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的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為了更好的發展現代化農業,提高農作物產量,需要強化農作物的種植技術。玉米作為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市場需求較大,為了提高玉米種植的質量,確保糧食產量,需注重技術的提升,確保種植經濟的效益。基于此,本文就大田玉米高產種植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分別從種子的處理、田間的管理、病害以及蟲害的防治等幾個方面深入研究,力求分析玉米種植的技術要點,強化產量,促進大田玉米的經濟總量。
玉米地種植早期是從南美洲流傳至我國,是我國首要種植農作物之一。當下,玉米這一農作物,在我國的東北地區被大范圍耕種。對于玉米的種植作業來說,不僅需要種植人員的負責和細心,強化耕種人員專業知識。與此同時,也要結合實際不斷提升技術,注重種植后的田間管理工作,選擇高質有機肥進行施肥。對農作物及時檢測,看其是否存在干旱等問題,若發現干旱或者病蟲害問題,應及時處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玉米種植出現減產問題,實現穩產和高產種植目標。
1、土地的整理
盡管玉米的種植對于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對于農作物來說,土壤質量佳可確保種子的出芽率,更利于種子的根系生長。所以,種植人員需優先對種植的土地整理,確保土地具有充足的水資源以及透氣性。對于那些重茬的土地,種植人員應保證作重茬作物清理的徹底性。
玉米作物在土層深厚、土壤較為稀松以及地勢偏平坦的土地生存幾率大。所以,為了營造良好種植條件,可以對那些地勢不夠平坦的區域進行平整,通過育肥和堆肥的方法,增添土壤營養,保證土壤的肥沃度,確保土地種植滿足玉米的生長條件。
2、種子的處理
在種植人員整理好種植的土地后,就應對種子進行處理。首先,種子的選擇。種子的選擇應結合本區域的氣候情況、種植條件選擇高質量的品種,再配以適合的耕種方式(當下大多數種植人員選擇單粒種子耕種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種子選擇過程中,那些顆粒不夠飽滿的種子、破損的種子需要及時篩除。抗病性強的玉米種子可優先選擇,滿足綠色種植的目標,利于實現高產。
種子選擇完畢后,需及時日曬,然后攪拌和陰干,強化種子抗病蟲害能力,種子的逆順性增強。此外,也可準備適量清水,把種子放置水中浸泡,可加快種子的生根以及破土,把玉米生產周期控制在最短,提高糧食產量。
3、合理增加玉米種植的密度
種植玉米期間,在單位面積中種植的玉米數量越多,就可提高作物的收成,玉米的種植也是如此。所以,在玉米種植期間,需要通過合理的增加玉米種植密度,為玉米高效種植創造更有利條件。選擇利用密度增加的種植方法有一個前提,需確保土壤中營養的充足性,通風情況和氣候條件也要滿足農作物的授粉和生長需求。
尚若種植區域土壤較為貧瘠,應減少此種植方法的營養。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種植人員需要強化玉米種植相關知識,以免出現種植時作物密度和肥料同時增加的問題。如一些種植人員沒有人知道到這一點,在農作物種植期間增加農作物的密度,然后又去增加化肥用量,這樣必定影響到作物的質量。
4、做好田間管理以及隔離工作
田間管理是玉米種植關鍵,有效的田間管理可保證作物的品質以及產量。所以,種植人員需要及時清理田地,處理掉雜草,以免雜草長大,影響到農作物營養的吸收以及田地通透性。此外,及時的追肥也不可少,種植人員應優先選擇那些高質的有機性肥料,為農作物補給營養,這樣才能避免營養流失,農作物枯死等問題出現。
此外,玉米種植期間,優質的玉米品質其生長占有優勢。若種植期間優質玉米品質和普通玉米品種混淆,則容易受到花粉傳播的影響,出現雜交問題,營銷到優質種子的種植產量。所以,在玉米花開和授粉過程中,種植者應采取有效的隔離舉措,確保種植品質的質量,利于實現高產種植目標。
5、病蟲害的防治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病害和蟲害問題,威脅著玉米種植產量。因此,必須做好病害和蟲害的防治工作。如果發現玉米出現螟蟲,則要選擇農藥進行及時的噴灑,這種化學防治方法的效果較好,可有效控制住蟲害的蔓延。若玉米出現根須腐病問題,則應注意輪種的合理性,噴灑適量的氯化鉀,可有效控制病害發展。
為了及時發現病害和蟲害問題,種植人員應建立一定的周期,及時對作物進行檢測,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利用合理舉措處理問題。以免發現過晚,影響到作物的產量,則得不償失。
綜上所述,玉米這一農作物的種植,必須做好以上幾個工作。首先,在種植前期要注意土地的平整,然后選擇高質、飽滿的種植。其次,結合區域的環境以及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種植方式,控制好種植密度。再次,及時檢測和管理,觀察農作物是否出現病害和蟲害問題。若發現出現病害和蟲害,則要依據實際,選擇最佳的治理方法,如現在噴灑農藥的處理方法、選擇生物防治治療方法等。玉米種植人員也要提高自我認知度,了解玉米各個種植環節的技巧和要點,強化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積累經驗,利于實現高質種植目標,朝向現代化、高品質種植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150700黑龍江省延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