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鞠海鷗(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 廣州 510440)
國務院頒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職業教育課程內容提出了進一步要求,也對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樣的專業教師符合職業教育特點,他們具有哪些職業能力特征,他們的職業能力模型是怎樣的,他們的職業能力現狀水平如何[1],怎樣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及制訂對應的促進策略,已成為職教領域的研究重點之一。國家對職業學校教師定期組織各類市級、省級、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班,其目的在于為職業院校培養中堅力量,以帶動職業院校整體師資水平的提升,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但對于青年教師、尤其是新進教師的培養主要由各學校自行完成,學校較少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和培訓目標。
近年來,隨著職業學校新開設專業的不斷增加,所需求的專業教師人數也在逐年遞增,同時職業學校教師的待遇福利和社會地位也在提升,這就促使很多工科院校應屆畢業生或企業員工希望進入職業學校從事專業教師工作。但是,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職業教育培訓,新任青年教師普遍存在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系統、教學內容深度不夠、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對學生缺乏關注和系統了解等共性問題[2],這就是職業學校的新任教師青年培訓工作的挑戰,如何在短時間培養出符合職業教育要求的專業教師,是很多學校人事管理人員和教研人員的重要挑戰。
雖然很多學校都有專門的部門,如人事科或教研室對新任青年教師(簡稱新青教師)開展各類培訓,甚至設立新教師導師結對幫助新青教師成長,但在培訓上仍然存在以下問題[3]:
1)新青專業教師多出身工科院校或企業一線,缺乏針對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及方法的系統培訓;
2)培訓模式單一,培訓不分層次級別,難以結合新青教師基礎和短板開展針對性培養;
3)培訓體系有待提升,培訓經驗沒有總結和傳承,培養成效缺乏外顯因素,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激勵新青教師快速成才。
因此,設立專門針對新青教師成長的培訓方案、確定符合其職業發展階段特點的培訓目標,搭建與之相匹配的培訓課程體系,建立可標準量化、便于考核評價的考核標準,刺激鼓勵新青教師快速發展[4],是學校建立新青教師“十個一”培養工程的初衷。
通過DACUM工作分析法,綜合問卷調査和教師成長案例分析等方法,結合學校建立的中職學校專業教師能力架構圖(圖1)分析發現[5],新青教師在職業基本能力和職業通用能力方面存在急需補強的短板,而這兩個模塊的能力也將決定新青教師成長能力的上限和崗位勝任能力,因此,新青教師培訓體系和衡量標準也主要在前兩個模塊。為便于開展培訓工作,并使培訓效果外顯可衡量,與新青教師日常工作緊密相連,學校在部分專業試點開展新青教師“十個一”培養工程。(鑒于專業教師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特點,在專業知識技術能力方面,在教師的所有階段都要進行繼續教育和培訓,而培訓的內容無法一一列舉,所以暫不在本文討論。)

圖1 中職學校專業教師職業能力架構
新青教師“十個一”培養工程是以診斷改進工作理念為指導依據,以培養新青教師職業基本能力和通用能力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采用在做中學的培養方式,以師徒制為特色,運用PDCA為工作循環,以培養效果為導向的新青教師職業能力培養方案,其實施主體為部門、教師和導師三個部分。根據新青教師個人工作內容和未來發展方向,結合職業能力架構圖的教師對應等級職業能力[6],訂制的職業任務發展規劃書。學校可通過“十個一”工程掌握新青教師在職業初期的職業發展規劃,并安排相應有針對性培訓幫助新青教師成長,搭建平臺組織新青教師交流學習,建設考核制度促進新青教師成長,營造積極良性的教師成長氛圍。新青教師也可以通過自訂的“十個一”規劃書發掘自身優勢和短板,取長補短促進自身成長。
學校在組織實施新青教師“十個一”培養過程時,按照PDAC原則和師徒制特點,由部門、教師、導師三個主體完成培養工作:
學校相關部門組織選派安排骨干級以上教師擔任新青教師導師,雙方簽訂培養協議,建立新青教師個人培訓檔案;導師與新青教師學徒在新青教師典型工作任務表中(表1),在職業基礎能力和職業通用能力模塊中,結合新青教師工作崗位及個人特點,選擇7個必選項和3個可選項共計10項任務,共同制訂“十個一”培養目標任務書(圖2)。

表1 新青專業教師典型工作任務表
學校相關培訓部門與導師將根據目標任務書,結合培養課程課程體系表(見表2)組織安排新青教師參加對應培訓課程,培訓結束后需在新青教師手冊中記錄培訓感受,并在新青教師個人培訓檔案中登記。
學校定期組織培訓效果檢驗環節,組織聽評課、教師競賽等活動,對新青教師培訓效果進行檢測;導師與新青教師定期對“十個一”完成質量進行評價考核,并生成職業能力雷達圖(見圖3)進行職業能力成長情況測評分析。
在任務期完成后根據評測結果,導師撰寫培訓任務總結報告,提交培訓管理部門存入檔案;培訓管理部門對培訓整體質量進行數據統計,評價培訓體系是否合適并提出改善項目。

圖2 新青專業A教師 的“十個一”培養目標任務書

表2 新青專業教師職業能力培訓課程體系(節選)

圖3 新青專業A、B教師 的職業能力雷達圖
實施“十個一”培養工程的前提條件和注意事項
學校開展“十個一”培養工程,需要的對自身環境和實施主體進行分析評價,筆者所在學校實施該方案前應具備一定的基礎,如學校在課改、教改方面經驗豐富,教學理念較為先進[7];與企業、行業聯系緊密,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先進的技術和培訓服務;學校一直致力于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努力打造學習型團隊;新青教師學歷水平逐年提升;新青教師成才意愿強烈;名師底蘊豐厚,在各教學活動領域都有相應的帶頭人可以承擔專家咨詢和設計工作,導師教學功底扎實;借助學校平臺優勢,可以邀請國內行業專家、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支持新青教師培訓工作,擔任專項培訓導師,針對任務開展指導培訓。
在實施“十個一”培養工程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
1)對按時完成“十個一”任務的新教師,經認定完成效果為優秀等級時,相關部門要給予相應的獎勵措施,與此相對應的是未能按時完成任務的新教師,部門在分析原因后要反饋給新教師幫助其提升,但在聘任或安排其他工作時要酌情慎重考慮;
2)新青教師未完成任務,導師將繼續留任,不得再擔任其他新青教師導師,直到完成全部任務。部門可根據導師指導情況中途變更導師,導師一旦更換,五年內不得再擔任新教師導師。導師在職稱聘任方面將作為考核參照依據;
3)部門可對新青教師“十個一”任務實施看板管理[8],促進新青教師產生持續提升的動力,并以此反饋新青教師培訓體系是否完善和需要改進;
4)新青教師雷達圖
“十個一”是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所以在培養或任務實施過程中,需要組織安排相應的課程內容幫助新青教師成長。
筆者通過該培養方案對部門新青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后,對入職三年以內的新青專業教師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如下成效:
1)依托“十個一”培養工程搭建的新青教師職業能力培訓體系,通過7個任務目標、18項培訓專題的針對性培養,新青教師在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反思能力都有顯著提升,職業能力成長符合專業發展需求;
2)新青專業教師的培養目標和部門工作計劃相結合,不但有利于推動部門各項工作落實,如圖4所示,增強了部門整體執行力,還促進新青教師盡快融入專業核心工作,提供更大的展示平臺和發展空間;
3)新青專業教師的成長也給導師帶來了促進作用[9],導師在帶徒的過程中也在發現和分析問題,既提升了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又幫助新青教師成長,以教促學,教學相長;
4)新青專業教師成長目標明確,職業規劃清晰,在逐步成長的過程中找到了職業成就感,也感受到學校培養體系對其職業生涯成長的幫助,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更強。

圖4 參與試驗的5名新青專業教師參與教學核心發展進程
通過實施新青專業教師“十個一”培養工程,將教師培訓體系和教師考評相結合,也發現還有以下不足需要改進:
1)新青專業教師在實施培養工程的過程中,受平時工作領域或崗位的影響,“十個一”的部分任務存在一定阻礙,例如教學任務較為緊張的時候,企業實踐任務就會受到影響,這就需要部門幫助協調解決;
2)教師導師對待新青教師指導工作的態度也決定了培養效果,部門也要有相應政策支持和鼓勵導師積極投入新青教師培養體系;
3)新青專業教師培訓的成果還需要積累和推廣試驗,以驗證培訓體系的科學合理性和適用性。
職業學校新青教師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部分省市目前正在制訂相關培訓標準和培訓體系,以幫助職業學校培養出合格的新青教師團隊,配合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形成階梯型教師團隊,從而帶動整個職業教育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十個一”工程是以任務為引導,以結果做檢驗的培養體系,需要結合學校基礎和專業特點完善培訓體系,更需要新青教師發揚年輕人拼搏奮斗的職業精神,從而使“十個一”工程落實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