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香枝
摘要: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特別是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民間文化,以人才為基礎,促進群眾文化建設活動不斷進步和多樣化,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立足我國國情。本文將從傳承民間文化藝術與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最佳途徑分析,積極探索新時代民族民間民俗文化為動力的群眾文化發展。
關鍵詞:民族民間民俗文化;發展群眾文化創新;群眾文化傳承
引言:
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六個不同民族組合而成,他們有著各自傳承的文化習俗。目前,很多民間民俗藝術部分喪失了,這提醒我們重視對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具有很高的價值,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一、發展群眾文化分析
1、群眾文化概述
群眾文化是指人民自主自發的社會文化活動,其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主要前提是人們的心理健康,使人們能夠在放松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國的群眾文化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和鮮明的中國風格,它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和喜愛。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們不僅要擔負起保護民族文化的責任,還要繼續發展和傳承民族文化。我們在多樣性民間文化藝術的背景下整合和創新符合現代文化傳承發展的新途徑。為了更好的發展群眾文化,我們必須以服務群眾為目標。只有大力發展群眾文化,才能更好地弘揚民間文化,最終實現傳統文化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目標。
2、發展群眾文化創新
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在傳承過程中慢慢沉淀,這些都離不開群眾文化,同時成就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要發展群眾文化,必須繼續保持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在群眾心里的地位。二者的碰撞讓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更具有特色。豐富了民俗文化藝術的表現形式,包括對偉大的民族英雄事跡的贊美、悲壯的愛情故事、平凡真實的勞動人民生活等。群眾文化的發展在民間文化藝術上是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傳承的,在新時代下,我們要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來推廣民俗文化藝術,推動文化藝術的發展,為民族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便利。群眾文化發展創新的過程中,群眾文化的內容相對保守、穩定,但他的形式容易發生變化。所以我們主要是通過兩方面創新:(一)內容創新。我們要不斷改變傳統群眾文化的表現形式,以便更好的反映群眾文化的內容;(二)形式創新。如果想更好的表達群眾文化的內容,從而需要加強對表現形式的創新。
二、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途徑
1、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的核心內容
文化活動對群眾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傳統民俗文化中,群眾文化具有鮮明的傳統性。在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傳承和應用這種民間文化,使群眾文化既具有傳統民族文化的特點,又具有現代的特點。這對傳統民族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并已實現了社會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注重引進西方文化,但現在中國更注重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傳承。越來越多的中國古典詩歌文化活動,以中國傳統風格為元素,相繼展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民間藝術感興趣,紛紛前來學習和欣賞。
2、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傳承
經過時間的洗禮,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逐步傳承下來,形成了鮮明的中國文化。作為炎黃子孫,他們應該承擔繼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責任,有繼承的使命感。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注重引進西方文化,但現在中國更注重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傳承。越來越多的中國古典詩歌文化活動,以中國傳統風格為元素,相繼展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民間藝術感興趣,紛紛前來學習和欣賞。如今,中國越來越主張發展中國風格,致力于建設具有獨特民族文化藝術特色的中國模式。不僅民間文化藝術,而且中國各民族的服裝都很漂亮,很精致,很受人們歡迎。因此,我們應該結合廣大群眾的力量,弘揚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這對群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它也是以繼承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為基礎,發展群眾文化,實現民族民間文化與群眾文化共同發展的必要途徑。
三、群眾文化在創新中傳承
1、發展群眾文化的傳承
民族文化藝術最大的魅力就是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例如,端午節我們就會想到劃龍舟、吃粽子,這種文化以及在生活中根深蒂固無法改變了,這也是每一代人傳承下來的民俗。民俗文化藝術閃耀著樸素的哲學光輝,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武術、民歌等群眾文化形式變化不大。舞獅和掛燈籠在現在生活中仍然很流行。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并且在節日活動中有標志性的食物,代代相傳。群眾藝術的一種新形式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產生。例如,歌劇是在舞蹈和歌唱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傳統和民間的文化藝術遺產,而是要批判地傳承傳統和民間的文化藝術遺產,破除傳統和民間的文化藝術之間的隔閡,發揚新的文化藝術遺產,使傳統的文化藝術站立于新時代的基礎上。對于國外的民間文化藝術,我們可以取其長避其短。充分利用優秀的外國文化傳承方式在我國的群眾文化中來。
2、傳承民族文化的創新
生活是民間文化誕生的沃土,我們要懂得傳承和創新才能更好的發揚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是傳統文化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民間文化薪火相傳,首先要做好新時代人才的培養,創新傳統師承制度,讓民間藝術后繼有人。同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資源與創意旅游的結合,把民間文化融入現代生活中來,豐富群眾文化,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只有不斷地傳承和發展民間文化,才能讓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融入到群眾的生活中,讓文化更貼近大眾生活。
四、結論
總之,在新時代潮流中,我們需要繼續發展和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從而豐富人類的文化遺產。人們的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地變化,未來的文化會帶來更好的需要。只有做好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工作,才能滿足人民的文化需要,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
參考文獻:
[1]張丹.淺談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承與保護[J].大觀,2017 (9):120-120.
[2]吳吉煌.弘揚民間傳統文化促進群眾文化發展[J].文藝生活旬刊,2015 (2):243-243.
[3]雷沈英.群眾文化工作與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J].文化月刊,2016 (15):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