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逸楠
一、區塊鏈技術在國內銀行業應用
雖然,中國銀行業涉足區塊鏈技術創新比國外銀行業要晚,但總體來看可以用“后發先至”來形容,不少銀行的區塊鏈技術已經落地。
二、區塊鏈技術的主要風險點及監管建議
(1)區塊鏈技術下數字資產的主要風險點
1.監管困難,成為黑色、灰色產業滋生之地。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擁有去中心化特點,盡管有諸多優點,但同時也使政府監管變得十分困難。它沒有中心化機構,政府就無法徹底的物理關閉;它通過程序執行,除非多數節點(算力)同意才能修改程序,而不受政府凍結、撤銷、取締等法律文書的影響;它全球化運行,還為黑色產業逃脫監管提供了便利。就拿比特幣為例,黑色、灰色的剛需一直是支撐比特幣價格的重要需求方。
2.發展迅猛,法律法規的制定尚存在難度。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產都是近幾年來才萌芽的新興事物,都剛從少數極客玩家走向社會大眾,由于其特性迅猛發展。目前法律法規還跟不上其發展速度,很多點存在盲區。
3.前景廣闊,但當前應用尚不成熟。做個類比,當前區塊鏈數字資產的發展階段,很像1998~1999年的互聯網,大家都知道這是個好東西,但是找不到好的應用,唯一的盈利模式就是以做門戶網站為典型不斷地刷流量,然后納斯達克上市圈錢,所以區塊鏈數字資產雖然前景廣闊,但是目前浮躁、泡沫、暗箱操作充斥整個市場。
(2)監管建議
首先,由于基于公有鏈技術的數字資產都是跨越國界的,所以監管的全球協作十分必要,監管者應根據區塊鏈技術下數字資產的特性制定監管原則,推動全球或區域性監管協同。
第二,可追蹤和增強透明度是監管的方向。可以在數字資產獲得、使用、流通等環節加強監管,做到實名制、信息對監管透明、可時時追蹤等。
第三,加強對數字資產的立法立規,使數字資產不會成為法律法規的盲區。比如運用數字貨幣的ICO就應該納入非法集資及反洗錢規則中,或取締或禁止;具體就我國而言,通過數字貨幣繞過外匯管制、利用先進“礦機”操縱市場等行為,都應該通過立法立規來規范。
第四、部分具有金融資產屬性的數字資產,應適用于金融資產的基本監管規則,該數字資產的發行方應對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等負責,并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最后、使用區塊鏈技術成為一種先進的監管工具。技術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正如核技術可以成為武器也能生產能源造福人類。區塊鏈技術中的“精準鏈接”、“公信力高”、“公開透明”、“交易不可撤銷不可逆”等特點特性同樣也能夠給運用于監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