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良鴻
隨著房地產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整個行業的投資利潤率在不斷下降,開發商的經營風險也在不斷增加。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開發商如今要在土地市場拿地顯得愈加困難,任何一家房企都很難在市場上靠單打獨斗取得絕對市場優勢,因此房企間通過合作相互借力成為市場發展趨勢。
房企通過聯合開發可以緩解資金壓力,降低運營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像萬科、龍湖、融創等標桿房企,目前多以合作開發、合作拿地為主。從2016年開始,房企合作開發從個案變成慣常,且越來越密集,讓房地產市場誕生了新的生存法則,也令合作開發成為“新常態”。
隨著房地產企業合作項目越來越多,合作開發項目的管理問題越發突出,例如,各合作方的經營管理理念不一致,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各股東方的訴求不一樣,有的股東迫切需要資金快速回流,有的股東則看重利潤,利潤低于合作的預期,就不同意銷售,延誤了項目決策進程。由于合作方的管理標準不同,特別是管理方式和制度流程不同,導致項目各部門相互扯皮,溝通效率低。又由于各家房企的發展階段不同、訴求不同,很難做到平衡。因此,建立合作開發項目的管控機制成為很多房企的當務之急。同時,結合房地產項目本身具有復雜性、獨特性、開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等特點,需要圍繞項目的投資收益目標,分階段、全過程地進行系統管理,以此提升項目經營和管理的系統能力。筆者根據多年的合作開發項目管理經驗,總結形成了合作開發項目管理“432”全過程管控要點。“4”是指房地產合作開發的四個階段:合作協議落地階段、項目前期準備階段、經營目標確定階段、項目開發運營階段;“3”是指確定項目經營目標的三個標準:投資標準、運營標準、管理標準;“2”是指兩個過程管控機制:過程決策機制、日常管理機制。通過分階段、明標準、定機制來提升合作開發項目的管理水平。

在協議落地階段,重點要明確項目條線選擇的策略,即選擇管理哪幾個部門對公司有利。例如,工程+設計條線是最佳組合,如果招采部門單位沒招好,后續的工程管理難度會加大。其次是營銷+設計組合,產品定位、營銷思路更容易融合到設計中去。還有財務+成本組合,更容易管控項目成本。由于合作方多的項目會有五到七家企業同時管理一個項目,如果所管的部門沒有互補或者形成一個組織,對項目的管理會弱化很多。
前期準備階段要盡快磨合團隊,建立信任。因為合作項目的團隊是由多家合作方人員組成,各家的企業文化、管理風格不同,項目團隊之間也相互不熟悉,所以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磨合團隊,建立信任,讓團隊形成戰斗力。在正式協議簽訂后,項目團隊開始聯合辦公,例如,周二在A企業,周三在B企業,周四在C企業,周一、周五大家可以自由選擇,通過大家在一起辦公,短時間磨合好團隊,建立信任關系。
目標確定階段主要是統一各合作方的投資收益與經營目標,因為在拿地的時候各合作方的投資測算邏輯與投資收益目標不一致,有的企業要銷售凈利潤10%以上才能授權拿地,而有的企業要求銷售凈利潤8%也能授權拿地。拿地后,項目在運作過程中,如果投資收益偏差太大,項目人員可能會被追責。還有每年的銷售與回款要求,有的合作方要保利潤,對于每年的銷售額沒有太多要求;有的企業以現金流為主,所以要求加大每年的銷售與回款力度,損失利潤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要在目標確定階段,統一各合作方的投資收益目標與經營目標,避免項目在開發運營過程中相互扯皮、決策遲緩,最終影響到整個項目開發的進度與節奏。
開發運營階段主要圍繞項目開發的設計、招采、工程、成本專業,做好協同與配合,在快速開發的同時確保質量有保證,成本可控制。重點協調好工程與招采、工程與成本的關系。例如很多合作開發項目管理難,就是因為A企業管工程,B企業管招采,像總包、監理、精裝修、景觀等施工單位不是A企業的供方,讓A企業的工程去管B企業招過來的施工單位,難度是非常大的,而且一旦出現問題,A企業會覺得施工單位不是他定的,進度延誤或者質量未達到要求不是他的責任,如果用A企業的施工單位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在開發運營階段,施工單位最好是由工程部門推薦,或者優先選用各家的戰略合作伙伴,各合作方的戰略合作伙伴第一成本肯定比市場上低,第二在具體的配合上比公開招標的單位更可控。
在項目啟動后,要先明確投資標準。投資標準有兩個核心指標,銷售凈利潤率與IRR(內部收益率),行業內的基本標準為銷售凈利潤率≥10%,全投資IRR≥12%,在此基礎上去統一各合作方的投資標準,滿足各合作方的管控要求。運營標準主要是拿地到開發時間、拿地到示范區開放時間、拿地到開盤時間、現金流回正時間、拿地到交付時間,根據行業的標準工期進行明確、分解,形成實現路徑。管理標準主要是項目管理的“三大件”,權責體系、管理制度、審批流程,確保項目能高效運轉。通過明確投資、運營、管理三大標準,從項目經營收益的源頭統一股東意見,明確項目開發與經營方向。

明確過程決策機制,合作協議簽訂后2個月內召開第一次董事會,明確項目經營指標、開盤時間、交付時間、成本標準。 80%的內容要在首次董事會上確定。首次開盤前召開第二次董事會,確定第一次董事會沒有決策的事項,通過第一、第二次董事會的召開,確定項目方向、風險點、決策事項,以后根據項目情況每年開一次日常的董事會即可。日常溝通中出現問題不能統一意見或決策時,還可以利用股東溝通會等形式繼續商討。因為董事會不可能經常開,可以采用股東代表溝通會形式,形成會議紀要,蓋章后發給股東方,提高決策效率。合作開發項目難點在于不只是跨部門的溝通,還是跨企業的溝通,企業之間的溝通最常用的機制就是董事會機制,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董事會機制,統一方向、快速決策。
日常管理過程中,重點是進度、成本與費用的管控,特別是費用管控。例如營銷費用包括的內容,每家企業是不一樣的,在合作協議中一定要明確營銷費用的具體內容。管理費用按據產報銷的原則,統一約定標準和報銷流程,避免因為報銷而與合作方產生矛盾。另外就是日常工程和營銷的管理,建立日報和月報,及時通報給合作方,也盡量避免過多的合作方參與工程與營銷的管理,項目情況以通報的形式匯總給各合作方,確保項目的高效推進。
《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對于房企來說,通過合縱連橫的策略聯合拿地、共同開發是較上乘的辦法,對敵用兵、攻擊則是下策。合作開發已經成為房地產行業的必然趨勢,通過強強聯合,開發商可以各取所長,實現優勢互補。目前全國還沒有成熟的合作開發項目管理模式和體系,也沒有太多可以參照的管理模式,房地產企業要在合作開發的過程中不斷梳理各項目中的問題,總結成功經驗,通過梳理合作開發項目各階段的管控重點,從1.0開始,逐步形成企業合作開發項目管理體系,有效提升合作開發項目的管理水平,控制項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