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尹雪靜
他們,認真地年輕,用淡定與從容繪出生命軌跡。他們,從不抱怨計較,用堅守與奉獻書寫不凡人生。
近年來,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印尼分享到“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帶來的紅利。中國已連續八年保持為印尼最大貿易伙伴。中國企業加速進入印尼交通、電力、通訊、礦業、金融、裝備制造、電子商務等領域,產能合作亮點紛呈。而在印尼的基礎設計建設和能源建設中,太原重工起重機械成套化設備成為一道閃耀的風景線。
印尼作為儲量全球第一的紅土鎳礦資源國,擁有豐富的紅土鎳礦資源、電煤資源。在位于印尼蘇拉威西島中部的德龍鎳業二期煉鋼廠內,太重的起重機正在緊張調試中。據了解:該工地內25臺起重機設備均來自太重。
德龍鎳業二期煉鋼廠在摩羅西,位于赤道正中央,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經濟發展極為落后。在這樣的條件下,太重技術中心起重所設計員劉二龍獨自一人接受了調試任務。極度潮濕的熱帶海洋氣候,37~38℃的高溫,沒有空調、沒有遮陽,即使坐著不動都會覺得憋悶得喘不上氣來。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劉二龍沒有叫苦喊難,他做好了足夠的思想準備出發了。但是到達現場后,他傻了眼:由于當地貧窮,我國企業又是剛在當地建設了電廠,因供應工廠和周邊居民使用負荷過大,經常發生斷電情況,動車調試無法正常進行。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為了保證交貨周期,劉二龍積極和鋼廠負責人溝通,想方設法解決難題。在白天上班時間,他做好PLC等控制部分的調試,等到夜間下班電網負荷小了以后,他加班熬夜進行動車調試。安裝調試期間正值當地雨季,雨水大時淹沒了居住的板房和工廠,食堂可吃的只有腌菜和米飯,甚至連飲用水也只能間斷供應。雖然不適合人類生存,卻是蚊蟲生長的良好環境,夜間調試時沒有蚊帳的保護,偌大的蚊子異常兇狠,頃刻間滿臉滿身咬滿了紅包,加之當地缺醫少藥,克服蚊蟲困擾也成了考驗劉二龍意志的重要一環。
“這些都不算什么,最困難的是和當地人員的溝通和配合。”劉二龍對記者說,“由于印尼的政策規定,鋼廠必須雇傭一定比例的當地人,而由于當地工業基礎缺乏,人員基礎教育落后,配合極為困難。輸電用高壓電纜挖斷過四五次,造成全廠停電;或因汽車吊觸碰高壓滑觸線,造成高壓跳閘。更有甚者,有一天由于僅存的一臺基站被洪水淹沒,竟與外部中斷了聯系。”就是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劉二龍也沒有屈服和放棄,他憑借著對企業以及自身工作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克服重重困難,按節點提前高質量完成了德龍第一批設備的調試和驗收,獲得了用戶方面的高度贊揚。在和劉二龍的交流中,沒有夜以繼日的累,只有成功驗收的喜;沒有孤獨寂寞的苦,只有獲得贊揚的樂,在他的字典里,流露出的都是一名太重技術人員的純粹和平凡。
時間的沙漏,沉淀著無數精彩的過往。同樣“平凡”的,還有在夜間只有三個小時、年平均溫度零下22℃的俄羅斯極地黃金礦調試WK-55的礦山所岳海峰,有一年中長達220余天在外調試的港機所職工王黎明,還有一年見不了孩子幾面的女職工郝志紅和石媚杰……
不同的環境,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崗位,相同的初心。他們用自己的堅韌和付出,詮釋了太重集團“誠信、創新、精益、卓越”的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為太重裝備、裝備世界的豪邁胸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如今,太重產品憑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可靠的質量,遠銷非洲、南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創新型企業,引領中國裝備制造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提供裝備支撐,太重責無旁貸!”這是太重在新時代下的歷史使命,也是太重人為之奮斗的精神追求。“太重制造”已經成為中國制造的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