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娟
規模化種植水稻是現代化種植模式的一種,其優點就是高效高產、便于管理等作用。病蟲害是農業一直以來的問題,它影響著規模化水稻種植的健康成長及產量增加,要及時進行綠色防控措施。綠色防控不僅能減少病蟲害帶來的經濟損失,還能推動經濟效益。以往過去的水稻種植模式太過分散,不利于控制病蟲害,只有推動規模化種植水稻才能真正實施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實現水稻的高產量。
1、傳統種植模式存在的問題
(1)沒有綠色防控的意識
以往通常都是農戶自己承包經營模式,承包田間面積較小,對農作物的病蟲害防范意識不強,大多數農戶認為只需要自給自足即可,不需要去想辦法提高產量和質量。
(2)農作管理沒有科學性
農戶水稻種植的品種繁多雜亂,抗病性較差;農戶種植的范圍分布不均勻,播種期為三月上旬一直到六月下旬;農作物管理措施也各有不同,有的農戶靠天吃飯,有的花費大把時間灌溉,有的側重在加多種肥料等。所以,農作物生長高低不齊,葉子顏色深淺不一,病蟲害的發生率也大小不一,無法進行水稻的大規模災害防控,有的農戶甚至會出現亂用藥等問題。
(3)農作基礎建設與勞動力不足
傳統種植模式下,水稻種植太過分散,田間的基礎建設設施較差,干旱時灌溉問題難,淹水時難以排出。現在很多農戶選擇外出打工,直接導致病蟲害防控工作中勞動力的大量減少,除害噴藥的機械被大量擱置,無人使用。
(4)農業資金投入少
對于農業的殺蟲設備幾乎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維護使用,傳統分散性種植模式的農戶少有維護機器的經濟能力,無法使滅蟲率提高。還有農戶對滅蟲的認識不夠深刻,認為只需要一架滅蟲設備就能消滅害蟲,因此對病蟲害的防護工作趨于表面,導致其他的病蟲害大肆蔓延。
2、病蟲害綠色防控的技術
(1)農業防控
選擇優質品種。據研究表明,在水稻種植時,選擇優質的品種,抗病性高,能有效抵御各種病蟲害對水稻造成的破壞。
深水滅幼蟲。在每年的三月中旬到四月上旬時,在田中實施深水灌溉方法六到九次,可使得大部分蟲卵和幼蟲淹死,結合放鴨吃蟲法效果更佳。
及時清理稻草。通過處理稻草的方法,按時進行清理,可以大幅度減少病蟲害來源;在收割水稻時,使用齊泥收割法并進行及時翻地處理。
(2)生態調控
在進行規模化種植水稻病害蟲防控過程中,調控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天敵制衡的特點,不但可以控制病蟲害的爆發,還可以提高模化種植水稻病害蟲的抵抗能力。
(3)物理防控
殺蟲燈的誘殺技術。在田間設置頻率式殺蟲燈。為使效果達到最佳,殺蟲燈最好放置在距離地面一點四至一點八米之間,每二到三點五平方公頃范圍內安裝一到兩臺殺蟲燈,這種技術可以有效誘殺螟蟲等害蟲。燈光誘殺在五月上旬到十月下旬效果最好,在每晚七點至第二天清晨六點開展病害蟲誘殺即可。
誘捕劑捕殺。在螟蟲羽化初期在田間放置誘捕設備。在羽化末期收回,每五百至九百平方米設置一個誘捕設備,在誘捕設備中放置誘捕劑,每隔二十三至三十天換一次誘捕劑。為了提高誘捕效率,誘捕設備要高于水稻十至十五厘米,隨著水稻的生長來提高誘捕設備的高度。
(4)生物防控
自然天敵的制衡。赤眼蜂控螟技術就是在螟蟲羽化初期放出赤眼蜂,密度為十五萬頭每平方公頃,每隔一周到十天在放出相同數量的赤眼蜂;稻鴨控蟲技術就是在水稻栽培一周到十天內,一平方公頃的稻田放入五百至一百只雛鴨,在水稻豐育期間將鴨子趕出稻田防止鴨子食用水稻。鴨子可以自主捕食螟蟲等害蟲以及水中雜草,有利于土壤更加通透,營造良好的水稻生長環境。人們可以為害蟲天敵提供棲息地,并且創造出為其有力的環境。例如在稻田邊種植豆類食物,可以達到有利隱蔽場所。
藥劑防控。通過蘇云金桿菌和阿維菌素對螟蟲的防控效果十分有效,通過枯草芽孢桿菌和春雷霉素對瘟病的防控效果也十分顯著。
(5)化學防控
水稻種子在播種前進行分揀消毒來降低水稻病蟲害發生的程度。在培育水稻前,可將種子放入稀釋兩千倍的咪鮮胺乳油中浸泡二十四小時以上。
在螟蟲防控技術中,在一平方公頃水稻中含有四百個以上螟蟲蟲卵時,在蟲卵孵化盛期用藥進行防控,去除螟蟲的效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根據不同時期換不同藥劑進行輪番防控,避免災害蟲產生抗藥性致使防控效果降低。
(6)農機作業防控
投入資金對土地進行規整,構建平整土地,建立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統,推行規模化種植。使用大型噴藥農作機對病蟲災害予以防控,小型無人機和煙霧機等也能大幅度提高防止病蟲的概率,提高水稻種植的高產。與此同時,要有穩定的機械操作人員對規模化水稻種植進行管理,不僅可以提高專業機械的使用效率,并且在專業人員的使用下,讓機器能夠更長久的使用,打破了往日病蟲害防治勞動力不穩定,有利于病蟲害綠色防控的有效實施。
3、推動綠色防控的發展
隨著規模化水稻種植的進行,病蟲害防控服務組織工作得以發展,水稻病蟲害的綠色防治工作也由之前承包種植承擔轉變為專業化的防控組織承擔。通過綠色防控組織統一采用科學藥械和綠色防控技術,使得綠色防控災害蟲的有效實施,也很大程度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綜上所述,本篇文章對傳統種植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農業防控、生態調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學防控、農機作業防控六個方面闡述了規模種植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水稻種植關系到國之民生,為使水稻的安全生產,當下人們對農產品品質的追求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提高,就要對水稻規模化建設加強,更加深入對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過去傳統的分散性水稻種植模式難以對病害蟲進行防控,唯有推行規模化水稻種植才能有利于病蟲害的綠色防控,真正意義上實現水稻的高質高產。
(作者單位:155700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饒河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