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丹
一個月之內,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巨頭相繼加碼A股成為市場近期的一大看點。據機構人士測算,三大指數合計將為A股市場帶來超過1200億元的被動增量資金。與此同時,貝萊德投資、惠理投資、安中投資等外資私募紛紛加速布局A股,據統計,今年外資私募發行的產品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而從A股市場近期的表現來看,隨著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5500億美元輸美產品提高關稅以及中國以對美750億美元商品加稅反制,歐美股市出現大幅波動,而A股市場基本保持平穩,外部干擾因素對A股的影響正日趨弱化,A股開始按照自己的節奏嘗試走獨立行情。
市場進入“A股時間”與近來穩增長、促改革政策的密集出臺密不可分。LPR新規、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科創板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特別規定》等政策措施的發布,進一步提振了市場信心。那么,在全球資本市場進入動蕩階段,提前調整、估值處于底部的A股市場是否會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安全港?市場進入“A股時間”將呈現哪些特征?本期欄目將就相關話題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