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銀行管理中的應用,銀行業傳統的服務模式、服務形態、管理經營模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純互聯網銀行、直銷銀行在我國已出現并發展迅速,推動新時代銀行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在人工智能時代之下,金融科技方面的創新工作深入進行,為更好的促使金融科技發展,應明確具體的創新改革特點與格局,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應對相關的挑戰,促使其長遠的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人工智能時代;金融科技;創新格局
目前,全球經濟正迎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及動力。隨著大數據的積累,理論算法的格新以及計算機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已進入一個跨界融合、深度應用、驅動發展的新階段,促進了包括金融業在內的經濟社會各領域向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的方向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時代之下,金融科技的創新至關重要,針對于此,下文分析人工智能時代下的金融科技創新現狀,提出具體的問題,并提出改善金科技創新格局的相關意見。
一、人工智能對金融行業帶來的影響分析
在我國實際發展的進程中,受到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推動,人工智能技術開始成熟,深入學習帶來算法上的突破,也迎來了人工智能的浪潮,復雜的工作分類準確性開始提升,促使計算機視覺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但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也為各種產業的發展帶來變革,尤其是金融領域,受到的影響表現為:
(1)服務模式向著主動化的方向發展
金融行業本身具有服務的特點,日常工作就是進行人和人服務價值的交換,其中人屬于核心部分。在互聯網技術大量使用之前,金融行業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資源進行客戶關系的維護,全面了解相關客戶的需求,獲取到更多的金融業務價值,例如: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媒介是網點,客戶和網店工作人員相互交流,全面了解并且滿足客戶在金融方面的需求,挖掘各種細節。而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過程中,可以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其中,通過網銀和APP形式減少服務客戶成本,無論客戶端還是網頁端,都可以使用標準類型的功能模塊,客戶在學習使用之后,可以在菜單中尋找到自己需要的金融業務,但是,銀行收到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影響,在支付領域還有C端金融服務方面,靈活度降低,風險問題增加。
(2)金融行業大數據處理能力提升
金融行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有助于全面提升自身的大數據處理能力。在銀行的金融工作中,屬于社會交織網絡,其中沉淀很多的數據,主要就是客戶基本信息、市場信息和風險信息等,大量數據信息的存在,傳統分析方式難以更好的分析,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能夠全面的篩選有用和無用的信息,以便于正確對其進行處理,增強金融領域的信息管理效果。
二、人工智能在金融行業發展現狀
建設銀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時間很早,進步的速度很快,在2013年就已經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渠道,退出了關于金融小管家的服務,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客戶解答各種業務問題,并辦理相關的業務。在2016年開始使用刷臉認證的功能,有助于提升客戶的體驗度,并優化了各種信息,同年又開始推行網上自助貸款產品:快貸,自動化的進行審批。在2017年又建設了新型的反欺詐系統,可以檢測和阻斷異常交易,確保客戶資金的安全性。在2018年設計了智能投顧系統。
三、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科技創新中的應用問題
雖然當前在金融科技創新領域中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但是仍然不能確保創新改革效果,具體表現為:
(1)基礎與關鍵類型的技術研發能力較低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較,我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研究時間很晚,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就已經提出了關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概念,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個相關技術的實驗室,在多年來的研究中已經開始趨于成熟,但是,我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研究的時間很晚,技術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難以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相提并論。在銀行的金融科技創新領域中,尚未合理的研制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方式,缺乏專業性的技術研究與創新人才,難以從根本上提升金融科技的創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導致人工智能技術在相關的金融領域中缺乏影響力與推動力,難以更好的促使銀行管理工作的進步。
(2)安全風險問題嚴重
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科技創新中的應用,雖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創新力量,但是,還會帶來很多新的風險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金融科技創新發展面臨威脅。主要因為在金融科技創新的領域中,未能合理的判斷與分析安全隱患問題,沒有正確的進行技術研究創新,例如:在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過程中,銀行金融領域中已經開始利用其創新出無卡取錢的技術方式,用戶在ATM機上面可以無卡提取現金,可提升便利性,但是,此類技術的應用還存在漏洞,像是雙胞胎用戶或是長相較為接近的用戶,在無卡取款的環節中,很容易發生提取他人現金問題,這也是目前銀行金融科技中最為主要的技術風險問題,如果不能合理的進行開發與創新,將會對金融安全性產生直接的影響。除此之外,在智能投資領域中還有著一定的技術風險問題,主要是在金融科技創新中,未能深入的研究人工智能技術方式,難以結合金融市場與行業的發展需求進行技術的改革,在技術設計與金融領域管理方面,存在不符合的問題,在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參與金融投資活動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投資方面的安全風險問題,此類技術缺陷也會導致投資者面臨很大的風險。究其原因,就是在金融科技創新的環節中,未能正確的進行程序研發與探索,存在很多漏洞問題,難以按照具體的要求與算法程序等合理的為金融投資客戶供應高質量服務,對各方面工作的落實發展產生影響。
四、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科技中的創新格局
為更好的研發金融科技,應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在相關的銀行管理領域中正確研究與開發相關的科技成果,將人工智能技術的積極作用與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營造良好的創新格局,促使各方面科技創新工作的實施與發展。
(1)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進程中,應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培養其基礎類型與關鍵類型技術的研究開發能力,促使人工智能技術在相關金融科技中的合理使用,形成改革創新的新局面,并確保金融科技的應用安全性,從根本上預防相關的風險問題。在此過程中,應該建設相應的人才隊伍,結合目前的金融科技開發需求,編制人才培養計劃,以此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在此過程中,還需積極建設相關的技術開發與研究實驗室,與高校相互合作,開發出相應的信息共享平臺,邀請高校參與到科技人才的培養活動中,更好的完成相關人才培養任務。與此同時,在金融科技創新改革的背景下,應針對基礎性的人工智能技術方式進行開發創新,打破傳統技術的局限性,并建立出相應的激勵模式,重視技術人才的培育,激勵人才參與到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中。在合理創新與研發相關技術的情況下,能夠減輕金融科技領域對西方發達國家技術方面的依賴程度,在此過程中,我國應該重視相關基金項目與重點項目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支持,與此同時還要組織相關技術研發力量,共同的解決目前金融科技創新問題,形成關于相關技術的研發模式,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2)合理的使用金融科技數據信息
在金融行業中,相關的科技數據信息非常豐富,具有很多信息密集類型的服務內容,且數據的數量也很多,數據格式非常的規范,在各種交易的環節中,形成了較高交易密度。當前在銀行數據管理的工作中,已經開始從原來的在線數據庫以及線下數據庫,轉變成為智能化接口形式以及非結構類型數據兼容形式,可增加數據信息的存儲數量,并使用云計算平臺對其進行處理,能夠促使運行速度的提升。為將各種數據信息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建議采用數據清理方式與標注方式對其進行處理,為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一定的區域聯動、部門聯動的數據溝通夯實基礎。在此過程中,應深入的獲取相關數據信息,并在工作中合理的應用,最大程度上挖掘其金融科技的創新價值。與此同時,應該大規模的采用神經網絡模型技術,對數據信息進行分布類型的存儲以及處理,實現自主組織、自主使用與自主學習等目的,在此過程中,可以使用分層遺傳算法以及改變學習系數等方式,實現神經網絡的訓練目的,并促使其收斂速度的提升,在深入使用學習算法的情況下,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更好的進行金融科技的創新改革。
(3)完善風險的防范模式
在金融科技創新的進程中,應對風險防范模式進行改革完善,從根本上預防以及解決相關的金融科技風險問題,以此預防風險因素對銀行管理工作產生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應該合理的預防系統設計缺陷問題,獲取到最終的邊界值數據與特殊值數據,實現白盒與黑盒的測試目的,以此預防人工智能技術所帶來的風險。同時還可以使用先進的軟件漏洞搜索技術方式,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風險隱患,采用合理的措施解決隱患問題,為后續工作的實施夯實基礎。
(4)強化金融監管
在金融行業未來發展的進程中,應重視相關的金融監督和管理服務,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方式,為金融行業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對黑箱問題進行監督管理。應積極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例如:美國在金融行業監督管理的過程中,設置了獨立性的監管局,前瞻性的管理風險問題,鼓勵企業合理創新改革,開發出長遠的風險問題解決方案。我國在監督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設定專門的金融科技監管局,長效性的進行監督管理,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五、結語
在銀行的金融科技創新過程中,為更好的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應建設相應的技術開發與研究人才隊伍,遵循科學化的金融科技研發與創新原則,在合理創新與研討的情況下,更好的解決風險問題與技術問題。
參考文獻
[1]房安.人工智能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及風險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04):237
[2]蔣濤濤.人工智能時代下金融科技的創新格局[J].金融經濟.2018(24):52-53
[3]庫婭芳.人工智能時代下金融法律監管困境探討——基于交易性開放式指數基金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8.25(20):151-211.
[4]胡彬,趙紅霞.農信社智慧銀行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村金融,2019.33(03):54-56.
作者簡介:向軍(1968-12)男,漢,重慶萬州人,大學。經濟師,銀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