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剛
從頭季稻的播種,育苗,到拋秧后的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收割留樁等系統地介紹了拋秧的再生栽培技術,以便為以后的高產栽培提供借鑒再生稻的高產栽培,是指通過利用種植再生能力強,抗病及豐產穩產性好的優質水稻品種,配套超高產栽培技術,并利用水稻的頭季收獲后的稻樁萌芽萌發長成稻株,并能正常抽穗成熟收獲再生稻,獲得兩季的產量,一種兩收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實踐證明: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是近年來輕簡栽培的一項重要內容。具有生育期縮短、省工、節省種子、節省肥料、節省農藥,節省秧田,節約用水、優化糧食結構、增加糧食產量,提升稻米質量等優點,增產增效明顯,特別是農村勞動力逐漸減少,發展再生稻對增加糧食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1、品種選擇
選擇品質優,再生能力及抗倒力強,因再生稻的特殊要求,必須選擇對稻瘟病及紋枯病抗性好的品種,在我地經近幾年的試驗示范,以及當地好放心米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要求,結合湖南省農業廳農技推廣總站所公布的主推品種名單,我認為泰優390和隆兩優華占非常適合我地栽培。
2、適期播種,集中育壯秧
為了保證頭季能在8月15日前收割,再生季9月20日前安全齊穗,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2℃時開始進行育秧。采用軟盤育秧,薄膜覆蓋的方式育秧,每畝采用434孔的軟盤約80片,在我地一般4月1日左右播種是安全期。
3、整好大田,防除雜草
一般來說,為了提高效率,采用機械化旋耕,最好采用帶履帶式的旋耕機,沒有條件的采用人工耕整稻田,注意提前一周用除草劑除草滅茬,提前三天整好田,保持濕潤,以利扎根立苗。拋秧田整地質量要求達到平整,表層有泥漿濕潤的標準。要求精耕細作整田。選擇排灌方便,泥層深厚的稻田進行旋耕或人畜翻耕,確保稻田平整干凈,無殘物,田塊內平整,高低落差不大。水稻拋栽時可以保持田塊的濕潤狀態,利于秧苗扎根,拋栽后5~7天保持3-5厘米水層一周,便于施用除草劑,一般選用50%拋秧靈進行除草。
4、適時拋栽,合理密植
適時拋栽很關鍵,有利于充分利用水稻的低節位分蘗,改善秧苗的生長環境,促進秧苗低節位分蘗,培育壯苗促大穗,增加大田基本苗數。在我地一般4月20日左右,秧齡20天左右及時拋栽,畝拋足1.8~2.2萬兜,拋秧前防治病蟲害1次,主要以稻薊馬及稻飛虱為主,拋秧在秧苗2葉1心時每畝用60-80克的多效唑噴施,做到促根、增蘗、壯苗。
5、推廣配方施肥,做好肥水管理
為確保大田的高產穩產,在施肥時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針對性補施微量元素肥,根據測土結果及土壤肥料的情況確定肥料的施用量,一般為純N10~13公斤/畝,P2O55~6公斤/畝,K2O8~10公斤/畝,N︰P2O5︰K2O肥料配比為1︰0.5:1,施肥方法為重施底肥,看苗追施分蘗肥,拋秧栽培施肥原則:施足底肥(拋栽前1~2天耙田施用),具體為尿素20斤加寧遠專用水稻配方肥20斤,適時追施分蘗肥(栽秧后7~10天施用),具體為尿素10斤加寧遠專用水稻配方肥20斤,看苗增施穗肥(拔節至孕穗初期曬田復水后施用)。具體為尿素5斤加氯化鉀10斤,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有效分蘗成穗率,爭取大穗。后期注意補充葉面肥,由于拋秧發苗快,分蘗早,在肥水管理上為防止倒伏,特別注意適時曬田,做到淺水分蘗,干濕交替,適時曬田,即第一次在頭季稻每畝莖蘗數達到20萬苗時及時曬田控苗,防止苗旺產生無效分蘗,促進通風透光,增加泥層癢氣利于養根,壯稈防倒伏,增加葉光合作用,當田里出現細紋時復水,后待自然落干;第二次在齊穗后15天灌水施促芽肥,待水自然落干實行第二次曬田,待田面有細紋時復水,灌漿期看苗看田間歇灌溉;乳熟期后保持3厘米淺水層,水稻黃熟期保持濕潤狀態,有利于提高水稻再生稻休眠芽的成活率。高溫干旱天氣注意抗旱保苗,遇持續晴天高溫天氣應適當增加田間水層,防止后期缺水。
6、重施促芽肥
水稻再生稻生長所需的營養很大一部分來自頭季稻的莖,葉,根。因此,要想再生稻獲得高產,就必須要防止頭季稻根莖葉機能的衰退,特別是葉片早衰,保持原有葉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提高再生稻的腋芽萌發以及出苗和抽穗提供足夠的養分,在管理上必須做到在頭季稻齊穗后15天左右施足促芽肥,過早會造成頭季貪青,影響頭季產量,過遲施用就會影響再生稻腋芽的萌動,具體看苗施尿素20斤加氯化鉀10斤。
7、頭季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根據田間病蟲測報及病蟲發生規律,選用高效環保、低殘留農藥,在病蟲防治適期做好水稻二化螟、稻飛虱、水稻稻縱卷葉螟和稻瘟病以及紋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具體施用方法為:第一次用藥在稻田封箱滿行時,用康寬10ml加吡蚜酮20克加矮墩墩40克,在防治螟蟲和稻飛虱的同時,做好控苗防倒伏工作,第二次在破口期再防一次螟蟲和稻飛虱,同時注意防治紋枯病和稻瘟病,特別是在第二次曬田時注意檢查稻飛虱,紋枯病,防止莖桿遭病蟲危害影響腋芽的再生能力。
8、適時收獲,留好高樁
再生稻頭季稻不同成熟度收割,對雙季產量都會有影響,一般在頭季稻成熟達94%左右收割最好,過早收割腋芽沒成熟不利于再生稻萌發,且對頭季稻產量有影響,過遲收割會造成腋芽過分成熟影響再生稻出苗,因此必須掌握好時間,一般要求晴天收割,最好人工收割,要求對稻樁割平割齊。如果用機收的必須注意減少重復碾壓,還要求在收獲前一周排干田水,便于收割機能下田,但也不能太干傷到根系。留樁高度也是再生稻產量高低的一個重要環節,據我們這兩年的種植試驗表明:留樁高度在25至35厘米,利用倒2節腋芽發育成穗是最好的,留樁越高,再生稻始穗越早,產量越低;留樁過低,會造成生育期延遲,抽穗不整齊。
9、及時追施壯苗肥
在頭季稻收割后2~3天,及時灌一次淺水,再畝施用尿素10斤加10斤寧遠專用水稻配方肥作發苗肥,爭取多發再生苗,增加有效穗,再生稻始穗期,畝用“谷粒寶”50克加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兌水50公斤噴苗1~2次,可以增加穗長和稻粒數,提高結實率,增加產量。
10、加強田間水分管理
為了提高再生稻的產量,收獲頭季稻后必須要加強肥水管理,具體要求收獲后立即復水,若遇連續晴熱高溫天氣或稻田缺水時,要求在收割當日傍晚及收獲后兩日保持田間濕潤以利發苗、保持淺水長苗、淺水層揚花,注意干濕交替至成熟,接近黃熟時排水。
(作者單位:425612湖南省寧遠縣柏家坪鎮農業水利事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