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方元
浙江省新昌縣后岱山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下開展一系列的全新規劃,原本以第一產業為主經營的鄉村模式有所改變,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后岱山村的茶農漸漸開始脫離原本的生產結構,后岱山村原本的以茶為主的第一產業經營模式徹底的改變,茶農面臨著失土失業等種種困境,如何才能通過解決失土農民切身問題,真正做到鄉村振興,是本次調查研究的主要問題。
1、研究背景
農業作為一項基礎產業,是我國產業構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經濟上升趨于平穩以及政府政策的實施,我國農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失土農民面臨著失去原來的生活保障等生產生活上的困境。
2、研究現狀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響應國家號召,全力建設魅力鄉村以及推動浙江省“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點”等,后岱山村作為其中一個示范村,積極響應縣政府號召,利用政府給予扶持資金進行整改。
3、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地調查法等進行調查研究。
4、后岱村茶農生產生活現狀所存在的問題
(1)農民失土和土地廢棄情況同時存在
農民失土后存在再就業率低,失土農民失土后存在著再就業意愿低以及再就業困難等狀況。
后岱山村村民土地征用率不高,且農民對失土政策了解程度極為一般,土地分地較為平均,以戶為單位分一到五畝不等,由于縣政府促進旅游興村,改善交通,修建馬路,導致了部分農民失土。后岱山村人口流失,一家全部外出打工的情況存在,又導致了大量土地閑置,部分土地通過出租的方式讓渡,部分土地則存在完全閑置,資源分配極不合理的情況。
(2)農民失土后,保障缺失更加嚴重
信息閉塞嚴重,村民對相關政策了解極為一般,政府宣傳失土農民渠道有限。失土農民土地保障丟失情況和社會保障同城市脫節情況同時存在,除了政府賠償款項,后繼經濟收入乏力。政府解決措施有限,存在一次性單一化等問題。失土農民補貼來自于政府所發放的三項基本資金進行補貼,導致了現行的對農民的安置方式效果也不明顯,這種安置方式存在一次性化,單一化等問題。
(3)有土農民種植茶葉受限嚴重
后岱山茶葉種植依賴人工。進城務工農民較多,按季節回鄉采摘茶葉。后岱山村民人口流失非常嚴重,大部分青壯年選擇了外出打工,由于近年政府扶持鄉村振興,導致有少許人口回流,但依舊存在人力資源缺失的狀況,目前后岱山村主要還是以茶葉種植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外出打工人員選擇季節性返鄉幫助務茶。茶葉銷售方式銷售渠道單一,基本上以有人上門收購和進入城中茶葉市場兩種方式,銷售完全處于線下銷售。
5、解決方法與分析
(1)社會政策角度
首先建立有效的失土農民社會幫扶體系,納入法律法規的章程,社會保障部門因主動進行接洽,建立完善的失土農民再就業的接洽系統。其次完善養老保險項目的轉接。幫助失土農民盡快轉入自謀職業,從政策的基礎上改變失土農民失土后社會保障缺失的問題。最后政府本身而言,增大投資力度,增強政府干預,發揮政府服務性職能。
(2)集體角度
促進農業模式現代化,后岱山村莊種植茶葉基本以傳統手工業為主,因從村莊集體加上政府扶持,由集體帶頭改變傳統農業模式引進現代先進模式,促進農業模式現代化。引進豐信農業服務模式“互聯網加現代農業”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旅游興村與以務茶為主的模式協調進行。村干部應當對土地進行重新規劃,避免失土農民和土地廢棄現象存在,促進土地資源利用率上升。
(3)茶農自身角度
對于有土茶農,積極了解相關政策,響應政府和集體號召加入到旅游興茶旅游興農的行業中去,積極學習新的知識,了解新型農業發展狀況,改變傳統思維,積極拓展農業現代化。對于失土農民,失土后再就業除了政府扶持再培訓以外,積極了解政府出臺的關于失土農民的政策,積極參加技能培訓,失土農民可以回歸農村重新被雇傭務茶。
綜上所述,后岱山村茶農在適應經濟發展,城鎮化不斷推進狀態下,本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改變,失土問題和發展問題在這一過度階段成為了后岱山茶農的主要問題,以后岱山茶農為例研究失土農民的生存發展境況,也是為了在這一特殊的過渡時期,探索新時期失土農民如何更好的適應角色轉變,以及再把握角色轉變的同時正確的探索出當下失土農民如何融入角色把握機遇,解決問題,探索出新的道路。
(作者單位:314408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