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娟
在我國,專業的音效師不到30人,龍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有《風聲》《道士下山》《筆仙2》等上百部,同時還在《飲食男女》《聲臨其境》等節目中,為觀眾現場展示神秘的音效制作過程,令人大開眼界。從一開始接觸擬音到現在,龍嵐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職業,他曾經說道,之所以這么長時間一直在做擬音這件事,是因為他覺得擬音這件事情是做不完的。匠人精神在哪個行業都一樣,只是“一人一條路,把它做精就好了”。
“80后”龍嵐,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最初,他在中影集團跟隨著名錄音師王丹戎做錄音剪輯。一次,在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的后期錄音中,他對現有的聲音資料不滿意,干脆自己“制造”。
龍嵐說,因為很多影視劇在拍攝過程中要同期錄音,然而在現場往往會有其他雜音的干擾,不能突出主要的音響效果,無法在現場錄制。而有的因劇情所需必須“造”出來某些特殊的聲音,所以只能在后期配,于是就誕生了音效師這一職業。“音效師要為影視作品創造出適合劇情需要的聲音形象,承包劇中除人物對白和音樂之外的所有聲音。”龍嵐最感震驚的一部電影,是上世紀70年代拍的科教片《泥石流》。片中巨石、滾木與泥沙進瀉流動的聲音似排山倒海,層次豐富。尤其一棵大樹被連根拔起,倒地后發出的聲音令人心悸。該電影中許多音響效果都是由擬音師錢守一及其助手人工“創造”出來的,這讓他頗感神秘。怎樣才能在方寸之間,營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聲響?于是,他便決心進入這個領域。
龍嵐說,電影中除了對白,還需要許多大自然的聲音,比如雷電聲、馬蹄聲、風聲。在無法捕捉天然的瞬間時,從生活中尋找相似的頻率,發出來的聲音就會相似,這就是擬音的一大原理。當然,這種對宇宙內各種聲音的“設計與創作”,絕對沒有看起來那么容易。
2006年,為了熟悉聲音制作的各個環節,龍嵐到知名擬音師劉萬富的工作室觀摩學習。當時,劉萬富正為電影《集結號》做聲音設計,遇到模擬群演腳步這種需多人協作的工作,就叫上一旁觀看的龍嵐加入。當時,錄音師希望文戲的擬音能多點“感覺”,又不好意思對劉萬富提要求,就讓龍嵐嘗試著模擬,聲音出來一聽,頗有幾分感覺。
《集結號》給了龍嵐信心。這個“干活兒時經常有點自己小想法”的年輕人,決定改做音效師。龍嵐說,“新手大多無法模擬聲音的動態過程,這會讓人無法感受到聲音是活在畫面中的。”比如,模擬一根針掉到地上的聲音,新手通常的做法是拿一根真的針往地上一扔,卻沒有考慮到,這樣未必能真的發出聲音。
對音效師來講,首先要練就一雙精準的耳朵,準確識別出每一個不同的細小聲音。此后,龍嵐一有空就去野外,到一個空曠寧靜的地方,錄風聲、雨聲,草兒在風里搖擺、枝葉互相拍打的聲音;聽小河的流水聲;感受走在沙地、草地、河畔等腳步聲的不同。“誰都不知道,花開的聲音像極了爆米花做好時發出的“砰砰”聲,聽見它,就仿佛聞到了一股香甜的味道;聽見鞋子踩在雪地上的聲音,就讓人想起新年夜紛紛揚揚的雪花。”鳥叫聲,冰裂聲,以及各種動物的聲音,都成了龍嵐搜集的元素。他的大腦簡直成了聲音倉庫,即使多種響聲混雜,也能清晰地一一辨識,這為他成為出色的音效師打下了良好基礎。
影片動效聽起來是平淡無味還是震撼人心,音效師至關重要。正因如此,要想做出與劇情完全吻合的各種聲音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7年前拍攝《唐山大地震》時,龍嵐需要制造電影中不斷墜落的瓦片、石頭的音效。那段時間,擬音棚里堆滿了他從各處搜來的各種形態的石頭。為了找到和畫面最為匹配的聲音,他要把收集到的石頭逐一做聲音試驗。石頭在砸下來的時候很容易受傷,那時候龍嵐的手上幾乎都是傷口。
在龍嵐看來,擁有發散思維、會聯想,是衡量音效師是否專業的“線”。但是,只有真正熟知各種道具的關系才能產生聯想。比如在電影《集結號》里,有馬車拉大炮的鏡頭,由于現場嘈雜沒有錄音,輪子滾動就靠后期制作聲音。這種情況不可能去找一個真的大輪子,龍嵐和師傅就琢磨,什么東西又大又能用手控制。大費一番腦筋,“最后選了那種很重的話筒底座,臉盆大小、實鐵的,放在木質地板上滾動,再把話筒拉近,出來的聲音特別震撼,像極了電影里解放軍用車拉大炮的真實場景。”
其實,制作電影里出現的各種聲音,還需要五花八門的道具。在龍嵐的收藏庫里,堆滿了各種破爛:銅鈴、鍋碗瓢盆、破鼓、盔甲、盾牌、竹筒,甚至是廢舊鋼管等等。有人開玩笑說,他簡直就像個收破爛的。
雖然材料千奇百怪,但到了龍嵐手里,就會“化腐朽為神奇”,產生別人意想不到的聲效:一件皮夾克,隨著他雙手在上面的輕拍彈叩,你聽到的卻是人在雪地上行走的聲音;兩個人用棉布以不同的節奏來回上下抖動,模擬出來的聲音是大部隊行軍時發出的渾厚雄壯的腳步聲,由遠而近……令人嘆為“聽”止。還有洪水沖垮了大堤的聲音,其實就是捏碎一個方便面盒;而在古裝影視劇里經常出現的萬箭齊發,只見他用力揮舞一下細竹篾,“嗖!”一根箭離弦的聲音就出來了。至于萬箭齊發,就是把橡膠跳繩折成兩三股,使勁揮舞,“嗖嗖嗖”的聲音就來了。“當然,中間還會夾雜著風的聲音,這樣會顯得更真實,震撼!”
演員是用形象講故事,音效師是用聲音講戲,這不是工業流水線,必須尊重創作規律。在電影《風聲》里有一個情節:周迅飾演的顧曉夢向李冰冰飾演的李寧玉坦白,自己就是隱藏在偽軍中的共產黨員“老鬼”,并讓李寧玉去日本人那里舉報她。安靜的房間里,她們壓低聲音說話,輾轉挪動的腳步聲透露出兩人激烈的心理活動。負責為兩人腳步聲擬音的龍嵐說:“顧曉夢嫵媚灑脫,李寧玉自持冷靜,一個直率一個內斂,都是高跟鞋,但音色不同,一個往外冒,另一個得往回收。”于是,他和錄音師反復琢磨到半夜兩三點,最后用兩雙高跟鞋“表演”出兩種不同的女性腳步。
就這樣,在擬音棚這個神秘空間里,龍嵐給一部部影視劇的聲音“變魔術”,很快就如癡如醉。
不了解音效師這個行業的人,總以為他們坐在電腦前動動手指,就能從聲音庫里或通過軟件合成“敲”出各種聲音。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電影里的很多聲音,都是根據劇情需要設計和原創的。干這活不僅要有創造性,有時還非常累,甚至受傷。2015年,龍嵐為電影《傳奇》制作聲音時,在搬動模擬船甲板鐵板的過程中,左手中指嚴重挫傷。直到現在,中指還不能很靈活的伸縮。對于受傷,龍嵐早習以為常。“因為你要盯著畫面,有時為了配合畫面需要手在地上劃,反而忽略地上可能會有什么。”
龍嵐對好萊塢一些著名音效師的創作手法,也了如指掌。其中一些科幻片的聲音制作,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中土大陸第三紀元末,帕蘭諾平原上4.5萬強獸人、戰象和戒靈組成的摩多大軍,進犯人類最后的根據地白城。這場影史上最壯觀的戰役中,有一幕龍嵐格外喜歡,就是投石車吊起別墅大小的城墻碎塊拋向敵軍,萬噸巨石落地的瞬間,發出一連串類似肉醬擠壓的咕吱聲。他說,“這讓人想起過年包餃子拌肉餡的聲音,但更加清脆、多汁。重要的是,這種惡心而滑稽的聲音,讓那一幕變得異常真實。”
龍嵐說,《星球大戰》里各式高檔飛船的引擎聲,是音效大師本·伯特通過一臺破空調的“轟鳴”搗鼓出來的。他曾為星戰系列創造5000多種聲音;《第九區》的龍蝦人在接受檢查時,發出不滿而恐懼的“咔噠”聲。這種復雜口器發出的神秘聲調,其實是工作人員砸爛了一顆空心大南瓜發出的;6萬顆骷髏頭洪水般涌出的轟鳴該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魔戒3》的音效師為了亡靈之山崩塌那幕,試遍各種方法,最后通過往水泥地上倒20斤核桃,終于創作出了這種令人恐怖的音效。“要知道,那可是古代叛軍的亡魂啊!”龍嵐笑著調侃道。
入行十幾年,龍嵐已功底深厚,他曾為《無人區》《大唐玄奘》《道士下山》《泰囧》《筆仙2》等上百部電影做過擬音,其中還包括《神秘世界歷險記》等動畫片,在影視圈里可謂大名鼎鼎。這兩年龍嵐還頻頻應邀參加了不少綜藝節目,憑著一身絕活圈了幾十萬的“粉絲”。
2017年,他在綜藝節目《飲食男女》中露了一手,鏡頭中出現的煎魚、炒菜的聲音,實際就是他用幾張塑料紙揉出來的,而且這些聲音聽起來“波瀾壯闊”。他說,這種“以假亂真”都是生活經驗積累而成的,一般人可能聽不出來,每個聲音都有一個頻帶范圍,音效師會在生活中尋找相似的頻率,這樣發出來的聲音就會非常真實。
而不久前,龍嵐在《聲臨其境》節目中,更是用“破爛”制造了大片震撼音效,令人大開眼界。這個神秘人可以用柚子“活剖”一條魚,用芹菜“殺死”一個人。舊鞋、五花肉、粉絲、小黃鴨等,創造出聲臨其境般的絕妙聲音,使張震、劉若英的表演更加精彩異常。《聲臨其境》使龍嵐一夜走紅,圈粉無數。
談及這個行業,令龍嵐感到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一個中國人拿到過“奧斯卡最佳音效獎”。最好的成績,是2018年的《戰狼2》入圍了第64屆美國音效剪輯者協會“金卷軸”獎最佳外語電影音效剪輯獎,但也僅僅是入圍。龍嵐的夢想,便是有朝一日斬獲“奧斯卡最佳音效獎”這一全球性大獎,為國爭光!
編輯 陸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