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飚 胡清
摘要:在產教融合背景下,角直鎮特色小鎮發展需要對高職院校“雙師”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分析“雙師”隊伍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以蘇州市職業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團隊為例,提出了基于特色小鎮的高職院校“雙師”隊伍建設思路和建設措施,以期在實踐上為政府、學校、企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色小鎮;高職院校;“雙師”素質;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9.11.058
2016年江蘇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江蘇特色小鎮要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新模式來彰顯蘇派產業特色。蘊含蘇州水鄉特色的角直小鎮在2016-10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等國家部委認定為中國特色小鎮。甪直小鎮的特色產業是模具裝備產業,2017年甪直鎮人民政府與蘇州職業大學簽訂了“校地戰略合作協議”,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方面進行全面合作。在高職教育進入“產教融合”的時代,需要一支高素質“雙師”隊伍,才能滿足特色小鎮人才培養的需要。蘇州市職業大學模具設計制造教學團隊在積極投身于甪直特色小鎮建設中,促進了“雙師”師資能力的擴展與提升,期望在實踐中能為其他院校師資建設上提供有益借鑒。
1 高職院校“雙師”師資隊伍建設現狀
特色小鎮是產業人才高度聚集的一種創新城鎮化形態,需要適合本土文化、接地氣的產業人才。甪直政府在人才策略上,除了外引,更注重內培,希望能以校企共建的方式來培養師資隊伍。目前高職雙師隊伍主要有獲取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考評員、技師等資格證書教師,有企業實踐經歷的教師,有專利、橫向項目等科研成果的教師三部分構成。盡管“雙師”從比例上來講,有些高職院校達到了90%以上,但通常是學校根據自身情況來制訂“雙師”認定辦法,因此導致部分教師從專業素質上不符合“雙師”內涵?!半p師素質”通常包括教師專業知識能力、綜合教學能力、理論研究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科學創新能力。而目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存在著“名不符實”的情況,無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還是實踐意識方面都達不到“雙師素質”要求,具體存在以下問題。
1.1 “雙師”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從高職院校教師來源來看,90%以上來自于高校畢業應屆生或從其他學校調入,只有5%的教師來源于企業,結構單一。雖然學校鼓勵教師寒暑期企業實踐,但是由于實踐周期太短,教師的行業經歷不夠。因此,很多老師只能承擔課堂專業理論教學,而專業技術操作課程則由實訓教師擔任,理論與實踐相割裂。此外,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影響著專業建設與教學水平。教師的年齡結構暗藏斷層,影響專業教育的傳承和延續。
1.2 兼職教師隊伍數量不足
按教育部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時比例要達到50%以上。目前高職院校聘請兼職教師到校做職業規劃講座較多,真正承擔專業課程的較少。從兼職教師數量來看,也無法支撐起50%的專業課時教學工作量。
1.3 “雙師”教師技能水平欠缺
高職院校教師擁有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業資格證書者,都屬于“雙師”范疇。但實際工作中,工程師、高工等還是以教師的科研成果來認定的,比較強化理論研究,對于技能實操水平是沒有要求的。因此,“雙師”教師的實踐能力還有待提高。部分專業教師局限于校內授課,與外界聯系較少,與行業企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水平有脫節。
2 基于特色小鎮的高職院?!半p師”隊伍創新實踐
“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是所有高職院校的通病,針對這一情況,角直鎮政府、模具企業和蘇州市職業大學,基于“特色小鎮”師資要求,合力打造“雙師培養基地”,圍繞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團隊的“雙師”隊伍建設進行創新探索,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機制和實施方案。
2.1 建設思路
從特色小鎮模具產業對師資需求出發,政、校、企統一認識,以“引進、培養、借智”為建設思路,構建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雙師”隊伍。柔性引進模具行業有權威、在社會上有影響的技術技能大師,使其成為模具與設計教學團隊的帶頭人。通過“專題培訓+項目實戰”和“師德培訓+技能培訓+課程開發培訓”,以及企業實踐、訪學進修等途徑,推進團隊培育和建設。健全聘任企業兼職教師的機制,壯大兼職教師隊伍,向企業“借智”,通過專職兼職教師互動交流,促進共同成長。
2.2 建設措施
2.2.1 結合特色小鎮產業需求,做好“雙師”能力頂層設計
蘇州市職業大學把甪直鎮模具產業需求層層分解,以勝任崗位要求為出發點,為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團隊量身定制“雙師”培養計劃,做好雙師能力的頂層設計,避免培養目標與實際需求脫離。引導團隊教師根據自身研究方向和特長,擬定“雙師”發展規劃。把專業建設、課程改課、技能大賽與團隊建設緊密結合。推行“一師一項目,一師一團隊,一師一課程、一師一企業”,鼓勵老師在企業進行技術研發,開展與專業相對應的橫向科研項目。鼓勵教師到企業實踐,整理企業案例,開發校企合作教材。團隊推進和完善導師制,發揮團隊中教授“傳幫帶”作用,鼓勵青年教師拜師,以“學習、指導、交流、提高、超越”為原則,讓青年教師積極向教學名師學習。在教授領銜下,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團隊中的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在講課、說課、微課、信息化教學、實踐技能等教學競賽方面,在專利授權、成果轉化、橫向項目等科研成果方面,都取得了標志性成果。
2.2.2 結合特色小鎮生態系統,打造“雙師”持續發展平臺
特色小鎮是一種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角直鎮以模具產業立鎮,集聚人才、科技等諸多創新高端要素。蘇州市職業大學和角直鎮政府聯手打造了一個模具技術創新平臺,為教學團隊“搭臺子”。學校建立了“大學生模具技術創新實驗室”。團隊教師制作了科學的實驗室規劃,投入3D打印設備和機加工儀器,讓學生可以真正動手設計、實物制作、安裝調試創新作品。教師們長期堅守實驗室,對學生有問必答,幫助他們及時攻克專業難題、突破技術瓶頸,在創新實踐中出真知。在這個創新平臺上,團隊教師積極指導學生的科技創新作品制作、開展甪直特色小鎮專項課題申報、舉辦模具技術課程創新研討會等學術活動。教師還與甪直鎮模具企業技術合作,申報橫向課題、申報專利,促進教師科研成果轉化。學校完善了團隊的管理機制,建立導向和激勵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鼓勵教師創新思維、調整知識能力結構,形成可持續發展態勢。
2.2.3 結合特色小鎮人才規劃,優化“雙師”結構素質提升
特色小鎮在人才規劃上更注重小鎮“內生式”人才。蘇州市職業大學遴選模具企業負責人、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補充到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團隊中,對改善師資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合模具小鎮的本土人才有重要作用。兼職教師專業實踐經驗強,但在高職教育理念和課堂教學經驗上存在不足。為此,學校在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團隊中設立了校外專家及兼職教師工作組,定期組織“行校企”專兼職教師交流研討會,搭準脈搏,對癥下藥,提升了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素質,真正將“產學合作、協同育人”落到實處。
3 結語
角直鎮模具產業發展對“雙師”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谔厣℃偟母呗氹p師隊伍建設,把政府、企業和學校放在同一愿景下,以此為媒介,政、校、企深度融合。對于學校來說,可以引進能工巧匠參與教學活動;對于企業來說,可以與學校聯合培養所需人才,這是一種雙贏。在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團隊中,校企雙方各自發揮優勢,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地方產業的探索才剛開始,希望在團隊實踐中能真正促進專業、產業和職業緊密對接。
參考文獻:
[1]袁曉初,張利.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能力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117-118.
[2]孫國民.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系統耦合模式研究——以產城耦合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2):1-7.
[3]張鴻雁.論特色小鎮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創新[J].中國名城,2017( 1): 4-10
[4]洪志生,洪麗明.特色小鎮眾創平臺運營創新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41-47.
[5]李夢卿,楊秋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6( 14): 24-28.