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云
1、水稻移栽的基本準備工作
①秧苗的選擇
在進行移栽的過程中,為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安徽省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在選擇秧苗時,應該選擇那些葉片寬厚、葉色青綠純正、根系發達的秧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與其它短白根較多、葉色蠟黃以及有病蟲害存在的秧苗相比,前者不僅具有較高的成活率,此外還能從根本保障糧食作物的產量,以滿足區域群體的基本需求。
②田地的選擇和處理
在水稻移栽過程中,為從根本上提高移栽作物的產量,提高對田地選擇的重視度也是十分必要的,通常而言水稻適合生長營養豐富、水源充足的田地中,因此安徽省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在進行田地選擇時,需盡量選擇符合上述要求的田地作為移栽地,此外地在選擇好比較適宜的耕地之后,清除原有耕地中的作物根系、莖葉以及雜物,深翻、平整以及修建田埂等都是相關工作人員的基本作業內容。
③移栽的時間和密度
當水稻達到移栽條件后,通過對移栽時間進行實踐研究可知,移栽時間較早的秧苗無論是成活率還是作物產量,都比較晚移栽的秧苗有著顯著差距,因此為從根本上提高移栽質量和移栽效率,盡早移栽秧苗是安徽省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的不錯選擇,而通常來講,低溫天氣秧苗分蘗少,要確保苗足才能保證田間的苗數,因此在進行移栽時,需保障秧苗是足苗的狀態,此外在進行移栽的密度的控制方面,相關機構和主管部門需秉承著“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熟品種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早插宜稀晚宜密”的原則。
2、水稻移栽后田間管理的基本概述
在進行水稻移栽過程中,田間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對水稻產量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做好水稻移栽后的田間管理工作也是安徽省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的重要工作內容,具體而言其主要工作內容有:
①合理灌溉
水稻移栽后,根系對于水肥的吸收能力還沒有完全恢復,但隨著外界溫度的不斷提高導致葉片蒸騰頻率不斷加快,水稻對于水分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當水稻移栽工作完成后,做好水稻的灌溉工作是極為必要的,而根據相關調研數據分析可知,水稻的不同生長時期對于水分的需求量也不盡相同,具體來看在插秧初期,由于水稻的根系受到破壞,在水分的吸收方面往往存在一定不足,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緩苗后方可改善上述現象,此時安徽省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在進行灌溉時,大苗灌深水,小苗灌淺水,嚴格來說就是將水深控制秧苗的三分之二處左右;在分蘗期水稻植株返青后,為確保分蘗數和計劃穗數勞作者需將田間水放掉一部分,將水深控制在三點五厘米左右,這是因為與深水層相比,淺水層可縮短水溫和地溫的提高時間,為水稻根系發育打下堅實基礎;在長穗期是水稻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此時相關工作人員需提高灌溉次數和灌溉量,從而以滿足水稻的生長需求;至于在結實期,為從根本上提高水稻產量,在進行灌溉時,工作人員需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灌水辦法,具體來講就是完后一次灌水工作后,與下次灌水時間間隔兩到三天,以達到以氣養根、以水保葉的目的。
②合理施肥
水稻移栽后,初期由于根系受損,因此在插秧初期為保證秧苗的正常生長,在新根發出后,適當追施返青肥是安徽省基層產業機構和當地勞作者的主要施肥工作,而隨著水稻的不斷生長,當到達分蘗肥時,水稻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量不但增加,而耕地中的營養物含量不足以滿足水稻生長需求,此時適當增加施肥量是極為必要的,具體來講就是當水稻返青后隨著植株生長,為提高分蘗的數量與分蘗素質,對田地施以整個生育期肥量三分之一的氮肥量,此外為避免水稻缺鋅、缺磷等問題的產生,適當的市價磷肥、鋅肥也是極為必要的。
在水稻分蘗期施肥時為保障肥料作用的最大化發揮,盡早施肥是十分必要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氮肥的肥效較慢,肥效需施肥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發揮,此外在施肥時,對于長勢旺的區域應該少施,長勢差的區域要加施。除此之外,水稻的長穗期對于肥料的需求量也極高,為切實保障穗粒數指標合格,避免防病防倒伏,及時追施拔節肥和孕穗肥也是安徽省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的主要作業內容。
③病蟲害的防治
在水稻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存在不僅會影響水稻產量,與此同時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在移栽后提高對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來看水稻生長過程中,主要的蟲害有稻薊馬、稻苞蟲,主要的病害是稻瘟病,而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以及對于自身健康的高度重視,傳統的病蟲害工作方式其弊端也在日益顯露,因此當前為提高防治質量和防治效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是安徽省基層產業機構和當前第勞作者的主要防治手段。
總而言之,在當前經濟飛躍式發展的產業時代背景下,為滿足不同區域人們對于糧食作物的需求,對其進行移栽處理是十分普遍的,而安徽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產業基地,糧食作物的移栽質量和移栽效率更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故而明確了解農作物移栽前的準備工作,做好移栽后的田間管理工作是保障糧食作物正常生長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
(作者單位:246121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農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