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作為主要糧食來源,玉米種植產量的提升可以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滿足民眾對玉米的需求。而要想實現玉米的高產種植,需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進行科學種植技術的應用,再結合對病蟲害防治措施的應用,實現玉米種植質量與產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針對玉米高產種植及其病蟲害防治進行分析研究。
基于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農業事業逐漸朝著現代化、生態化的方向不斷推進,并且其農業種植結構也得到不斷的完善與優化。而種植結構中的重要組成,玉米種植效果關乎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當地農民的經濟增收。基于此,需在玉米種植期間進行科學栽植技術的應用,再配合對病蟲害防治措施的應用,實現玉米種植的高產。也正因此,進行玉米高產種植及其病蟲害方式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具有長遠發展意義。
一、玉米高產種植分析
1、玉米品種合理選擇
針對玉米品種的選擇,需基于對實際情況的分析進行合理選擇,如若在春季階段開展播種作業,其品種選擇應選擇具備較強生命力,周期性較長的種子,以此實現對玉米生產能力的提升。如若在夏季階段開展播種作業,則需選擇具備早熟、桿矮的玉米品種,進而確保玉米植株有著較強的抗倒伏能力,并確保其玉米種植產量達到標準要求。此外,需基于對當地氣候條件、環境溫度、土壤條件等因素的分析,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針對玉米品種的選擇,不許需要確保玉米品種自身病蟲害抵御能力較強,還需保證玉米植株的脫水速度符合實際需求。
2、整地作業合理開展
開展高質量的整地作業,可以進一步提高玉米種子的成活率,有效控制玉米播種效率。基于此,種植人員必須強化對整地工作的開展,以此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環境。針對整地工作的具體開展,需結合實際情況將種植區域內的土壤進行疏松和平整,確保種植區域不存在大體積土塊,并且其土壤保持在上虛下實的狀態。與此同時,種植人員需注意,在上一輪玉米種植中,等到玉米收獲完畢,需結合具體情況開展土地滅茬作業,并基于對土壤情況的分析,在深度季節開展高質量的翻耕作業,進而實現對土壤條件的改良。
3、種子科學處理
針對玉米種植作業的開展,需在實際作業前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種子的處理,結合以下措施步驟提高種子的出芽率:
①種子合理挑選。種植人員需進行種子的精挑細選,將其中存在的發霉、破碎的種子進行挑除;
②曬種。在晴朗天氣期間,種植人員可以將挑選完畢的種進行晾曬,將其均勻、平鋪在向陽的位置,在晾曬一段時間之后,需進行種子的翻面,進而提升種子的出苗率;
③浸種。需將晾曬之后的種子進行浸泡,大約浸泡10小時左右;
④通過開展拌種,可以起到提高種子病蟲害防御能力的效果,針對拌種作業的具體開展,可以將濃度為0.5%的磷酸銅倒入種子中進行攪拌。
4、施肥作業合理開展
施肥作業的開展是保持種子健康生長的關鍵所在,所以種植人員必須進行施肥作業合理開展。基于玉米實際生長情況的分析,進行有機肥料、無機肥的科學配比,禁止出現過度使用化肥的現象出現,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針對具體施肥作業的開展,其底肥可以選擇農家肥,并且在實際施肥中利用化學肥料作為輔助肥料進行施肥。另外,在后期施肥階段,應注重對玉米生長情況的掌握。此外,針對施肥工作的開展,必須卻把玉米生長有足夠的肥料供應。
二、玉米種植病蟲害防治
1、物理防治技術
現階段,綠色無公害玉米種植儼然成為農業發展的新趨向。而要想踐行綠色無公害的玉米種植,其病蟲害的防治必須減少對化學農藥的應用,可以選擇物理防治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基于此,針對物理防治技術的具體應用,可以在種子處理階段進行種子的包衣和浸泡,以此降低玉米病蟲害產生幾率,將病蟲害的產生扼殺在玉米種植的初始階段。另外,可以借助相關物理措施進行蟲害防治。例如在玉米種植區域安置滅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進行害蟲的誘殺。在或者在實際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采用人工捕殺的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進而在提升玉米種植效果的同時,充分踐行綠色無公害種植理念。
2、化學防治技術
所謂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技術,是指在玉米實際生長發育過程中,利用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該技術的應用具備效率快、不受人為因素影響等優勢,但是會對玉米及其土地造成一定的損壞,進而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基于此,種植人員需重視對化學農藥的合理應用。在具體病蟲害防治中,盡可能選擇毒害性較低的化學農藥。例如玉米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產生玉米螟蟲害,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利用辛硫磷進行病蟲害防治,進而在強化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同時,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
總而言之,玉米種植產量與質量直接影響到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與建設,關乎農民的經濟效益增收。所以,必須重視對玉米的高產量種植,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種植技術的實施,在結合對當地病蟲害防治現狀的分析研究,提出針對性方案來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達到玉米高產的目的。
(作者單位:15010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公正街道辦事處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