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潔公司首席運營官羅伯特·麥克唐納曾借用一個軍事術語來描述當前的商業世界格局:“這是一個 VUCA(烏卡)的世界。”所謂“烏卡”,指的是不穩定、不確定、復雜、模糊。隨著90后逐步參與到社會工作中,“烏卡”特性顯露無疑。2017年12月,《中國青年報》在一篇名為《不必為大學生跳槽過度擔心》的報道中稱,62%的2017級應屆畢業生認定自己需要“先就業,再擇業”,六成以上的90后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做不滿1年,其中,38%的人不到半年就會另謀高就。
將90后跳槽一事放到當前“烏卡時代”的背景下來考量,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獲。1994年,我國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連接,意味著我們正式步入互聯網時代,90后也基本成長于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普及在一定意義上帶來了知識教育的普及。對于許多前輩們來說,找到一份工作有兩個意義,一個是能學到東西,一個是能養活自己。但就當下的社會環境來講,不管你喜不喜歡眼前的工作,只要你愿意做,養活自己并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眾所周知,企業的一個重要基石是利益。除此之外,就是管理層的權威。這兩者的聯系是,權威直接與利益掛鉤。企業的權威,外化為各項行為規則,員工們需要遵守。當面臨“烏卡時代”時,權威性削弱,其所能帶來的整體利益必然呈下降趨勢。
簡言之,企業管理層面臨的不是跳槽問題,而是在新的社會環境中,如何解決知識教育與管理層權威削弱的問題。
知識教育普及帶來的權威性削弱,會產生另外一種影響——生活、工作的平面化。平面化反過來無法提供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聽令式”的運行模式,而是要求人們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協作——彼此成就,彼此成全。就企業而言,平面化其實意味著上下級是處在一個起跑點上的。
就當下的企業管理層而言,其至少面臨著三個問題:企業知識教育意義削弱;權威性削弱;個人甚至組織所處環境的平面化。那么如何解決這三個問題呢?當一個人與另外一個對象愈發疏離時,意味著這兩者之間的聯系會愈來愈少。就個人而言,管理層要解決這三個問題,就要不斷豐富整個企業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聯系多了,即便這個企業真的教不了他什么,他也會自己想辦法學習,并且愿意同大家在一個起跑線上一起出發。那么如何豐富聯系呢?《最好的管理是相互成就》就提供了很多具體可行的方法。此書,其實就是在講述當代企業管理層,如何去解決企業之中人與人的聯系逐漸缺乏的這一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