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芝仙
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妊娠囊種植于既往剖宮產瘢痕處,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異位妊娠類型,也是剖宮產術后遠期潛在的嚴重并發癥,文獻報道,CSP的發生率約占異位妊娠的1%~6%[1]。由于瘢痕處肌肉薄弱,如在臨床診斷不明的情況下盲目進行流產,易發生大出血、子宮破裂甚至危及生命[2]。因此,瘢痕妊娠早期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目前臨床首選的診斷方式是經陰道超聲檢查,其他常用方法包括MRI檢查、三維CT血管造影檢查和內鏡檢查等[3]。本文探討經陰道超聲(US)及核磁共振(MRI)檢查在診斷不同類型CSP的臨床價值及兩者聯合應用時提高準確性的可能性,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經手術證實的剖宮產后瘢痕妊娠患者41例,年齡21~42歲,平均(31.5±5.3)歲?;颊呔型=浭?,停經時間32~89d,平均孕周(7.9±2.1)周?;颊呔衅蕦m產史,其中1次剖宮產史34例,2次剖宮產史7例。上次剖宮產距本次時間1~11年,中位數時間3年?;颊哐濡?HCG和尿HCG均為陽性。患者主訴為陰道不規則出血31例,下腹痛5例,藥物流產后出血增加3例,無特殊不適因停經后檢查發現2例。所有患者均先進行陰道超聲檢查,且在1周內行MRI檢查。
1.2 檢查方法 (1)超聲檢查:患者均行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檢查前排空膀胱,選擇膀胱截石位,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 voluson E8),探頭頻率設置為5.0~7.0MHz,應用無菌避孕套將探頭包裹后經患者陰道檢查,觀察孕囊形態、著床位置及其周圍血流情況。測量與剖宮產切口、宮頸及膀胱的間距,測量妊娠切口位置肌層厚度,注意觀察子宮切口部位與妊娠囊之間肌肉層間分解,觀察患者妊娠囊及子宮切口回聲情況。(2)MRI檢查:采用掃描儀(西門子Avanto)行MRI檢查,患者放松狀態下取仰臥位,掃描檢查患者盆腔情況,掃描序列為T1WI矢狀位,T2WI橫斷位、矢狀位,DWI橫斷位、矢狀位,再行動態增強掃描,對比劑采用Gd-DTPA,肘靜脈注射。(3)圖像分析:超聲檢查由同一名資深婦產科超聲醫師完成。MRI由兩名專業醫師共同閱片。
1.3 診斷方法 (1)超聲診斷CSP表現為:①宮腔內無妊娠囊或包塊;②宮頸管內無妊娠囊或包塊;③妊娠囊或包塊位于子宮峽部前壁宮頸內口水平或剖宮產瘢痕處,超聲下可見原始心管搏動,或者僅見混合性回聲包塊,周邊血流信號豐富;④妊娠囊或包塊與膀胱后壁之間的子宮肌層變薄或連續性中斷。符合以上4 項即可診斷為CSP。(2)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剖宮產瘢痕妊娠表現:①剖宮產瘢痕部位可見團塊狀異常檢查信號影;②T1WI主要信號表現為等信號或低信號,T2WI信號表現為混雜信號或高信號;③子宮前壁下段部位或原剖宮產部位存在明顯變薄、擴張情況;④妊娠囊周邊可見大部分囊壁,經增強掃描且呈環形強化;⑤子宮肌層局部斷裂或妊娠囊于子宮峽部突出,患者宮腔內或剖宮產切口周邊部位存在出血信號。分別記錄經過手術確診病例的陰道超聲結果和MRI 檢查結果并與手術及病理結果比較,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靈敏度。靈敏度=真陽性人數/病例總數(已經手術病理證實)×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0.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經陰道超聲檢查結果 經陰道超聲診斷為子宮瘢痕妊娠34例,誤診7例,其中誤診為宮頸管妊娠5例,滋養細胞腫瘤2例。準確診斷的34例中30例位于子宮下段剖宮產瘢痕位置,4例位于子宮下段子宮峽部。30例中25例為無回聲,5例為包塊型妊娠囊,回聲雜亂。
2.2 MRI檢查結果 MRI診斷為子宮瘢痕妊娠40例,誤診1例,誤診為滋養細胞腫瘤(與經陰道超聲檢查結果相同)。準確診斷的40例中35例位于子宮下段剖宮產瘢痕位置,5例位于子宮下段子宮峽部。40例中31例T2WI顯示邊界清楚,9例邊界欠清晰,與子宮肌層分界模糊,子宮下段前壁可見不規則團塊狀混雜信號影。在增強掃描情況下,可見子宮峽部前壁有條點狀不均勻強化,孕囊內可見環線樣強化。
2.3 兩種診斷方法靈敏度比較 41例患者中經陰道超聲檢出34例,靈敏度為82.93%,漏診率為17.07%;經MRI檢出40例,靈敏度為97.56%,漏診率為2.44%。統計結果顯示,在CSP診斷中,MRI的靈敏度明顯高于經陰道超聲(P<0.05),見表1。

表1 CSP患者的經陰道超聲和MRI檢查結果靈敏度比較
CSP是指在既往剖宮產后,女性妊娠后胚胎著床于子宮切口瘢痕處,屬于異位妊娠的一種。在孕婦中的發病率約為1:1800至1:2216,占異位妊娠的1%~6%[1]。其確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有學者認為是手術導致子宮內膜損傷形成不利于胚胎著床的環境,而瘢痕處血管增生,肌層缺損,提供利于胚胎著床的環境,導致CSP的形成[2]。由于瘢痕處肌層薄弱,周圍蛻膜組織發育不良,孕囊植入在妊娠早期即有可能導致子宮出血、穿孔、子宮破裂,甚至導致死亡的風險[3-4]。因此早期診斷處理十分重要。
但CSP的臨床表現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需要結合患者癥狀、血尿HCG,影像學表現診斷,最后通過手術病理確診,其中影像學診斷對臨床早期發現處理CSP意義最大。目前CSP常用的影像學檢查包括B超、MRI、宮腔鏡,其中經陰道超聲檢查是目前CSP診斷的首選方法[5-6]。因操作方便,可重復性強,可在妊娠早期進行及時、準確診斷等優勢已作為臨床常規檢查方案,但同時因受部分容積效應及分辨率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超聲檢查有時并不能清楚顯示孕囊與瘢痕的關系,孕囊著床位置、瘢痕處蛻膜反應及血供來源等[7]。在本資料中相比于陰道超聲,MRI檢查具有更好的靈敏度,在臨床使用時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率,能夠多系列、全面成像,有利于對盆腔臟器結構的檢查,能夠全面顯示孕囊部位,辨別宮腔、孕囊、下段瘢痕及膀胱之間的關系,明確子宮腔內和孕囊內是否出血,直觀觀察妊娠囊或包塊對瘢痕處子宮肌層甚至膀胱后壁侵入的深度[8-9]。同時,在本資料中,還發現MRI對胎盤邊緣顯示較好,使臨床上能夠對并發的胎盤植入、胎盤粘連、前置胎盤等兇險情況作出早期診斷處理。
本資料中,MRI和超聲聯合情況下,仍出現1例誤診為滋養細胞腫瘤的患者,分析誤診的主要原因為對MRI下滋養細胞腫瘤的特征性“葡萄”狀或“蜂窩”狀改變認識不清晰,未結合HCG變化分析患者情況,從而導致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