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的生鮮電商企業面臨著各種壓力,長期以來因為供應鏈管理不當而導致成本過高、庫存過大、企業內外部溝通不暢等問題,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供應鏈管理優化日趨重要,而合理控制相關費用是實現企業長久性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供應鏈;生鮮電商;庫存
一、引言
隨著電子商務技術的革新,供應鏈管理流程和數據的傳遞更新都更加便捷起來,客戶需求和供應商市場不斷變化,生鮮電商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致銷售策略和供貨政策隨之變化,因此實現供應鏈的高效管理是企業保持經營高績效的前提條件。生鮮電商企業開始采用系統辦公軟件進行企業數據管理流程的電子化,但是由于運用不充分,出現資源閑置的情況,而物流成本和損耗讓生鮮電商成本處于高位,生鮮電商企業信譽度遭到質疑等隱藏的較深層次的問題漸漸暴露出來。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生鮮電商企業紛紛意識到供應鏈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并不斷深入探究生鮮供應鏈管理產生問題的原因,積極的探索解決方法。
二、相關理論基礎
生鮮電商: 指用電子商務的手段在互聯網上直接銷售生鮮類產品,如新鮮水果、蔬菜、生鮮肉類等。生鮮電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大趨勢而發展,同時2012年被視為生鮮電商發展的元年。
供應鏈:“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原材料獲取、物料加工和制造直至將成品送到用戶手中,這一完整過程所涉及的企業和企業部門組成的功能網鏈結構 。”
國家標準《物流術語》(2006)中,對供應鏈管理是這樣定義的:“供應鏈管理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 。
三、生鮮電商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1)客戶需求方面。采購是生鮮電商供應鏈中的基礎環節,是建立在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大多數生鮮電商企業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消費者需求的重要性,多數是靠人為經驗、貨源、庫存的情況來決定采購的產品,這樣就會導致部分產品銷售不出去,而生鮮農產品的時效性比較短,容易損耗,無形中會企業增加了成本。
(2)生鮮標準化程度方面。由于養殖種植環節作業的不標準,產成品的質量難以標準化,農產品的采購在驗收標準方面一直都處于較薄弱的狀態。在大規模作業的環境下,依賴人工檢測的方法也就意味著有大量的農產品將處于未得到有效檢驗就流向市場環節,也就造成了后續在終端銷售的環節中農產品質量處于相對失控的狀態,雖然可以通過追溯機制找到源頭,但已經造成了巨大的社會浪費,也影響了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的信心。
(3)庫存方面。現階段,生鮮電商企業的主要庫存方法應當為冷藏或冷凍來保持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但現階段很多電商仍然采用耗時長、效率低的人工管理方法,錄入人員采用習慣性的方式進行管理選擇庫存模式,輕者導致某一家企業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重者則會影響整條供應鏈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
(4)信息管理方面。信息的傳遞至關重要,生鮮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及時、有效、真實的傳遞信息,實現信息共享。我國生鮮電商企業當前并未充分的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尚未建設成全面有效的信息系統,不僅影響信息傳播速度和質量,還會造成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牛鞭效應現象。
四、優化生鮮電商供應鏈的策略
(1)客戶需求優化策略。供應鏈的發展其實是靠顧客的需求拉動的,它最主要的壓力并不來源于競爭對手,而是來自于客戶多種多樣的需求。因此,服裝行業供應鏈要以顧客需求為中心,因為只有顧客選擇購買了生鮮電商企業的產品,企業才能獲得利潤回收成本。因此當顧客需求有變化時,生鮮電商企業應當敏銳察覺,及時有效的將信息傳遞給合作伙伴,共同探討方案和對策,生產消費者喜愛的產品。
(2)生鮮標準化程度優化策略。加強對生鮮農產品檢測標準化的研究和應用,特別是加強對形狀、體積、重量、味道、品質標準化的研究,引入對應的檢測技術,對常規參數進行快速檢測,建立可追溯的開放式的檢驗庫。在檢測技術標準化的應用中,研究產品外觀與重量的關系模型,外觀顏色的差異模型,體積和形狀的標準數據模型,通過視頻識別技術實現對全品的檢測,自動識別不合格的產品并淘汰出生鮮供應鏈。
(3)庫存的優化策略。庫存管理是生鮮電商供應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方面電商平臺自身要建立常溫庫、冷庫以及凍庫這樣不同的庫存條件,盡量避免人工管理,更具生鮮農產品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庫存模式;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電商平臺要與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上的其他環節,比如農戶或生產基地,其他農產品供應商之間建立生鮮配送加工中心,進行聯合庫存管理。
(4)信息管理的優化策略。信息的傳遞至關重要,這就需要生鮮電商供應鏈加強各個節點之間的緊密聯系,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內到外都做出相應的調整,促進生鮮電商供應鏈內部各個節點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生鮮電商企業也需要不斷的進行信息系統的升級,保證各節點企業之間及時有效的信息傳遞,提高整條鏈的運作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建鑫,王可山,張春林.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6(12):57-64.
[2]吳岳.城市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對策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6(6)
[3]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第4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4]我國2006年發布的實施的《物流術語》國家標準(GB/T18354—2006)
作者簡介:趙振君,(1990-)女,漢族,四川西昌人,碩士研究生,西昌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