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7年11月財政部頒布了最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并于2019年1月正式執行。新會計制度提升了預算會計功能,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政府會計制度的意義及創新之處入手,分析新會計制度帶來的影響,提出解決影響的應對措施,并通過實例分析進一步闡明新會計制度效能,為事業單位順利實施新會計制度提供參考及借鑒。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事業單位;預算管理
一、政府會計制度的意義
我國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是由國家給予全額撥款,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監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保值尤為重要。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并不標準,資產虛耗丟失現象時有發生,新會計制度對資產管理監督方面提出了新的舉措,使資產由原來粗獷式管理轉變為細致規范式管理,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穩步發展。 新會計制度在減少行政事業單位運作成本的同時,提升各職能部門的運轉速率,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成本費用科學有效的反映管控,杜絕貪腐行為的發生。
新會計制度采用政府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的模式,實現同一會計核算體系中實現財務會計功能及預算會計的雙功能,預算會計執行收付實現制、財務會計執行權責發生制的雙基礎。編報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的雙報告,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控及資產管控。
二、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預算的影響
(1)對預算管理體系影響
事業單位原有預算方式為資金收支管理的單一模式,在雙核算基礎的原則下,事業單位需要建立與其匹配的預算體系,立足于財務預算,以資本預算為重心,以現金流預算為關聯點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事業單位依據全年計劃對運營、財務、成本、資本進行目標化全面預算,其中應包括資本預算、財務預算、現金流預算等具體預算指標,各項預算計劃并不是單獨設立的,而應具有融通關系。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體系應全面詳細,預算指標間相互勾稽,關注其間的關聯體系。
現今部分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缺少全面性,僅是為了應對政府相關部門對預算的規定,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大多以財務預算為重心,并不重視資本預算及現金流預算,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雙核算基礎的預算體系并沒有有效建立。
(2)對預算編制及預算執行的影響
舊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收支預算編寫標準不統一,比如辦公費以收付實現制編寫,而固定資產折舊費以權責發生制編寫。此外,事業單位經濟業務的預算執行數據,只能體現在財務會計的核算結果,而財務會計數據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編寫,使得財務決算與預算數據無法相互對應,且形成虛列預算收支的情況。
新會計制度下,預算收支數據規定按照收付實現制編
寫,擴大了預算會計的核算范圍,事業單位部門預算管理核算范圍涵蓋了事業單位的所有現金收支業務。財務報告利用財務會計核算完成,決算報告利用預算會計核算完成,財務報告與決算報告因會計核算基礎及范圍的不同,必定產生差異,通過核算本年盈余數與本年預算結余數確定差異,使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產生關聯性。預算會計功能被要求強化,提升預算編寫的準確性,并嚴謹的執行既定預算,加強預算管理效用。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優化損益核算,增強準確性,確保編寫基礎的統一性。
(3)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按照舊會計制度規定,預算會計并不用編寫財務報表,但新會計制度要求,為完善事業單位預算體系,要求編寫三項財務報表,即預算收支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財政款項收支表。三項財務報表各自類目、功能并不相同,但都是為了提升及完善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能力。預算收支表可以體現出事業單位在一個會計核算期間內每一項預算的收入及支出狀況,并且能夠體現預算的收入支出差額狀況,使預算監督及預算執行得到有效掌控,事業單位管理層實時掌握預算使用情況。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能夠體現出事業單位在一個會計核算期間內,事業單位預算的結轉及結余情況。財政款項收支表能夠體現出周期內國家撥款資金的收支情況,以及與往期的資金變動情況。
4.對信息系統的影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較為特殊,在事業單位實際運營中財務預算只是做為基礎,運營預算才是重心,而運營預算的財務信息來自于事業單位運營工作,而在事業單位運營過程中,信息系統多種多樣,包括財務系統、人力系統、HIS系統、PACS系統等,如果數據信息的采集依靠人工操作,一是人為因素造成信息不實,缺乏有效監管,二是不能全面及時的采集數據信息,使得預算施行情況得不到及時反映,無法滿足預算管理的精確化、細致化要求。這就要求事業單位財務系統與各業務系統進行對接,實現智能化信息管理。
三、政府會計制度建立事業單位預算體系的應對措施
(1)預算體系要求全員參與,相互促進,相互制約
事業單位的預算體系針對多個管理組織而建立,各職能部門管理者應以戰略思想看待預算管理問題,將預算指標按部門、時間、業務事項等多角度劃分,預算編寫具有時間節點化、金額數量化、貨幣化等特點,使管理者對預算指標具有可實施性及可掌控性。按照事業單位組織體系將預算執行責任及預算監督責任逐層分配下去,使事業單位組織中從上到下形成責任鏈,將員工的權利及責任相結合,從意識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及能動性,將預算體系的運行從思想上轉變到實質工作上,確保預算體系的有效建立。
(2)會計科目具有一致性
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在事業單位目前使用的會計科目基礎上,結合財務會計及預算會計需求,完善編制新的會計科目,滿足事業單位執行新制度的要求及自身的管控需求。結合事業單位自身特性,調整完善預算科目中的不一致科目,通過分級明細方法,將目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核算科目與政府會計核算科目形成統一,確保預算數據信息統一性、準確性。
(3)合理規范編制預算、
各類預算編制方式依照不同的類別科學合理的選擇編制方法來制定預算。現金預算及財務預算是編制預算的重點,編制方法需恰當選擇。預算編制方法可根據預算特性、預算情況選用增量預算法、定期預算法、滾動預算法、項目預算法、固定預算法、彈性預算法等,靈活使用,確保預算的準確性、合理性。
(4)完善及應用財務指標
以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為基礎,多方向完善財務指標,充分應用財務指標,建立完善的指標體系。新會計制度實現預算管控的全面化,各項財務指標得到進一步完善,應用健全的指標分析體系,提升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控能力,抵御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進而確保事業單位可持續性發展。
(5)完善預算信息系統
事業單位作為行政事業單位與企業相比,信息化系統建設較晚,部分事業單位沒有將信息化管理運用到預算體系中,無法給新會計制度提供有效信息化基礎,不能滿足預算管理體系的要求。應建立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使資金支出、財務核算、成本核算等信息系統實時數據共享,信息相互融通,使信息使用者第一時間得到數據資源,并能實時監控數據,確保預算管理的數據化、精確化。
(6)注重人才培養,提升管理效能
人是實施管理的核心,管理的質量取決于管理人才的職業素質,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對各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更細致的管理要求,管理者勢必需要加強專業能力及職業素質,合格的管理者需要統籌能力、風險預防能力、應用信息化數據等能力,事業單位培養一支合格的管理團隊是有效實施預算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
四、結語
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將對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寫、預算實施、預算監督與核算等方面形成優化調整,將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與新會計制度結合,形成新會計制度下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以下為結論要點:一是目標規劃階段,將新會計制度革新要求與事業單位規劃目標相結合;二是預算體系建立階段,按照新會計制度目標,在事業單位建立雙預算體系框架;三是預算編寫階段,將新會計制度需求的財務信息,提前籌劃到預算管理指標中;四是預算核算階段,利用新會計制度中雙報告方式,對全年預算指標進行監控及核算;五是結合事業單位自身特點及新會計制度要求,搭建適合的財務管控信息系統。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預算有著良性積極的影響,在事業單位面對挑戰的同時,更加獲得了發展的機遇,新會計制度的實施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提升了一個新的臺階,確保事業單位穩步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欣,徐力新.對公立事業單位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8(25):100-102+129
[2]荊新.中國政府會計改革發展四十年:回顧與展望[J].財會月刊,2018(19):3-6
[3]張希.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管理[J].會計之友,2018(20):136-139
作者簡介:左亞男,中級會計師,單位:鞍山市千山區財政事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