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曹晶晶
摘要:由于藝考較低的分數線,吸引了一大批考生主動被動的進行了美術學習,致使高校美術生的人數逐年增加。基于此,本文對目前高校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關分析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提高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方法和思路的對策,從而促進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方法和思路的發展,提高高校的美術教學能力。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育;美術教學方法;美術教學思路
引言:
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意識到了高考的重要性,但名校資源依然一票難求,藝考因其較低的分數線就成了文化課巨大壓力下的另一出路,這也增大了高校美術生錄取人數的占比,給高校美術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教學壓力。因此改進高校美術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對于提高高校美術教育水平至關重要。
一、目前高校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美術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教學目標定位不清晰。在我國現有的高校美術專業設置中主要分為以美術教育為主,致力于培養美術人才的專門的美術類院校,以及開設美術專業的普通綜合高校。兩種院校雖然形式不同,但是都存在著一定的目標定位模糊的問題。對自己的培養目標不清楚,不確定要培養具備什么樣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往往存在教學內容設置過多,一味追求全面,廣而不精的問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疲于奔命,什么都學了,但什么都沒學會。在就業的時候,創新意識不足,能力跟不上社會需求,缺乏競爭力。第二,美術教學示范和評價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在現有的教學過程中中,由于教師能力不足,專業素養欠缺,在布置作業時都只是讓學生模仿教師提供的一些范例,而很少讓學生自己進行構思創作,在批改作業時,也過分強調作品的題材、構圖以及色彩,而忽視了學生自己創造想象的部分[1]。教師無法合理平衡技法示范與創造力的關系,使得學生的創造力長期受到壓抑,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今后美術水平的提升和發展。第三,美術教育單向化。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美術教育還是以單向的傳授知識為主,學生扮演的只是一個傾聽者與接受者的角色,極大地制約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提高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方法和思路的對策
(一)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高校作為社會所需人才的輸送通道,應當做好與社會需求的對接,及時關注社會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從而及時調整對人才的培養計劃。高校美術教育在培養學生的繪畫技法等硬實力之外,也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等軟實力的培養,從而保證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的用人需求。高校可以通過豐富美術教育內容、靈活設置培養目標、調整專業課教學要求等方式來實現對各種類型學生的針對性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高校可以開設美術專業鑒賞課,不但可以豐富自身的內涵,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還可以通過作品以及言行舉止等方式將美的心態、美的內涵傳遞出去,逐漸提高整個社會的審美觀、價值取向,從而促進全社會素質的提升。
(二)切實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社會在不斷進步,社會對于美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傳統地“滿堂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對教學質量的需求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切實發揮其引導作用,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在不斷溝通和交流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美術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本身就需要具備極強的創造力、想象力,才能不斷創造出豐富、新奇、獨特的作品,由此可見創意對于美術的重大意義。創意也需要不斷的積累,學生課堂上的創意、教師課堂設計時的創意、教學過程中的創意都是平時的積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并作為日后進行藝術創作時的素材。教師平時的創作放在課堂上供學生參考借鑒,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專心的接收老師傳遞的知識。教師課堂設計時的創意主要體現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設計課堂的創意,如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以及采用情景模擬的方法進行現場教學,可以有效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不但可以使學生對課堂內容更積極主動的進行理解,還可以使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下產生創作靈感。
(三)豐富教學資源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應該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第一,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地觀察、討論、交流與探究活動并從中獲得對學習的參與感以及通過自己努力有所收獲的成就感,良好的課堂體驗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第二,教師可帶領學生離開教室,走進大自然、博物館、美術展覽館、攝影展覽館等進行實地考察調研,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在其中學生不僅獲得了更多的創作素材,提高了審美能力,還在獨立思考、探索中,獲得了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提升[2]。第三,與其他院校的交流活動也是一種增加學生見識、開闊學生視野的方式,在交流活動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美術知識。
(四)創新美術教育思路
當今社會不僅僅要求美術人才具備扎實的專業技巧和能力,還需要具備優秀的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美術思路,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出符合社會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專業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使美術學習可視、可感知,形成對美的模糊印象,再通過實時的交流、交互,使學生完成對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的構建,從而在創作時做到胸有成竹。教學方法的改進也能從根源上改善傳統教學結構呆板、單一的形式,從而實現對美術教育思路拓寬。
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一以貫之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在適用于當前的教學需求,因此,高校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應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思路,切實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不斷豐富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培養出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從而提升學生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潔.淺析高校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8 (18):157.
[2]周文.試析高校美術教育的教學方法與思路[J].美術教育研究,2017 (1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