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要]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四個施策”、“三位一體”等。在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獲得重大實踐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脫貧主體缺失、內生動力不足、考核機制過于指標化的困境。針對具體的困境,提出了培育脫貧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完善考核機制等對策。
[關鍵詞]習近平;精準扶貧;實踐意義;現實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0[文獻標識碼]A
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的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在把握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核心內容的基礎上,闡明其重要的實踐意義,探究其在實踐中的困境以及解決對策,以期更好地落實精準扶貧政策,順利完成2020年如期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1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求。如今,精準扶貧已經進入攻堅拔寨沖刺期,要打好攻堅戰,就要好好把握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核心內容,具體包括:“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四個施策”、“三位一體”。
2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實踐困境
在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導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但是在扶貧開發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脫貧主體缺失;二是內生動力不足;三是考核機制過于指標化。
2.1 脫貧主體缺失
在城鄉一體化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全部轉移到了城鎮,家中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農村空心化嚴重。盡管國家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農村的交通、水利、電力以及信息網絡設施,因地制宜地發展各種產業,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但年輕人的思想觀念一時難以轉變,更認識不到政策帶來的巨大好處。在年輕人大量外出的情況下,導致脫貧實踐主體缺失,由于留守老人們年齡較大,文化水平較低,思想觀念較落后、保守,不熟悉國家的各項政策方針或者對國家政策方針認識存在偏差,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基層工作人員落實政策的難度,降低了基層工作人員工作的熱情與信心,更影響了精準扶貧的實際效果。
2.2 內生動力不足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從思想觀念、信心毅力、志氣勇氣、文化水平、知識素養、智慧能力方面幫助被幫扶者。但是,在精準扶貧的實踐過程中,內生動力不足。一方面,為了增加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國家深入推進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生態扶貧等激發脫貧內生動力,但是,這些扶貧措施相對見效較慢,周期長,內生動力不容易生成,而且培養的“造血”功能太弱,依舊難以產生質的飛躍;另一方面,貧困地區人口思想觀念相對落后,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難度更是極大。在政策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很容易形成“等靠要”的思想,產生對政策過于依賴的“政策懶漢”,群眾參與性不強,脫貧責任主體意識不強;有些人盲目與他人攀比,對自己沒有被評為貧困戶心生不滿,甚至到處詆毀基層政府人員,降低了對黨和國家政策的認同感;還有些人對政策的認知僅僅限于給錢給物等。這些因素都影響著“造血”功能的養成,導致內生動力不足。
2.3 考核機制過于指標化
考核是對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效果的衡量,也是檢驗各級部門是否將國家的各項政策落實到實處的體現。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在實踐中考核過于指標化。減貧人數與減貧率是考核脫貧效果的主要指標,由戶到村、由村到鄉、由鄉到鎮、由鎮到縣,考核資料繁雜,審核程序繁瑣。建檔立卡實踐中的過度強調制度責任、忽視倫理責任的傾向, 不僅造成了考核上的唯數字論, 也造成了扶貧中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浪費。能否如期完成脫貧任務,還關乎到地方政府官員的仕途考核,因此,上級部門為了如期完成脫貧任務,給下級部門施加壓力,重壓之下,容易產生“數字脫貧”的現象,甚至會虛報脫貧信息,嚴重影響脫貧質量和效果。
3 解決精準扶貧實踐困境的對策
3.1 培育脫貧主體
在農村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精準扶貧脫貧主體嚴重缺失,為了擺脫這一實踐困境,要培育脫貧主體,增加貧困人口的參與度。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最大程度發揮駐村干部的作用。在整個脫貧過程中,駐村干部發揮著“領頭羊”的作用,在做好本村的各項產業扶貧項目的同時,動員鼓勵本村年輕人回鄉創業,對積極回鄉創業的年輕人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第二,利用好農村內部的農民人才。鼓勵本村內部比較富裕的群體、糧食種植大戶或者養殖大戶積極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來,鼓勵他們相互幫扶,先富帶動后富。第三,培育當地新型農民。把當地思想覺悟高的農民組建起來,對他們進行培訓、實地考察參觀學習,使他們掌握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成為新型農民。
3.2 激發內生動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只有貧困家庭自身能夠正確認識貧困,理解貧困的根源何在,淡化“貧困意識”,才能真正根治貧困。為了增強貧困人口的精神力量,激發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必須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貧困地區的人民正確認識和理解國家的扶貧政策及扶貧戰略,積極投身于脫貧工作。要加強對貧困地區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貧困地區人口勞動技能相對缺乏,加上信息封閉,知識更新速度慢,因此,針對貧困地區人口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是非常必要的。要重視貧困地區的教育。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要想真正擺脫貧困必須要把提高貧困人群的知識水平、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水平作為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還應鼓勵高校參與到教育扶貧中來,高校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優勢、人才優勢、教育優勢助力貧困地區,縮小城鄉、貧困地區與非貧困地區、中西部的教育資源差距。
3.3 完善考核機制
針對考核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完善:第一,降低脫貧人數和脫貧率在指標考核中的比重,將脫貧人數和脫貧率這些數字化指標與當地百姓的滿意程度結合起來綜合進行考核,簡化數據表格資料和審核程序,減輕基層工作人員不必要的工作負擔,從而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地調查走訪,將精力投入到各項政策的落實上。第二,引入數據管理專業人才。可以引入精通計算機、數據化處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建立精準扶貧成效數據庫,由專人負責數據的采集、處理、更新,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建立長效性的考核機制。在一定考核周期內出現脫貧再返貧或者捏造虛假信息者,要根據情節對其進行懲罰。
總之,為了早日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在實踐中探索解決精準扶貧實踐困境的對策,以提高工作成效,保證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脫真貧。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 習近平.攜手消除貧困 促進共同發展[N].人民日報,2015-10-17(002).
[3] 謝君君.教育扶貧研究述評[J].復旦教育論壇,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