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偉
近些年哈爾濱市呼蘭區響應國家號召,開展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積極落實黑龍江省及哈爾濱市農業“三減”實施方案目標要求,科學探索減肥技術,確保至2020年實現化肥零增長目標,化肥畝均施用量比“十二五”末減少15%以上。結合哈爾濱市呼蘭區化肥減施試驗示范應用實際,推薦制訂哈爾濱市呼蘭區2019-2020年度六項化肥減施技術,提出化肥減施技術要點,謹供參考。
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1、減肥原理簡介
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減少用量、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節支增收的目的。
2、技術指標體系
根據土壤和肥料的基礎養分供應特征、農學效率與產量效益反應關系,建立了基于產量效益反應和農學效率的推薦施肥配方技術體系。
3、減肥指標
實行常規耕作測土配方施肥與農戶常規施肥相比,玉米減少化肥1.5公斤/畝、大豆減少化肥1公斤/畝、水稻減少化肥2公斤/畝;施用農家肥1-3噸/畝或秸稈連續還田耕作測土配方施肥與農戶常規施肥相比,玉米底肥減少化肥2-8公斤/畝、大豆減少化肥2-5公斤/畝、水稻底肥減少化肥3-5公斤/畝。
4、施肥方式
(1)推行旱田作物分層側深施肥技術
采用大型聯合播種機械實行種下分層、定量、定位側深施肥,提高保苗率和肥料利用率。
(2)推行水稻側深施肥技術
水稻插秧同步測深施肥,采用側深施肥插秧機將專用肥一次性定量、定位,距秧苗根側3厘米、深5厘米施入。減少流失,提高利用率。
(3)推行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的免追肥、少追肥技術。
二、有機養分替代技術
1、概述
通過增加有機肥施用、農作物秸稈還田措施,增加對土壤的養分歸還量,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相應減少的化學肥料投入。
2、減肥原理
(1)增加對土壤的養分歸還量替代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促進土壤養分平衡。
3、技術體系
(1)有機肥替代
①新型有機肥與化肥混施
一是黃腐酸類顆粒肥料、腐殖酸類顆粒肥料、氨基酸類顆粒肥料10-20公斤/畝與化肥底肥摻混做底肥。二是有機無機復合肥料做底肥。
②精致商品生物有機肥與化肥配施
精致商品生物有機肥200-500公斤/畝,以夾肥的方式做基肥與化肥配合施用。
③自漚制農家肥拋灑
用秸稈為主要原料或秸稈糞污為主要原料漚制的秸稈基質有機肥、秸稈肥,每畝表面撒施用量1.0-3.0噸,第一年替代底肥40%-60%,連續兩年施肥替代80%-100%底肥,正常追肥。
(2)玉米秸稈還田替代
①秸稈翻埋與碎混還田
還田需調整碳氮比,采用速效氮肥,畝用量2-4公斤。化肥減施需要連續2年的秸稈還田后進行,主要減少底肥,先減磷鉀后減氮。
②秸稈覆蓋還田
覆蓋還田方式是寬窄行栽培歸行還田、免耕覆蓋還田、錯時深松覆蓋還田。
(3)水稻秸稈還田
采取三種方式,一是水稻秸稈翻壓還田;二是(旱)旋耕埋草還田;三是攪漿整地直接還田。
三、改善耕作技術
1、減肥耕作技術
根據黑土耕地的特點,能夠減肥的成熟耕作技術包括深翻、深松、免耕、大壟及秸稈還田耕作等技術。
(1)深翻耕作
適用于平洼耕地秋整地,深松耕作,深度28-32厘米,打破犁底層。
(2)少耕、免耕耕作
秸稈覆蓋少耕、免耕耕作都可以實行雙層施肥方式,同時采取中耕深松配合追肥的技術措施,中耕深松深度以不傷根、不起垡為標準,一般15-25厘米。
(3)大壟耕作
擴大壟距或采用110厘米、130厘米大壟增大“土壤庫”,有利于土壤蓄墑供墑,可提高化肥利用率。
2、減肥原理
深翻、深松和大壟耕作在于增加了土壤庫,增強了土壤供肥能力。少、免耕耕作在于借助黑土特性,經多年連續作業后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質。
3、技術體系
耕作技術體系在于建立與輪作、秸稈還田相配套的黑土保護技術耕作制度,目前成熟的耕作制度是“一翻兩免”的“三、三”耕作制度。
四、精準定位施肥
1、概述
精準定位施肥包括定位施肥類型、養分比例、施肥用量、施肥位置、施肥時間和施肥方法。
2、減肥原理
協調農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盈缺和肥料補充三者的平衡關系,減少肥料養分在土壤中的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
3、技術體系
(1)施肥類型
包括速效普通化肥、緩控釋肥料、生物菌劑(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土壤改良劑、葉面肥料、水溶肥料。
(2)養分比例
包括肥料的營養結構和速效、緩控釋肥料比例。
(3)施肥時間
在監測農作物生育時期養分豐缺預判的基礎上確定的施肥時間。
(4)施肥方法
包括秋深施肥、雙層施肥、側深施肥、拌種肥、葉面肥、沖施肥、水肥一體化等。
五、施用新型肥料
1、概述
所謂新型肥料一般經過新的特別改進加工后,改善了肥料形態和功能的肥料,如緩釋化肥、控釋化肥、生物菌劑及衍生物產品、土壤改良劑等。
2、減肥原理
新型肥料通過影響土壤、肥料、作物對養分促進或抑制性的控制,改善了肥料的功能和功效,從而降低了肥料的養分流失,達到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肥料對耕地面源污染的目的。
(1)影響土壤養分類型
化學制劑多是氮肥抑制劑,生物菌劑多為解磷解鉀菌劑和土壤益生菌劑,生物制劑多為有機活性物質和土壤“酶”制劑,如“田美樂”土壤改良劑產品等。
(2)控制肥料養分釋放類型
改性肥料類如“脲甲醛”類肥料,物理包裹類如緩釋復合肥和控釋尿素,阻斷抑制類如脲酶抑制劑等。
(3)作物養分吸收類型
通過促進或抑制作物生育影響作物對養分的利用。化學激素類型如“化控劑”、“促熟劑”“促長激素”等;生物類型如“云苔素內脂”“金禾苗植物酵素營養液”等。
六、節肥栽培技術
1、概述
通過栽培措施合理減少非收獲物養分需求在栽培技術上是可行措施。
2、技術體系
(1)節肥品種
選擇經濟系數高的品種,如收斂性矮稈品種。
(2)“化控”降低植株高度,減少莖葉生物量
化控措施既能防止倒伏,也能降低莖葉的生物產量,減少對養分的需求量。
(3)減少無效分蘗,提高結實率
水稻通過淺濕干灌溉、合理密植等措施可以降低無效分蘗,提高結實率,降低空癟率,間接減少肥料用量;玉米合理密植可以降低空稈率和禿尖率,增加百粒重,能間接降低施肥量。
(4)大壟栽培與比空栽培
大壟栽培、比空栽培、寬窄行栽培等通透栽培措施,相當于增加了“土壤庫”,提高土壤水分、養分供應能力,也提升了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吸收能力,改善了土壤供肥與作物需肥的平衡性。
(5)合理輪作
不同種類的作物的施肥量和需肥養分結構的差別,也是促進土壤養分平衡需要和防止連作秸稈根系“自毒”作用的需要,對生理病害、病蟲害防治也有意義。
(作者單位:15050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