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順菊
摘 要:河長制是最近幾年來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的一種河流管理責任制。經過最近幾年的實踐,河長制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突顯了一些問題。文章就此展開了論述,先是簡述了河長制的含義,其次是結合實際情況深入分析了河長制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如何構建高效的運行機制,以促進河長制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河長制工作;問題;運行機制;深入思考
中圖分類號:TV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5-0233-02
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河流環境保護已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而河長制正是國家在這一時期提出的一種用于河湖管理,減少河湖污染的管理制度。因此,為了提升河長制的應用成效,減少河湖污染,相關人員應深入工作實際,充分了解河長制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持續發揮河長制的利用價值,促進河湖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1 河長制簡述
河長制是指由黨政人員擔任河長,負責河湖管理、保護的工作制度。推行河長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以修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治理水污染、保護水資源為目標,建立省、市、縣級河長體系,構建有效的管理保護機制從而減少河湖污染,實現河湖的可持續發展。在河長體系中,每個省都有一個總河長,負責全省的河長制實施。同時,在市、縣、鄉等級體系中,也必須設立河長。各級河長的主要責任就是組織、領導河湖的管理、保護工作,并對下級河長、相關部門的職責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從而提升河長制的應用成效,解決我國水污染問題。
我國最早實施河長制的地區是浙江省。2016年,我國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這一意見要求各地區結合實際情況貫徹落實河長制工作。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發出了河長制號令,明確要求每條河都要有河長。截止2018年上半年,我國大部分省份都已經實施了河長制,且建立了四級河長制度。
2 河長制工作存在的問題
河長制是國家為保護河湖生態環境而實施的一項管理制度。凡事都有利有弊,河長制在實施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管理范圍界限仍沒有劃定。結合實際來看,我國大部分河湖的管理權屬、邊界劃分并不清楚。尤其是集體土地范圍內的河湖劃界也不清晰。這不僅會影響到河湖管理、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也會增加水利執法難度,尤其是會影響到河湖汛期的安全管理。
第二,河道行洪安全問題。雖然河長制已經實施了幾年時間。但是仍然有很多河堤的部分堤段沒有達到防洪標準,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比如堤防斷面不足、連接處防滲工作不到位、河道灌木較多、砂石堆積等。而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到行洪的安全。
第三,執法監管不嚴。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地區從事水政監察的工作人員比較少,無法承擔大量的工作任務。而且執法投入力度也不足,嚴重影響到了執法效果。這也是部分河湖的執法監管工作不嚴,經常出現違法現象的根本原因。
第四,對河長制的認識不足。河長制的實施需要多個部門、多方人員的合作。但是在實際運行中經常會遇到關系不順、協調不暢、保護滯后的問題,嚴重影響到了河湖的管理、保護。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相關工作人員對河長制的認識不清,并不了解河長制的實施流程和目標。
第五,運行機制不健全。從實際來看,我國部分地區存在管理職責不清、監督工作不到位,整體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河長制的運行機制不健全,無法保證河長制的規范、有序實施,導致許多問題頻繁發生。
總的來說,我國的河長制并不完善。若要充分發揮河長制的作用,相關部門就應深入其中了解河長制的不足,然后再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河長制的運行成效。
3 河長制工作運行機制的分析
河長制屬于新興事物。如果工作人員無法充分理解河長制的制度模式、目標,勢必會影響河長制的實施效果。從實際來看,河長制類似于現有的行政人員等級制度。對此,各地區應結合實際情況理清河長制運行流程,并完善相關運行機制。目前,最常見的運行機制是“一河一策”,且已經有很多地區實行了這種工作機制。所謂“一河一策”,是指一條河流一個治理保護策略。在具體實施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完善組織結構
各地區應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合適的河長制管理體系,明確各級河長負責人,各條河流責任管護單位。同時倡導民間力量和義務監督員投入到河流保護和管理的工作中形成綜合管理體系,以保障河湖生態健康。
3.2 完善河長制度
只有通過制定完善的河長制度,才能有效推進河長制工作的開展。對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完善河長制度。首先,在制度中應完善河長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河長制工作會議,匯總各級河長、各責任單位在河長制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得出解決方法和整改措施。其次,應完善信息報送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可報送的事項包括:落實各項決策的工作部署,需總河長批復的事項,河長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突發事件處置辦理,反映地方創新、問題、建議等的政務信息。在信息報送過程中,應要求信息員能及時、準確、高效地報送各項信息。最后,在制度中還應完善考核制度,促使各部門有效落實“河長制”工作。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制定完善的考核方案,根據分工依次進行考核,公布考核結果,并把考核結果納入單位年終績效考核目標。
3.3 加強水污染防治
為保證河長制的有效運行,相關部門應以河長制的目標為導向,明確運行機制的主要實施目標。結合實際來看,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管理是河長制實施的關鍵目標。因此,相關部門應制定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方法。
在實際防治中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入河污染源的排查。只有摸清河湖的污染源,才能制定有效的整治措施,解決河湖污染問題。相關部門應開展入河污染源的全面排查工作,了解入河生活污水、工業污水、農業污水的情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嚴格約束各種組織機構的污水排放行為。二是加大入河排污口的檢查及處理。全面了解轄區內農畜畜禽養殖、化工等企業的污水處理情況,建立排污口清理整治臺賬,對不規范排放污水的企業進行處理。三是建立誠信企業管理機制,嚴厲打擊各種污染河湖的行為。四是加大河湖保護宣傳力度,整體提升人們的河湖保護意識,并加大生活污水直排的管理力度,減少生活污水的排放。
3.4 加強水生態修復
對于污染嚴重的河湖,政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盡快恢復其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保護河湖的生態安全,促進河湖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快水生態修復。比如集中整治污染源,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完善的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機制。或者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減少農業污水的產生,并制定嚴格的污水排放標準,減少企業生產污水的排放。其次,對于污染嚴重的河湖,河長應當組織清理團隊,做好河中垃圾的清運,加大河湖清淤力度,從而保證河湖的生態健康。最后,在河湖治理中,還應加強水資源的統一配置、管理,并綜合運用自然修復、生物控制等措施,推進生態受損河湖的建設。
3.5 加強河長制實施工作的監督
為提升河長制的實施效果,保證各種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實,相關部門還應加大河長制工作的監督力度,并結合實際情況完善監督制度。首先,應明確監督機構,比如要求責任單位、河長制辦公室、河長負責具體的監督工作,并做好職責范圍內的監督工作。其次,采用綜合監督方式。比如采取工作通報、日常工作匯報等形式,加強河長制的日常監督;或者采取專項監督方式,對重大事件、重大河湖區域的管理、保護工作的監督;或者采用重點督辦方式、簽發河長令等方式對重要問題進行現場管理、會議調度。再者,應健全監督制度,明確具體監督工作內容、標準、方式。同時,明確監督結果的處理方式。最后,還應拓寬監督主體。比如在河湖旁邊設置公示牌,標示出監督電話、河長職責等內容,從而接受社會監督。或者,通過設立熱線電話、網絡舉報入口,進一步加強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等。總之,通過有效的監督工作,能提升河長制的運行效果。
3.6 加大執法力度
為有效杜絕河湖污染,相關部門應加大河湖污染的執法力度,嚴肅處理各種違法行為。同時采用多部門的聯動方式,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強化執法監管。首先,建立政府主導、職責明確、責任追究為主的執法體系,并重點檢查河湖的岸線、排污口等位置的保護情況。其次,河長辦應積極與生態環保、城市綜合執法等部門應溝通、聯系,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河湖管理新局面。最后,在河湖管理保護工作中,還應建立長效機制,實現河湖巡查、聯合執法常態化。同時,積極與公安、司法部門的聯動,做好違法案件的查處工作。
3.7 加大資金投入
為保障河長制工作的順利實施,政府部門應加大河湖管理工作的資金投入。對此,政府部門可將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工作納入到政府工作計劃中,并做好各項資金的統籌整合、管理,從而預撥出一定的資金用以河長制實施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提升財政撥款資金的撥款力度,政府部門還應依托水利、環保、城建等重大項目,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同時拓寬社會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到河湖管理中。
3.8 加固堤防,強化河道清理
為了有效預防惡劣天氣下的行洪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應提前做好防范工作,疏通河道并加固堤防。如果存在不滿足堤防標準的河道斷面,應按照施工要求,科學加高剖厚,消除險工險段。如果存在年久失修的堤防,則應及時維修、加固或者申請廢棄,從而盡可能地保證河道的安全、穩定。
綜上所述,在河長制工作的實踐中,政府應從全局角度出發,充分保證河務工作的務實性、前瞻性。同時,還應從完善組織機構、健全河長制度、加強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方面入手,構建高效的河長制工作運行機制,加強河湖的管理與保護。
參考文獻
[1] 薄傳梅,裴學軍,周迎奎.基層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探索與實踐[J/OL].水利技術監督,2019(03):82-84+137.
[2] 單仕鈺,茅海軍,葛洋,徐葉.標準化視角下河長制規范化的探究[J].中國標準化,2019(09):57-59+76.
[3] 尹銘.“一河一策”方案在河長制中的應用研究.水與水技術(第9輯)[C].遼寧省水利學會,2019:4.
[4] 蘆妍婷,邱靜,譚超.廣東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實踐經驗探索[J].中國水利,2019(08):21-22.
[5] 黃曉闖.新民市河長制湖長制信息系統構建探討[J/OL].水利規劃與設計,2019(05):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