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霞
通過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學習以及與學生的接觸,我已經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有了初步了解: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不穩定的注意力,以及愛玩愛動的天性。針對這些特點,我意識到在課堂上不能壓制孩子的天性。所以在課堂上我盡量為學生營造輕松活潑的氣氛。但是,事情總是沒有想象中那么完美,雖然一部分學生“動”了起來,但是大部分學生都“凍”在座位上,處于一種被動狀態。怎么才能讓學生互動起來呢?愛動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教師應該要為孩子的學習多設計動作。但如何設計動作才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又容易記住學習內容呢?一節讓我至今難忘的課回答了這個問題,因為在那節課上我看到了學生期待的眼神、積極參與的渴望和開心的笑臉……
記得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為了讓下午上課的學生提前精神,我臉帶笑容,精神奕奕地走進了課堂。“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rl!”我揮起手和學生打招呼。“Good afternoon,teacher…”學生有氣無力地喊到。果然不出所料,學生的狀態并不是特別好,為了讓他們盡快進入狀態,我安排了學生唱歌,“Lets sing a song,OK?”在經過熱身運動后,我就趁熱打鐵引導他們學習Unit2 My school的Say the rhyme and the word:Look at the snow.On the yellow window.為了讓學生更快的讀準“OW”的音和盡快學會這首英語小詩,在備教案時設計了一些動作,在和他們一起學習完這首小詩后,我迫不及待地把這些動作教授給他們,“OW,OW,OW,OW.Look at the snow.On the yellow window.”我一邊做著自己認為很簡單、可愛的動作一邊講解。突然有個學生舉手說:“老師!‘OW,OW,OW,OW這個動作可以這樣做!”然后舉起他那胖乎乎的小手,緊握拳頭,在半空中揮動著。“哈哈……!”全部同學都被他逗笑了,連我也忍俊不禁。但是接著紀律就有點亂了,學生都議論紛紛,有些同學還站起來想設計動作。咦?既然學生有自己設計動作的愿望,為什么不讓他們試一下呢?可是這樣的話我這節課的內容就講不完了……我猶豫了一下,從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出發才是最重要的,畢竟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于是我不再猶豫,先整頓了一下課堂紀律,然后順水推舟宣布讓他們四人一小組一起討論設計動作,一宣布完學生就很積極地邊念邊想,時不時還能聽到當他們可愛的笑聲,連一些平時把自己“凍”起來的學生在這種氣氛的渲染之下都開心地融入了同學們當中,一起動了起來。在看著下面興奮得動來動去的學生,心里感覺真好。多可愛的一群學生阿!我走下講臺指導學生時,才發覺自己認為很好的動作學生并不一定喜歡。他們自己想的動作可能更符合他們的需要。時間過得很快,眼看很快要下課了。“Time is up!”學生安靜下來后我問道“All of you do a good job!Now,Who want to try?”“Let me try!”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可愛的眼睛里露出了表現的渴望。為了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我先讓學生分組表演,然后再讓學生自己選擇,在每個組選出一個做的最棒的。在比賽時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們都已經不知不覺把這首小詩記下來了,而且好像是互相較勁兒似的一組比一組來勁。最后,為了不抹殺他們創造的積極性,我沒有硬性規定要他們按照我的設計來做,而是學習同學的或者自己再繼續想更好的。為了讓這種積極性和快樂的心情向課外延續,我布置了“做小老師”的作業,即回家后教爸爸媽媽自己的學習成果。下課后,當我帶著欣喜的心情走出教室時,還看到一部分學生在一邊跳著動著,一邊喃喃的念著“OW,OW,OW,OW.Look at the snow.On the yellow window…”
教學后記
每次想起這節課我的心就一直不能平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為了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方便管理一個有四五十個學生的班,我們在很多時候都有意無意地扼殺了小學生的天性,讓學生當小雪人,“凍”了起來。當然,在考試做練習的時候我們還是要他們當小雪人,不許亂動亂看。但小孩子畢竟是充滿熱情歡樂的小精靈,我們的教學更多的時候應該順著孩子的天性設計。既然他們愛玩愛動,何不投其所好,讓他們在快樂的動作當中學習,這樣既容易記住內容又能讓學生產生學習樂趣,何樂而不為呢?讓我們發揮小學英語老師的熱情,讓可愛的小學生“解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