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空心化是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出現的一個現實問題,嚴重制約了新農村建設和城鄉協調發展。我國是一個鄉村大國,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有利于緩解農村空心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因此,在空心村整治過程中適時引入旅游開發,使鄉村旅游在經濟效益上直接惠及當地人民,同時通過旅游業發展促進農村建設和農村環境轉型,以旅游業為龍頭,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使鄉村旅游發展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
關鍵詞:鄉村旅游;農村空心化;新農村建設
由于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工業化、城鎮化推進速度正在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大規模流向社會經濟條件好的城市,農村空心化問題日益嚴重。農村開始出現人口結構不平衡、土地粗放利用、農田拋荒嚴重、宅基地空廢、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滯后等現象,農村整體衰退制約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一、空心化村莊的旅游條件分析
自1980年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空心化現象日益嚴重。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階段性的特征:村莊土地嚴重拋荒、鄉土文化被淹沒化、農村文化傳承與發展不平衡等。目前,我國對“空心村”的整治改造大致有四種模式:村莊合并、原址整改、選地新建、轉型改造。中國農村地區具有大量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鄉村文化旅游和休閑農業的發展逐漸成為挖掘農村發展潛力,發展農業功能的新途徑。因此空心村整治過程中通過旅游開發,使鄉村旅游在經濟效益上直接惠及當地人民,同時通過旅游開發促進農村建設和改革,改造農村環境吸引外資,加強三大產業,展示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與二三產業實現協調發展。
二、地方文化重要性分析
中國有著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但隨著城鎮化進程中大規模的大拆大建,傳統村落大量消逝于世間,“鄉愁”消失了,地方文化遭到了城鎮化的侵蝕。因此,大量學者開始開展地方文化的研究。而基于旅游發展的角度,由陳傳康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目前國內在地方文化方面關于鄉村旅游的研究應用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側重點:地方文化的內涵概念、以及在旅游中如何應用地方文化。國內學者對文化的內涵概念研究有了一定的豐富和補充,在于地方文化應用上有一定的局限。
(1)文化的內涵與載體
本土文化是物化了的地方精神,是本地文化精神在地方物質上的反映。本土文化通過一定的載體進行傳播和體現,主要是通過文化藝術載體、當地建筑載體、生產載體與生活飲食載體等形式傳播當地文化。
當地建筑是一個當地文化的重要載體,她依靠當地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因素,或依山而建或鄰水而居;或是湘西吊腳樓或是福建的土樓等,再加上當地的的風土人情,以當地的建筑形式來反映地方文化的精神內涵。建筑空間肌理更是體現地方文化的深刻演變,書寫著時間對建筑文化的沖刷,深刻反映文化物質。梳理建筑空間肌理,對地方文化的傳承具有一定的作用。
生產載體主要指當地居民們從事生產活動過程中的工具及其代表意義的符號,比如人們犁地的犁鏵、推磨的石磨盤、篩糧食的風車簸箕等等。伴隨著改革進程的加快,傳統的農業生產工具已經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一種文化遺產符號,低聲講述著村莊地方文化的變遷。
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亦是重要的文化載體,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不同地區的地方飲食正成為不同物質與精神交融的人文旅游資源。不同地方飲食不僅給人新奇的冒險感,還使人們有了解當地風土人情,想象和理解其所包含的文化意義的欲望。
(2)文化傳承在旅游開發中的重要性分析
當地文化是村莊自誕生到不斷演進過程中在不同階段留下的歷史印記,是村莊的起源和靈魂。空心化村莊改造過程會不可避免地要對村莊原貌進行一定的改造更新,對村莊的文化有一定的破壞性,使村莊的底蘊流失,導致當地文化的消散。這種消散一旦存在便不可逆,無法再生出原有的歷史印記。
此外,現今的旅游者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旅游與放松,因此挖掘文化品味、環境氛圍、精神旅游的潛力越來越重要。優美的的自然風光,傳統的農耕文化、豐富的地域美食是發展旅游的必要條件,體驗式、觀光式旅游結合使旅游者的體驗更加豐富絢爛。
但是,目前鄉村旅游同質化競爭、低水平商業發展非常嚴重。人們疲于具有類似特點的鄉村,對鄉村千篇一律的特點開始失去興趣。因此挖掘鄉村特有的文化底蘊變得非常重要,基于地方文化提煉和挖掘基礎上的鄉村旅游,不僅可以促進鄉村的發展,還對地方文化進行保護與傳承,還使得旅游產品更加具有每個鄉村獨特的特點。
三、結論
基于以上分析,因此對于文化傳承的空心村鄉村旅游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基于市場需求,樹立不同的旅游主題,讓游客在此重逢心中的故鄉,再見鄉愁。
(2)把握文化脈絡,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具有強烈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3)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注重保護鄉村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柴艷芳.關注人口安全,促進鄉城人口流動與農村社會協調發展[J].西北人口,2006(1):21-24
[2]陳旭堂,王舒淪“空心村”現象出現的社會背景團.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2):95-96
[3]劉彥隨,劉玉,翟榮新.中國農村空心化的地理學研究與整治實踐[J].地理學報,2009(10)
[4]于希賢,于涌,黃建軍.旅游規劃的藝術—地方文脈原理及應用[J].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牟月華(1994-),女,漢族,四川達州市人,碩士生,單位:西南科技大學,研究方向:區域發展與規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