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云 袁 紅/東北石油大學
生活方式影響大學生的健康一直受到教育界的重視,校園體育文化多樣性的特點,對師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校園體育文化組織形式豐富,不僅強化體質,同時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加強學生抵抗挫折的能力。校園體育文化內容多樣,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路徑,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校區(qū),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共四所高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有關論文,了解當前大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的認識和參與程度,了解高校體育文化在高校體育中的參與促進作用以及國家對在校大學生體育運動干預的相關政策。
2、調查法
通過對幾所高校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調查分析,分析出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動機,以及通過校園體育文化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3、問卷調查法
根據(jù)研究內容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四所高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
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和分析。
影響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因素分析:
表1,體育鍛煉對學生的意義來說,63.11%的學生選擇有興趣,身心愉悅,說明學生喜歡體育鍛煉,這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重要的一步。學生每次鍛煉的時間集中在30分鐘,30分鐘到60分鐘、一小時以上的所占比例還是偏少,還是不能保證每天一小時的鍛煉時間。操場是學生首選的進行體育鍛煉的場所,學校應該利用操場宣傳校園體育文化,讓學生感受體育文化的熏陶,積極進行體育鍛煉。趣味運動會是學生呼聲最高的課外活動課,其次是冰雪文化節(jié),可以看出帶有趣味的、娛樂性質的運動最受學生的青睞,帶有競技性質的體育運動隊一般是在某項技術方面比較突出的學生選擇的,學生自愿參加比被迫參加,所取得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別。

表1
大學生沒有終身體育意識15.05%,有一點終身意識的53.88%,有終身意識的31.07%,學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在學校體育氛圍是否濃厚方面學生還是保持較高的贊同率,體育氛圍對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缺少。通過體育鍛煉促進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83.98%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之后心情愉快,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會因為鍛煉而產生積極變化,在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更能促進新陳代謝,體育鍛煉是我們所有人都無法離開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強身健體、提高運動能力、減脂瘦身是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其中強身健體和提高運動能力這兩項所占比例幾乎持平。值得注意的有部分同學選擇綜合加分選項,說明大學生想獲得更多的綜合分而選擇體育鍛煉,自我體育鍛煉意識淡薄。跟隨別人進行鍛煉的比例還是很小的,說明大學生沒有盲目的從眾心理,還是遵從內心進行鍛煉,有鍛煉的意識。
校園體育文化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養(yǎng)成鍛煉習慣必不可少的途徑。
“缺乏運動是導致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今天最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可以起到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作用。自覺參加體育鍛煉,能夠增強抵抗挫折的能力,能夠增強團隊合作意識,通過校園體育文化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想要擁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生活習慣是重要的步驟,大學生正處于性格形成階段,可塑性比較強,利用校園體育文化影響大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大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方式。大學生鍛煉的同時,能發(fā)揮自己的各方面優(yōu)勢,和同伴的配合度提高。校園體育文化具有豐富的素質教育內涵,對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學生的身心涵養(yǎng)在高雅的體育文化氛圍中得到熏陶,可以促進健康體育生活方式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校園體育文化是發(fā)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催化劑,發(fā)揮校園體育文化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鍛煉,在鍛煉中自覺產生鍛煉意識,這對培養(yǎng)體育鍛煉習慣非常重要。
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文化意識,在鍛煉場所設置體育文化墻,通過文化熏陶環(huán)境,加強學生思想教育。豐富多樣的校園體育文化可以加深大學生對體育文化的理解,為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基礎。突出學校的特色和傳統(tǒng)是建設校園體育文化的需要,將學生喜歡的富有傳統(tǒng)精髓的內容充實到學校的體育教學課和課余活動課中,趣味性的學習形式更能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設施和場館是運動的物質載體,增加和改善體育場館設施,提高體育場館的利用率,營造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
學校應該根據(jù)地方特色或者地域優(yōu)勢,開展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課,例如黑龍江省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號召的“陽光體育運動”,根據(jù)東北寒冷的氣候,開設“冰雪文化節(jié)”一系列課外體育活動課,對于來自南方的學生來說,冰上項目很少接觸,新鮮感和趣味性更能激發(fā)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更大程度地增加運動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運動意識。
過去使用的絕對分數(shù)是衡量學生體育表現(xiàn)的唯一依據(jù),它引導學生只為分數(shù)學習運動技能,忽略體育帶來的樂趣,降低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完善成績評定體系,采用課內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多元化的評價學生,現(xiàn)在部分高校都研發(fā)了相關的校跑APP,實時監(jiān)測學生的校跑成績,體育文化節(jié)、對外競賽這些都讓學生參與到體育實踐中去,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可以更好地促進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
很多疾病的產生與缺乏體育運動有直接的關系,大學生飲食不規(guī)律和缺乏運動而導致肥胖的趨勢逐年上升,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能穩(wěn)定身體機能,增強體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缺乏鍛煉被認為是當今最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通過體育鍛煉能有效降低脂肪、強身健體,強化心理承受能力,因而也受到很多大學生的青睞,學生從內心認可體育鍛煉給自身帶來的積極影響,就會自覺地投身體育運動中去。
校園體育文化影響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充分發(fā)揮校園體育文化的魅力,利用校園環(huán)境宣傳體育文化,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持之以恒的進行鍛煉,當大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會,仍有自覺鍛煉的意識,將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轉變?yōu)樽裱挠幸庾R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