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賀英
摘要:中職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是一門集技術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課程,同時其還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中職教育主要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為了確保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的學生今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的相關要求,在該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學生實踐專業技能的訓練,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基于此,主要對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的技能教學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技能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9.09.035
由于中職教育具有的特殊性,在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教學中,應當以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為我國培養更多的技能型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但是,在目前的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教學中卻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對于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效果不是很理想。這就要求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應當面向市場和行業,通過對課程的優化設置、完善課程體系、建立校企合作等方式來不斷完善教學,以此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確保他們今后能夠順利就業。
1 開展技能教學的必要性
1.1 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要求職業教育必須要面向社會和個人,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就業能力以及創業能力的培養。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終身教育理念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也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數人對于職業教育還是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中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個人素質都是比較不好的[1]。為了改變社會對于中職學校學生的誤解,提升中職院校學生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待遇,加強技能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1.2 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條件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于技術應用型建筑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長。但是,根據相關調查表明,我國目前的建筑工程從業人員中農民工所占的比例高達80%以上,而技能型專業人才所占比例是非常低的,技能型人才非常稀缺,這也是制約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中職院校的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主的教育,在其教學實踐中更加注重技能培養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能夠為我國的建筑行業培養出更多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見,加強對中職學校建筑工程專業的技能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1.3 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大多數的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都會去建筑施工單位一線工作[2]。但從目前的建筑市場對于建筑人才的需求來看,其對于人才的實踐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這就要求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的學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解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中職學校的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必須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對教學課程體系進行不斷的優化,以此來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由此可見,加強技能教學是中職院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目前,大多數的中職學校的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都會將培養“能識圖、會施工、懂設計”的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這一目標看上去很合理,但是實際上卻與中職教育的社會現實不符,同時也與中職學校的生源素質的客觀實際不符。在這一人才目標指導下的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專業教學,無疑要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建筑行業的全能型人才,需要對學生各項專業技能進行培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往往會導致學生學什么都學不精的問題出現。
2.2 理論與實踐脫軌
教材是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的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的主要依據,由于受到辦學條件和教師實踐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導致該專業的教學主要以教師的理論灌輸為主,很少會開展相應的實踐課程[3]。即便是有實踐操作的環節,學生也主要是以教師的指導進行機械式的操作,這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并且課程設置缺乏一定的彈性,進而無法很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另外,很多的中職學校都沒有對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制訂完善的考核方式,對于實踐教學的要求也遠不如理論教學嚴格,學生的成績也主要以期末考試中的理論考核為主,進而導致教師無法對學生的實際技能掌握程度進行了解。
2.3 學生學習專業和實習崗位相脫離
就當前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技能教學來看,其教學場景依舊是實驗室和課堂,但卻沒有與企業生產實景相對接,而學生由于缺乏真實的工作氛圍訓練,進而在未來進入崗位中很難適應和滿足崗位需求。
2.4 師資水平不足,未與時俱進
當前中職學校缺乏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實訓教師明顯不足。同時,還有很多教師不愿意主動地參與到生產實踐中,對于一些新工藝、新技術以及新知識獲取的積極性也明顯不足。除此之外,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也缺乏規范性、常規性以及科學性,進教室的執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專業能力等都有著明顯的不足,遠遠達不到復合型教師的需求,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以及施工專業學科建設。
3 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教學措施
就建筑施工技能教學來說,具體需要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然后促使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效結合,以此來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施工作業能力,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人才的需求。
3.1 以施工過程為導向開展教學
在施工專業技能實際教學中,中職學校需要以建筑施工過程為案例指導,始終堅持以崗位為主的原則,然后以職業實踐當作最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積極地開展項目課程改革,構建一些完整且模塊化的專業課程體系。就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我國職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增加中職院校的辦學資金投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所以,在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技能實際教學中,必須不斷地加大教育資源方面的投入,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一些具備特色性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除此之外,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科之間的束縛因素比較多,所以需要不斷地加強課程整合,將純理論課程轉變為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并且還需要合理地引入一些建筑施工案例,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此外,還需要不斷地加強職業能力的考核,將實踐與理論教學充分結合起來,并且還需要將崗位任務和課程對接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最終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3.2 合理構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體系
就中國中職學校來說,通常都會建立校企合作的項目。而中職建筑專業其實就是實質性且實踐性的課程,所以需要合理地實行“2+1”人才培養模式,并且還得積極地借鑒國外教育經驗[4]。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就是指將整個教學劃分為兩個階段,使得他們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職業崗位理論知識,并將他們輸送至企業中接受實踐學習,以此來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職業技術。因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中職學習與企業的有效配合,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充分利用好雙方的教育資源,并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當作教學指導,使得學生能夠提前適應崗位,促使他們的綜合技能得到有效鍛煉和提升。就中國中職教育來說,建筑專業的學生普遍只具備理論知識,技能操作上有明顯的不足,所以,中職院校需要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促使中職學生施工技能提升;積極地進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促使教學研的有效結合,增強校企之間的合作關系。通過企業的生產實踐,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都能夠得到鍛煉,還能夠將師資力量以及企業生產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3.3 構建“雙師制”的教師隊伍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對于教師的要求更高.而師生作為教學的重要主體,采取有效的方法協調兩者,使得教師更好地進行指導非常有必要。中職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教師不僅需要具備理論方面的知識,還需要具備實踐經驗和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積極構建雙師制能實現這一點,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除此之外,中職院校還需要加強人才引進,從社會上引進一些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以此來有效地充實教師隊伍,提升教學質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專業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技能,也可以幫助他們今后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和時代發展的需求。因此,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流水專業應明確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對教學進行優化和改革,以此來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體系,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中國培養出更多技術應用型的建筑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l]蔡偉.淺談中職學校“建筑施工技術”教學[J].東西南北:教育,2017 (4): 272.
[2]單春明.淺談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育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12( 29):301.
[3]邵疆蓉.略論中職“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專業教學法[J].職業教育研究,2012 (3): 50-51.
[4]張輝.構建中職教育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的重要性[J].職業技術,2015,14( 1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