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明確了總方向和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近年來,高臺縣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高度重視支柱產業培育,著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強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形成了靠種植業、勞務輸出、畜牧業、政策性和財產性等多元增收的格局。201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794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807元,比上年增加1046元,增速9%。
1、農業產業發展及增長情況
①調優產業結構,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全縣基本形成了以蔬菜、制種、草畜為主的三大優勢主導產業,以特色林果業、馬鈴薯、番茄、食用菌、中藥材、小雜糧等為主的區域特色產業。建成了20萬畝制種,15萬畝高原夏菜,10萬畝林果業,5萬畝馬鈴薯、番茄、食用菌、中藥材、小雜糧等特色種植基地,建成了牛、羊、豬多個規模養殖基地。特色優勢產業的規模和效益進一步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的收入占家庭經營性收入的80%以上。
②培育經營主體,農業經營體系不斷完善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快速壯大,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382家、704家。10家農產品運銷龍頭企業和15家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淘寶店,打造了“仰光辣椒”“奇峰馬鈴薯”“合黎山豬”“青青脫水蔬菜”等一批電商品牌,實現互聯網與農產品銷售對接,為高臺縣農產品走出去拓展了更加寬廣的銷售路子。
③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活力不斷激發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快速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地上附著物抵押擔保工作被確定為市級試點,頒發《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書》和《農業設施產權證書》233本,為95家農業經營主體發放抵押擔保貸款2.76億元。全縣136個村、1005個社、37074戶農戶,已有15村、97個社開展了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涉及農戶3812戶、13270人。已有7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農業部門登記備案,當年實現成員分紅139萬元。
④強化科技推廣,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健全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大力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等節約型農業技術。積極開展育苗、栽植、施肥、防病、采收、機耕等農作物主要生產環節社會委托外包服務,建成農機專業合作社43個、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10個,統防統治面積達30萬畝以上。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35.4萬千瓦,機播、機收、機耕面積分別達45.9萬畝、43.28萬畝、30.8萬畝,農機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7.31%。
⑤加強技能培訓,勞務經濟快速發展
全面實施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工程,近幾年,全縣共輸轉勞動力15.44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20.87億元。其中2018年共培訓農民工1.01萬人,輸轉勞動力3.07萬人,就地轉移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5.29億元。
2、存在的問題
①主導產業培育后勁不足
主導產業培育上謀劃研究不夠,政府主導、典型示范、企業帶動作用發揮還不明顯。
②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農村水、電、路、渠等基本農田設施配套還不完善,已成為制約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短板。
③農業生產成本逐年增長
近年來,化肥、農藥、種子、人工等主要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漲,特別是綜合水價改革后水費翻倍增長,致使農戶生產經營性費用支出大幅增加,基本抵消了各項惠農政策給農戶帶來的實惠,導致農民對農業生產投入普遍減少,從而制約了農民增收和支柱產業培育。
④農企利益鏈尚未形成
高臺縣農產品加工運銷企業多為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營銷體系不完善,預冷貯藏、冷鏈運輸等設施不配套,加工層次低、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
3、對農民增收支柱產業培育的建議
①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加快培育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產出高效的區域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扶持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建立穩定的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各類項目資金,集中扶持幾個區域特色產業,真正形成“小產品、大產業,小商品、大市場”多元化促進農民增收的格局。
②強化示范帶動引領,做大做強草畜產業
充分認識畜牧業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六園一廊四帶”的布局,推動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草食畜在養殖結構中的比例和產品的商品化率,提升畜牧業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
③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規范、運行高效、收益穩定的新型經營主體,將產業鏈條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打造全產業鏈模式,有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
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建立政府投資為主,民間多元資本投入為補充的農業基礎設施投融資體系,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對農業生產的保障能力。通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同時促進農民在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中增加收入。
⑤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引導農民從服務業中增收
立足高臺縣旅游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資金爭取力度,重點開發以農事體驗為主的鄉村旅游項目,探索建設集綠色農產品采摘、情趣休閑式種植、花卉觀賞和鄉土風味餐飲于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景點、星級農家樂示范點、休閑娛樂示范園,提高全縣休閑農業發展水平和經濟社會效益。
⑥健全完善農業支撐服務體系,助推現代農業發展
建立健全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提高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解決好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依托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各項服務信息,開展網上咨詢、網上銷售等服務。金融部門要加大支農力度,探索推行農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業設施產權抵押擔保貸款等金融產品,著力解決好農業貸款難的問題。加大財政資金補貼力度,拓寬農業保險范圍,探索開展蔬菜、母牛等目標價格指數保險,增強農戶抵御重大病害、自然災害、市場風險的能力,確保農民穩定增收。
(作者單位:734300甘肅省高臺縣農村經營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