局、文化等特征進行作品感知,借此提高藝術作品感染力。
(一)理念重構
1.真實
真實性是藝術作品設計的基本要求。在流傳于世的書法作品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作品所帶來的時代特征,在欣賞過程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作品的真實情感,了解作者的文化修養、性格特征、心態變化等內容。在進行數碼藝術作品設計時,設計者需要在確保真實的基礎上對作品內涵進行升華,以達到美感重構的目的,例如,在《創世紀》當中,作者將數字技術與生物學相關技術進行融合,以此為基礎去探究人們精神的變化情況,將真實性進行深入剖析,借此引發人們對生命起源的思考,有效提升作品的影響力。
2.感情
所有作品中都蘊含著獨特的文化情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數碼藝術設計中,設計者應在滿足人們審美情感的基礎上,對情感進行重構,使情感得到延伸,營造更加豐富的情感層次。例如,目前流行的3D游戲,借助立體畫面和人物形象,在無形中激發人們的英雄主義情結,使人們在情感滿足和意識培養中尋找平衡點,滿足人們深層次的精神追求。
3.體驗
在書法作品創作過程中,欣賞和書寫都是重要的體驗過程,只有進行相關體驗,才能讓人們與世界進行客觀關聯,滿足人們的情感追求。例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與虛擬世界的互動也更加頻繁。VR技術的應用,使人們有了更加真實的虛擬服務體驗,此類體驗不是身體上的體驗,而是通過豐富的畫面,使人們的精神層次結構更加飽滿,有效提高了藝術作品魅力。另外,在藝術作品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對作品維度和思想觀念進行重構,可使作品飽滿度更高,應用價值更高。
(二)形式重構
文化傳播形式與載體材料有著直接的關聯性,書法藝術是建立在宣紙、竹簡等材料基礎上的美學傳播形式。數碼藝術在進行形式重構時,應圍繞造型、化身、直覺等方面進行。在造型方面,數碼藝術借助科學手段營造多種類型的文化造型,如戰爭、災難、山村等。在化身方面,數碼藝術利用實存空間、聲音、形象、特殊符號等方式對作品化身進行重構,如“鋼鐵俠”就是正義、高科技、聰慧的象征。
(三)傳播重構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信息傳播。書法藝術傳播有復制、傳授、承載等方式,相較于傳統傳播方式,數碼藝術傳播形式更加廣泛,傳播有效性更高。例如,數碼藝術可以借助網絡對信息進行傳播,網絡面向的群體數量眾多,在完成信息發表后,能夠在短時間傳遞至各個區域,實現信息的全面覆蓋。對傳播方式進行重構,不僅可以降低藝術傳播成本,而且能夠提高交互頻率,提高藝術作品的生存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數碼藝術設計中書法美學的傳承和重構進行探究,一方面,能夠提高藝術作品與生存環境之間的契合度,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提升作品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房逸文.現代設計中的設計美——數碼藝術的設計美[J].中國包裝工業,2019(22):94.
[2]付歡. 數碼藝術設計中書法美學的傳承和重構[D].湖南師范大學,2018.
[3]詹朋偉.數碼藝術設計中的語意表達[J].大眾文藝,2018(1):96-97.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