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春萍
集團OA網發布了最新公示:企劃部部長因為身體原因,已轉崗到行政部,由集團委派的新部長會在三天內上任。企劃部的小群里很快炸開了鍋:“老部長身體怎么了?聽說新來的部長是董事長夫人的侄子!會不會是個帥哥呀?會不會讓我們天天加班呀?”帶著部門員工所有的疑問,新部長走馬上任。上任的第一天,新部長就召開部門會議,并制定了一些新規定,其中一條就是:如果策劃文案被甲方退回超過三次,扣除當月獎金。這讓所有員工倒吸一口冷氣。“每個月就指著獎金過日子呢,別說退回來三次,就是退回來三百次也是常有的事兒,這個部長到底懂不懂業務呀!感情直接面對客戶的不是他了!”小群里再次炸開了鍋。沒過幾天,部門張洋第一個提出離職申請,理由很委婉,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不滿這位新上司。一個月后,部門招來了新員工,工作一如既往地開展。張洋也找到了新工作,一切沒有什么兩樣,只是張洋在新公司也遇到了類似不懂業務瞎指揮的領導,真是悔不當初。

許多員工在職場中都有碰到能力差或幫不上忙的領導的經歷。他們要么缺乏專業知識,要么不懂管理,瞎指揮,幫不到下屬還到處添亂,自我感覺卻又超級良好。從中長期來看,這種上司,無疑是破壞員工積極性,謀殺員工生產力的元兇,讓人分分鐘有辭職走人的沖動。然而現實中,又有多種因素讓我們遲疑猶豫,比如公司平臺不錯,目前薪水尚可,離家近同事熟等等,如果僅僅因為遇到一個與自己不合拍的上司就斷然離職,多少會覺得可惜或不值。
雖然離職有時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但其實大可不必匆忙做決定,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維度仔細觀察、思考和評估,然后再做決定。說不定,你會發現完全不必馬上辭職,既可以享受目前的一切,還可以跟這位不合的上司繼續和平相處呢。
在抱怨領導能力差,沒有用之前,我們不妨先捫心自問,對領導的這種判斷是否帶有個人主觀偏見。有些時候,我們看待領導會不由自主陷入認識的盲區。比如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上司比自己能力差,是否是因為嫉妒他在公司中的地位?是否是因為你本來就有不愿意服從權力或領導的傾向?或者,你認為你坐在那個位置比他更合適?再換個角度,上司的日常不完美表現也許是因為他們承擔著員工看不見的或者無法完全清楚的壓力。員工之所以會完全感受不到上司承受的壓力,原因之一是一個稱職的經理早已將這種壓力轉移到自己身上,而非員工身上。
我曾見過一個新來的銷售總監,對下屬非常強勢、跋扈,控制部門費用嚴到令人發指。比如不超過6個小時高鐵的出差,不允許搭乘飛機。有些下屬心生怨氣,很是不服,因為之前領導從來沒有這種規定。年終發獎金時才發現他們部門獎金發得最多,因為根據公司要求,他們不僅業績優秀,也出色地完成了費用控制的目標。下屬這才明白他們領導這么“摳門”,這么嚴厲,就是為了讓大家多拿獎金。
所以,當你在背后罵上司是個魔鬼時,試著換個角度重新來認識他,將心比心,也許你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并發現他可能不是真的能力差討人厭,而是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即便你最終仍然覺得他能力不行水平差,也別忘了他也只是普通人,既不是圣人也不是魔鬼。而且你一定要接受這樣一個現實,在職場上一定會有付出比你少而收獲比你多的人,這里有選擇大于努力的成分,也有運氣的成分。
被領導批評或誤解時,你心里的難過和委屈簡直要爆炸,恨不得隨手將辭職信丟到上司的臉上。此時的你如果能先設法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后找到自己可以信賴、可以傾訴的閨蜜或好哥們兒,跟他們聊一聊,吐個槽,發泄一下,就會將負面情緒進行有效疏導。但記得,這時的吐槽并不意味著在他們面前大放闕詞,不分青紅皂白地抱怨、批判和詆毀你的上司。相反,你要做的是向他們描述你所觀察到的上司的言行,他對你的態度和做法,以及對你和工作產生的影響,從而聽聽朋友的想法或建議。通過這樣的聊天,你的朋友們會幫你檢查一下你對上司和問題的理解是否理性客觀,讓你能夠從更全面的角度看待人和事,讓自己憤怒和不安的心情得到緩解。
我的好朋友Cherry畢業于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畢業后就去一家上市公司做總裁助理。這位副總裁是一個瘋狂的完美主義者,經常會因為會議紀要這樣的瑣事“折磨”Cherry,而Cherry認為,自己做的會議紀要與上司要求的意思完全一致,只是有些措詞不同。Cherry認為自己是中文系的研究生,就要把會議紀要寫得高大上一些,而副總裁卻認為,這樣就是多此一舉。Cherry本就看不上上司的一些做法,情急之下說出離職。結果第二天就后悔了,跟上司道歉,希望收回辭呈,可上司卻最后給了她一句:“你既然已經說出口,就收不回去了。”如果Cherry在遇到困境,處于情緒漩渦時,不意氣用事,而是找要好的朋友聊一聊,聽聽別人的看法,可能就不至于沖動辭職,最后連反悔的機會都沒有。情緒之下,每個人都會存在思維的局限,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如果尋求外人幫忙,他們也許會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同一個問題,并給你提供新的解決辦法,讓你脫離思維之困。
上司既然在那個位置上,必然有一個合理的理由,絕不會因為員工的不喜歡或不認可而在短期內有所變動。不管你的上司的能力是否真的差勁,你都必須將工作完成,這是毋庸置疑的。
人無完人,上司在某些方面能力不及他人甚至下屬,也很正常。與其嫌棄一個無用的上司,不如將精力放在盡自己所能改善工作,協助上司并改善彼此關系上。比如,如果你的上司寫PPT能力較差,你就可以輔助他撰寫PPT報告。先聽取他的大概思路,然后據此開始寫PPT,完成后向領導詳細講解你對每一頁的構思和想法,再按照他提出的新要求進行調整。這樣一方面可以分擔領導的壓力,幫領導把事辦成,體現你的能力和價值,另一方面也為自己制造了一個鍛煉的機會。
再比如,如果你的上司不擅長會議的后續跟進,那就建議他在會后發出下一步工作安排,或者由他口述,你來記錄并發出會議紀要,并定期提醒領導回顧、檢查項目進展。學會“管理”上司,多動腦子和花心思,盡量撇開不滿情緒,以實際行動輔助“有缺點”的上司,一起完成工作,而不是被動消極,坐以待斃,反而可以倒逼我們多學習,多做事,快成長。
許多員工認為上司能力不強,有時是因為員工和上司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比如,你的上司在給你布置工作時,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目標甚至詳細的工作要求,這導致你在后續工作開展中迷失方向,困難重重,你覺得領導就是在瞎指揮,亂安排。其實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上司提供的信息有限,但你可以將自己能想到的工作內容和目標先詳細羅列出來,做成報告發給領導。然后找機會跟領導面對面溝通確認,并借機了解上司的期望和要求,這樣你們可以就報告的內容具體展開討論,確定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和優先級。

還有些人覺得這個單位最沒用的就是自己的上司,因為他們根本給不了自己應有的支持和幫助。但其實是員工自己不知道如何向領導尋求幫助或支持。上司每天腦子里裝的事情特別多,對你的工作無法全面照顧也情有可原。當你經常給上司一個問答題而不是選擇題時,他當然對你的請求不理不睬或者完全沒興趣。所以作為員工得學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坐等上司直接給出答案。
咨詢公司的業務拓展員張佳怡在外地參加了一個峰會,發現了一個非常好的商機。回到公司就去找上司談,希望上司可以支持自己做這個項目。上司問她:“投資這個項目的預算是多少?我們可以收益多少?如果出現風險,我們會扣掉多少?”張佳怡腦子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做答,結果當然是被上司請出了辦公室。在工作中,員工會經常遇到類似的事情。當你需要上司幫你推進一個項目,或你需要他給你介紹一個可以配合你工作的同事,或你需要他批準你出差見一個客戶,或你需要一筆預算進行促銷,你一定要講清楚你需要的東西具體是什么,你為什么有這個想法或計劃,你的目的和期望是什么,你需要他做什么,你的方案有哪幾種備選,風險和收益是什么等等。千萬不要指望透過你空洞而泛泛的陳述,領導立刻能給出Yes或No的答案。如果你真的有這樣的上司,這不是幸運,而是一個悲劇,這種保姆型的上司會遏制你創新的思維。然而許多員工在沒得到滿意答復時,就背后嘀咕一句:“什么無能上司!”其實,有一半的原因在自己身上。學會跟上司高效溝通和相處,主動向前一步,你會發現無形中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成長和提高的契機。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僅展示了才華,鍛煉了能力,更會得到上司的認可、尊重和欣賞。
職場人有兩件事要想清楚:一是你到底在給誰干;另一件事就是什么時侯才應該不干。很多的職場人都抱著一個打工者的心態在工作,安排工作我就干,不安排就不干;心情好時我就干,心情不好就不干;給我加薪我就干,不給加薪能少干就少干;不是我的事即使我有時間能干,也不干……先不說這種狀態沒有起碼的職業精神與責任心,就站在自身成長的角度看,第一,工作等人安排,永遠不去主動思考,沒有自己的規劃與全局意識,沒有對工作的整體設計,永遠被動接受任務、等待安排,那就無法使自己的系統化思維得到提升和鍛煉,無論時間多久,那也只能在原地徘徊,承擔不了重任。第二,干不干工作憑心情,太情緒化,自控能力差,也說明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差。如果不能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隨著性子來,總希望你所在的環境、人、事都能按照你自己的意愿來,那么你會永遠生活在失望之中,抱怨之中,痛苦之中,頹廢之中,而沒有任何建樹。
與其抱怨上司,不如主動去面對,去迎接各種挑戰和困難,迎難而上,突破自己。只有這樣,你的逆商才能得到加強,你的能力才能被開發出來。只要你有破局的本領,無論你在哪個公司,上級領導什么樣,事情多么錯綜復雜,你都有能力去推動事物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種本領會伴隨著你的一生,和你一起抵達任何一個地方。另外,還要特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并關注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將精力集中在那些開心的人和事情上。還可以參與和其他部門或其他領導一起合作的項目;或找到一個公司內部的導師,在你和領導處不來的時候給你建議或指導;或在工作時間找個短暫的休息時刻,讓自己放松。如果你嘗試了以上所有方法,最后都不奏效,“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不妨考慮內部轉換崗位或者干脆尋求外部發展的機會,跟眼前的這位上司瀟灑說再見。不要讓一個人毀了你的一天、你的工作以及你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