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良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生活質量與水平的要求正在不斷增加,而食品安全問題也成為人們所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水產品作為人們日常飲食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是否健康、安全、綠色、優質,也已經成為人們選擇消費的一個必要條件。這也就對水產養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要重視對養殖技術進行改進,保證水產品質量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各方面要求與標準。
1、影響淡水魚肉質的主要因素
根據淡水魚養殖情況來進行綜合性分析,一般情況下影響淡水魚肉質的因素主要是可以被概括為以下幾點:
(1)添加劑的應用
任何淡水魚的生長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點,而為了保證淡水魚肉質以及生長速度,有不少養殖者會在養殖期間使用肉堿、生長激素等等,促使淡水魚可以快速生長。在飼養普通魚類的過程中,若是將肉堿添加到魚類養殖中,不僅是可以有效提高魚肉品質,同時還可以節約蛋白飼料,提高魚的增重率。雖然生長激素也可以起到減少魚類脂肪堆積、提高產肉量對策作用,但是是否可以被運用到所有魚類飼養中,仍然沒有確切定論。
(2)養殖的品種
在養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品種雜交的方式,得出新品種。有相關研究表明,鯽魚與鯉魚在經過遠緣雜交所產生出的新品種,不僅是蛋白含量要超過父母雙方,而氨基酸的含量也要高出很多,這也就說明,淡水魚養殖是可以通過品種雜交的方式來實現,既可以培養出更加具有經濟價值的淡水魚,又可以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求。
(3)養殖鹽度
劉賢敏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體重均為230g的羅非魚分別放在鹽度為12.5、10.0、7.5、0的水體中飼養三十天發現,鹽度7.5的實驗組中魚體肌肉的蛋白質含量,要遠遠高于其他組別。這也就說明,在養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調整水中含鹽程度來提高淡水魚肉質的目的。
2、養殖技術改進對淡水魚肉品質的影響
淡水魚從廣義上講,主要是指生活在鹽度低于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魚類,就可以被稱之為淡水魚。為了滿足人們對于水產的需求,淡水魚養殖業在近幾年有了較好的發展,而養殖技術也在不斷完善,對于提高淡水魚肉品質而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養殖環境的影響
在進行淡水魚養殖的過程中,養殖環境是十分復雜的,其本質上也屬于一個具有綜合性質的生態系統,任何物質的變化都會產生多種多樣的生命活動,因此養殖環境的變化,會促使這些物質的形態不斷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到淡水魚的肉質。除此之外,養殖規模的變化也會直接影響到淡水魚肉質。傳統的淡水魚養殖屬于一種生態養殖方式,主要是遵循“補一點、割一點、種一點”原則,對于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具有較好的效果。圍網養殖的淡水魚體內所含有的脂肪酸、氨基酸等都要遠遠超過傳統養殖,是通過改善淡水魚生活環境,增強天然飼料所占據的比例來達到提高淡水魚肉質的目的。綜合立體循環養殖是通過生物之間共同利用飼料來達到養殖目的,而這也使淡水魚養殖今后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有助于減少養殖成本,促進產業發展,提高了產業整體經濟效益。
(2)微量元素的影響
淡水魚養殖也同樣需要適量的微生物,來為魚類提供必要的營養物物質,目前在淡水魚養殖的過程中常見的微量元素主要是分為以下幾個列別:第一,維生素E,維生素E可以提高淡水魚肉的持水性,而魚肉的褪色程度也會因攝入較多的維生素E而有所減緩,且淡水魚肌肉的色澤與新鮮程度也可以得到較大提升。第二,維生素C。維生素C的攝入主要是為了降低魚肉的pH值,同時也可以促進魚類生長,可以提高魚類的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從而減少淡水魚的患病幾率,保證魚肉的鮮嫩。第三,是生物素。通過增加生物素樂意提高淡水魚的脂肪高飽和度與硬度,魚肉的成色也會有較大程度的改善。與此同時,增加這種類型的生物素,還可以防止淡水魚出現常見的爛尾病,保證淡水魚肉質可以達到人們的使用標準,提高人們的食用口感。
(3)礦物質的影響
保證淡水魚可以處于一個正常的生長狀態,礦物質是必不可少的,是促使淡水魚肉中形成膠原蛋白、機體免疫功能、吸收鐵元素等等的重要保障。因此,抗物質的科學改變,也會提高淡水魚肉質。目前,淡水魚較為需要的礦物質主要是有鉻、硒、鎂、鋅和錳、鈣這幾種。鉻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增強與肌肉纖維密度,避免成魚體內含有大量含脂肪,硒則是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細胞膜處于一個完整的狀態,提高淡水魚肉質口感,鎂主要是減少肌肉滴水,提高魚肉的肉質,鋅和錳則是可以提高魚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鈣的增加則是可以起到促使魚肌肉快熟降解,減少因烹飪所帶來的營養損失。
(4)添加劑的影響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養殖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淡水魚的成活率、出肉率,減少淡水魚患病率等等,養殖者均開始通過增加額外的添加劑來改善淡水魚肉是指,,例如綠色添加劑、改良劑等等,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配與添加,不僅僅是可以提高淡水魚肉質,同時還可以提高淡水魚的抗病能力,對于減少養殖成本、提高養殖質量與效率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各種新型的添加劑不斷出現,而世界范圍內有關產品品格改良劑方面的研究也隨著增加,微生態制劑已經被是作為淡水魚改良劑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
綜上所述,養殖技術是影響淡水魚肉品質的一項主要因素,通過對最養殖進行做出改進與創新,淡水魚肉的品質也會有相應的提升。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到養殖環境、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等方面,都會對淡水魚肉的品質造成一定影響,而從這一角度出發,養殖者針對養殖環境、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化,使得養殖技術可以得到進一步完善,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淡水魚肉質量,為人們提供質量更佳的水產品。
(作者單位:363700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