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紅
辣椒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是本地主要種植的農作物,為提高本地農業經濟水平,提高辣椒栽培的科學性,降低病蟲害帶來的影響,提高辣椒的產量與質量。基于此,文章探尋了高產栽培技術并推廣,加強病蟲害防治,推動辣椒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辣椒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獨特風味與高營養價值,據悉,每百克的辣椒中含有維C高約198mg,還包含了維生素B、鈣鐵、胡蘿卜素等,論營養價值,辣椒可在蔬菜中占據首位。現階段,我國辣椒種植區域已經遍布全國,隨著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辣椒種植的經濟效益明顯提升,對此,對高產的栽培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對其重點進行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1、辣椒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推廣
①苗床的準備
在辣椒種植前,需要對辣椒進行育苗,苗床選擇時,應優先選擇2季以上未栽培過茄科植物的土地,土壤呈沙質化更佳,避免灌溉后泡爛種子,或導致苗根腐爛,影響辣椒的后續種植。在苗床準備工作中,應將地面耙至細碎,開溝作苗床,床寬1m,溝深0.2m即可,并在苗床內撒上石灰,平均50-100g/m2,添加過磷酸鈣50g/m2,腐熟且細碎的農家肥50-100g/m2,將其與表層土拌合均勻。
②品種的選擇
在辣椒栽培之前,種植人員應首先依照土地情況、當地自然條件等科學選擇辣椒品種。辣椒種子選擇完畢,應利用相關技術對種子進行處理,提高種子出芽率。具體來講,可選擇溫水浸泡法,將種子浸泡在溫水中30min,加入冷水和1%濃度的硫酸銅溶液,浸泡7h后,將種子撈出,曬干,催芽并種植。
③育種與定植
在種子選擇并處理完畢,將種子包裹在濕紗布中,放置在30℃的環境下催芽,60%以上種子出現露白,可進行播種。種子播種前,以新高脂膜進行拌種,預防病蟲害,提高辣椒出苗率。之后,將種子均勻撒到苗床,覆蓋1cm肥沃細土,以花灑灑少量水,蓋上地膜,預防寒冷、保溫,提高種子出苗率。當幼苗長到4-5片真葉,苗株可進行移栽定值,若在春季種植,應選擇冷尾暖頭天氣,若在夏季種植,應選擇晴天午后定植。定植密度應以栽培季節調整,春季栽培株距多保持30cm,每畝約栽培3500株,秋延后栽培,可將苗株適當密植,株距保持在25cm,每畝栽培約4400株。定植完畢,應保障水資源充足,便于植株定根,提高辣椒苗株成活率。
④田間管理
在辣椒生長階段,肥料的充足非常關鍵,在幼苗定植7d后,應提前施加提苗肥,推動辣椒的莖葉生長;在辣椒開花結果階段,應依照辣椒的實際需求施加肥料,每次摘完果實后,適當追加復合肥。同時,辣椒進入盛果期,應噴施葉面肥,促進果實膨大,避免植株因營養不良而早衰。注意:在多水環境下,辣椒極易死亡,對此,辣椒生長階段的澆水應秉承少量多次原則,提高辣椒質量。
2、辣椒病蟲害防治
①猝倒病的防治
通常來講,猝倒病多在苗期發病,其性狀表現為:幼苗土表上的莖基出現水漬狀病斑,之后,病斑逐漸為黃褐色,并干縮為線狀。該種疾病發病較快,子葉未凋零前,幼苗突然倒下。在濕度較大時,病株與附近床面上長出白色絮狀的菌絲。對于猝倒病,可選擇濃度為75%的千倍液對苗株灌根,也可采用濃度為70%的甲基托布津千倍液灌根或噴霧。
②疫病的防治
一檔辣椒苗株感染疫病,葉片會產生暗綠色的病斑,潮濕部分的葉片出現腐爛現象,莖枝處病部有暗褐色的板塊或者條紋,在病斑上部的枝葉也會很快枯萎、脫落,苗株死亡。在苗株的莖基部,也常會出現褐色腐爛,病處有擺設菌絲。對于疫病,應選擇濃度為68.75%的銀發利,對病株噴灑,每7-10d施灑一次,2-3次后,疫病幾乎痊愈。
③蛀蟲防治
在辣椒苗期,蛀蟲是常見病蟲,當辣椒感染病蟲時,苗株會出現褶皺、卷曲與畸形問題,且葉片發黃。一旦發現蛀蟲,應及時治療,否則,一旦蛀蟲大規模蔓延,極易導致整個辣椒地大規模降產。對此,提前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并在蛀蟲長發時間段定期巡視辣椒種植區域,若發現蛀蟲,可選擇濃度為25%的阿克泰噴霧,或者選擇濃度為10%的吡蟲啉噴灑,每7d一次,三次后,蛀蟲得到有效防治。
④煙青蟲、甜菜夜蛾、棉鈴蟲防治
通常這些害蟲會1季發生2代,當辣椒進入到開花期,也是成蟲的高發期,這些蟲卵通常會在花的葉片上,當幼蟲孵化出來之后,就會對辣椒的果實造成危害。這時可以使用防蟲網,也可以采用性誘劑對成蟲進行誘殺。藥劑的選用上,可以使拉維因、滅掃利、甲基阿維甲鹽等等。每天下午16:00之后,將藥物噴灑在葉面上,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總而言之,在本地辣椒種植中,為提高群眾經濟效益,推動農業進一步發展,積極掌握辣椒高產栽培技術,并對技術重點進行推廣,提高種植戶的種植水平,增強辣椒產量與質量,推動本地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在辣椒種植過程中,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尤其是蛀蟲、疫病、猝倒病等常見病蟲害,提高辣椒產值,增強農業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427205湖南省慈利縣高峰土家族鄉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