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蘊
積石山縣位于甘肅省西南部,與青海省循化縣接壤,全縣總面積910平方公里,黃河第二次進入甘肅之地,境內主要地形為山地,黃河河谷地帶海拔較低,只有1742米,最高處海拔4210米,海拔落差2468米。本縣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帶,地形破碎多樣,表現為河谷、塬臺、溝谷、淺山區、高山區縱橫分布。氣候多變,兼具溫帶半干旱、二陰半濕潤、高山濕潤氣候特征。植被類型豐富,有草原、森林草原、森林、農區、高山草甸等多種類型。
一、歷史造林技術
積石山縣建縣較遲,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成立,本地研究總結出的造林新技術較少,主要借鑒外地經驗,實踐消化總結,形成了具有積石山縣特征的新技術。主要有下面幾種。
荒山水平臺造林技術:整地時明顯的帶有大干的特征,在荒山荒坡上沿等高線挖水平臺,寬度1.5米至2米,長不限止,跟等高線水平方向延伸,水平臺邊稍稍壘高,做成反坡狀,以攔蓄水土。目前,分布于全縣荒山上的大部分楊樹林、柳樹林、榆樹林和花椒林就是以這種方式栽植的。這種造林方式一般用于大苗栽植,優點是通過大規模整地,改善了樹木生長的環境,成活率高,生長快,經濟收益早且早,缺點是費時費力,用工多,投資大,對植被破壞性強,極易引起水土流失。
魚鱗坑造林技術:針對土層較薄且坡度大的區域,或者土層較薄的石質山地,挖水平臺困難較大,栽植前整地方式是挖魚鱗坑,坑直徑小于1米,沿水平線稍長,邊沿圓形稍高,做成坑,狀如魚鱗。魚鱗坑在空間上一般品字形分布。栽植樹種一般是楊樹、柳樹、榆樹和松類。這種方式一般用于小苗栽植,優點是用工少,投資小,對植被破壞性較小,不易引起水土流失。營造防護林時采取這種造林方式,營造經濟林時一般不采用。
地埂造林技術:農區的花椒林栽植時采用的主要模式,椒農為了節約耕地,充分利用空間,在耕地外邊和里邊上栽植一行花椒,或者地埂上有空余地點時,整成水平臺,栽植一至二行花椒樹。這種模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較為流行,優點是充分利用了土地和空間資源,椒糧半間作,節省了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管理增強,增加收入,可謂功效多得。
大田造林技術:農區栽植花椒和啤特果、核桃、大櫻桃等果樹時采用,不局限于地埂,采用大田栽植,果糧、椒糧間作,立體種植、立體經營,耕作管理制度上革新的基礎不上,更注重空間的合理利用。目前的花椒核桃大櫻桃等主產區均采用這種模式,優點明顯,主要有:一是與農作物間作,管理耕作集約化,功效明顯提高;二是大田栽培,產量明顯提高,經濟收入增加較多;三是實現了規模化發展,市場知名度提升;四是由于集中栽培,易于形成產業。缺點是由于部分地方灌溉等原因,花椒流膠病較重,影響到花椒產業的發展。
二、當前的造林技術
目前,國家將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到較高的高度,全社會保護環境的意識明顯提高,過去的造林方式明顯存在破壞植被的不足之處,造林技術方面也隨著發生了變化,改變了以前水平臺整地的方式,盡量不擾動植被和少擾動植被。當前采取的造林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穴狀整地造林技術:栽植穴直徑在1米以下,圓形或者方形,深度0.5米以下,做成坑狀。這樣做盡量減少了對栽植穴周圍土壤的破壞,有效地保護了植被,造林后,草本植物迅速長滿栽植穴,達到了造林與保護生態的目的。
營養缽帶土造林技術:隨著育苗產業的發展,為滿足長途運輸,育苗時將苗木培育在盛滿土壤的一次性苗缽中,待苗木長大后,苗木連同營養缽一起運輸,減少了挖苗環節。栽植穴小,能將帶有土壤的苗木放下即可,栽植穴直徑不超過20厘米,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植被,也達到了造林的目的。
大苗帶土造林技術:隨著城市的擴張,城市綠化工作越來越重要,不滿足于小苗栽植,要求建設和綠化一步到位,所以,大苗栽植越來越多。大苗栽植,高度一般2米以上,根部帶土球直徑0.5米至1.5米,土球高度0.5米至1米。土球用草繩、遮陽網等綁扎住,栽植穴直徑2米,深度2米,栽植后填土。
無營養缽帶土造林技術:這種造林方式主要是隨挖隨栽,就近栽植,一般用于小規模造林,育苗地和造林地點距離較短,不超過500米,將苗木帶土挖出后用破布等包住,運輸到栽植點后去掉包扎物,將苗木連同土塊放入栽植穴中。這種栽植方式在花椒區廣泛應用,椒農在自家花椒地附近育苗,就近栽植,成活率高,而且不受季節限制,栽植時間靈活,一年四季可以栽植,甚至于夏季,遇著連綿陰雨,雨天栽植,不緩苗。
封育造林技術:封山育林是林業上的一項重要的措施,由于積石山縣大部分區域降雨量大,通過封育,絕大部分陰坡、半陰坡和有條件的陽坡可以自然恢復灌木林地和喬木林地。封山育林的技術措施是用鐵絲圍欄圍住目的區域,不讓牲畜等進入啃食踐踏。封山育林破壞環境最小,除掉圍欄小面積短時間破壞植被外,區域內無植被破壞,缺點是成林時間長。
總之,森林、林木和林地是一個整體,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造林就是營造生態,所以,造林時要盡量少擾動土壤和少破壞植被。生態系統里既有喬木,也有灌木,但也不能缺少草本。由于積石山縣特殊的地理條件,未來造林中要堅持這些原則:一是城市綠化中大穴大土球苗,要講求時效性;二是荒山造林中要小穴和帶土小苗,或者營養缽苗,栽植穴盡量小,少擾動土壤,少破壞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大面積封山育林,最大限度減少植被破壞現象;四是由于積石山縣大部分地方植被蓋度較高,降雨較多,用飛機撒播種子,在灌木、草本等的遮蓋下,種子可以萌發成林,可以實驗飛播造林技術;五是從區域上來說,低海拔半干旱山區采用營養缽苗小穴栽植方式,高海拔陰濕山區采用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等方式。
(作者單位:731700甘肅省積石山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